奶牛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政策

2014-10-16 03:50董晓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养殖业规模化粪污

文│董晓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

李孟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我国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

奶牛规模化养殖在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粪污的相对过度集中排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观念、技术和经济等的原因,全国有相当数量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小区)的粪污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得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和郊区农村单位土地面积的粪便承载量过高,粪水的肆意排放也导致水体的严重污染。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奶牛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的必要性

1.奶牛养殖业结构调整的需要。1998年,随着“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各地兴建了大批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奶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郊区发展尤为迅速。2007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奶牛饲养方法。2008年,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呼声越来越大,我国奶牛养殖业呈现出日益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内部规模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规模化牛场的建设规划中并没有配套相应的饲料用地,奶牛养殖业逐渐脱离了种植业以及农业生产大系统,向高度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的道路发展,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在农业产业链中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给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奶牛养殖业的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2. 奶牛养殖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奶牛养殖业是畜禽养殖业中的重工业,粪水排污量远远高于其他畜禽的养殖。据中国奶业协会2004年(存栏1100万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奶牛养殖每年产生约18亿吨粪污、垫料、饲料残渣等废弃物,点源和面源污染同时存在。随着近年来奶牛存栏数量(2012年存栏1494万头)的不断增加,初步估计我国奶牛养殖每年产生约25亿吨粪污、垫料、饲料残渣等废弃物。目前,奶牛集聚养殖已经成为大中城市郊区的主要污染源,奶牛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大中城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外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粪便收集、处理和加工等奶牛废弃物管理系统优化项目正在进行。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先后开始严格控制新增奶牛养殖户,甚至划分了城市畜牧业禁养区。目前,资源环境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已经成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准,奶牛养殖对居民居住的空气、水、土壤等周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大众共识。奶牛养殖不仅在大中城市郊区不受欢迎,也影响了奶牛养殖业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

3. 规模化奶牛养殖成为新的污染大户。随着规模化饲养方式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尤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是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据统计,早在2003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超过工业固体废弃物,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奶牛养殖业因为其在畜禽养殖业中个体粪便的产生量最大,环境保护问题尤其受到关注,近年来成为新的污染大户。

奶牛的粪便日产生量明显高于其他畜禽,是名副其实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大户。平均而言,一头成母牛一天的粪尿产生量是35千克,其中粪25千克,尿10千克。奶牛日粪便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畜禽动物,一头成母牛一天的粪便产生量是生猪的3.57倍,肉羊的13.46倍,肉鸡的219倍,蛋鸡的117倍(表1)。大量的粪污和废弃物引起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渐严重。

二、奶牛养殖对环境的危害

1.大气污染。空气污染是奶牛规模化养殖对环境最直接、最感官的危害。奶牛粪便中含有氨、甲基硫醇、硫化氢、二甲硫、二硫化甲基、三甲胺等6种恶臭有害物质,处理不及时臭味会成倍增长,产生甲基硫醇、二甲二硫醚、甲硫醚、二甲胺及低级脂肪酸等恶臭气体。恶臭气体不仅对牛场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也不利于牛体本身的健康,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并最终影响奶牛生长,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同时,牛、羊等反刍动物是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的重要释放者,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奶牛养殖业对甲烷、二氧化碳和氨的排放量“贡献”较大。目前,畜牧业生产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氨气排放来源,占全球氨气排放的50%以上,在畜牧业生产高度集约化的欧洲等地区甚至达到了70%。

2.水质污染。奶牛养殖场产生的粪污中含有大肠杆菌、蛔虫卵、氮和磷等污染物质。如果处理不及时,不仅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物质还易渗入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有研究显示,奶牛粪便已经成为上海郊区影响水体质量的第二大农业污染源。

奶牛粪污对水质产生污染,主要是由于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_H)、硬度(TP)和细菌总数(TN)超标严重。根据测算,奶牛粪便污染物中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的流失率较高。其中化学需氧量(COD)进入水体流失率最高,粪的流失率为31.0%,尿为6.0%;生化需氧量(BOD)进入水体流失率其次,粪的流失率为24.5%,尿为4.0%(表2)。

3.土壤污染。研究表明,畜禽饲用饲料中70%左右的磷以植物磷的形式存在,不能被畜禽利用,大部分随粪便排出。根据表3可以看出,畜禽养殖业中奶牛、肉牛、肉羊等饲料中饲草含量较高的动物,其粪便中氮、磷、钾等含量虽然低于生猪、肉鸡、蛋鸡等饲料中饲草含量低的动物。但是从尿的成分看,奶牛、肉牛的氮、磷、钾含量明显高于生猪。因此,奶牛粪污对土壤的污染值得高度关注。

表1 各类畜禽粪便日产生量 千克/(天·个体)

表2 奶牛粪便污染物进入水体流失率%

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奶牛粪污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施肥和灌溉直接或间接形成。一方面,奶牛粪便中含有大量钠盐和钾盐,直接返田会因为反聚作用使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另一方面,奶牛粪污中含有高浓度的氮和磷,直接用于灌溉会使作物徒长、倒伏、不熟或晚熟,出现减产甚至导致作物死亡。此外,土壤污染与水质污染密切相关,土壤污染很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

三、奶牛养殖业的环境管理政策

1.国家层面的奶牛养殖环境管理政策。为了控制畜禽养殖场的环境质量,我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先后出台了系列畜禽养殖环境的政策文件。1999年,农业部出台《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1999),对畜禽场养殖环境的标准进行了规定;2001年以后,环保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HJ568-2010)等系列环境政策文件,2013年国务院公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1月1日起实施。各文件分别对畜禽(包括奶牛)的产地养殖环境、牛舍环境、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等健康养殖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不同的政策文件对畜禽养殖场包括奶牛养殖场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奶牛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废渣无害化环境、恶臭污染物排放等做了明确规定。《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适用于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养殖污染防治,牧区放牧养殖污染防治不适用。

2.地方层面的奶牛养殖环境管理政策。上海、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是我国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较早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鼓励在郊区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且以规模化养殖为主。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满足了当时居民的消费需求,但由于资金、土地、时间、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多数畜禽养殖场既没有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也没有配套相应的饲料饲草用地,导致畜禽养殖场粪污堆积严重,造成严重污染,并逐渐危及黄浦江上游水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开始加强畜禽粪便管理工作。1992年,在全国率先发布了专门防治养殖业畜禽粪便污染的环境保护专项法规——《上海市大中型畜禽场粪水排放暂行规定》。该规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非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粪尿处理后的标准、污水排放标准等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2001年,北京市下发了《关于发展绿色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对其养殖业生产布局、位置布局以及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2012年,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2011年修正本),组织划定了畜禽养殖的禁养区和限养区,规定禁养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应当限期关闭。期间,其他一些省(市、区)也制定了畜禽养殖相应的环境管理条例。

随着奶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十二五”畜牧业转型发展已有新思路,要求进一步科学规划畜牧业发展空间布局,按照适度规模、规范生产、种养结合、生态平衡的原则,合理规划畜禽场建设,发挥域外基地对保障城市畜产品供应的积极作用,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同时要求着力破解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积极探索和推广符合都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粪尿处理模式,继续推进不规范养殖整治工作。

四、我国奶牛养殖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的政策和文件,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相对滞后,且我国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导致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环境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奶农对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认识不足。由于我国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相对于其他健康养殖设施设备投入而言,奶牛养殖场(区、户)的法人对奶牛养殖业的环境保护问题明显重视不够。关于牛场粪污不及时处理可能对周围环境,尤其水资源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多数以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效益为主,缺乏长远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意识。因此,奶农在养殖场的选址布局、场区设计、设施设备投入等方面,很少能够考虑到环境保护,对于环境保护土建和设施设备往往以投入成本最小为标准,奶农的环保意识淡薄导致牛场粪污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强。

2.相关法律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国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在水保护方面,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只是提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目标,并没有对污染物排放标准做出具体要求,更没有严格规定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治理养殖业环境污染方面,我国虽然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物标准》《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等政策文件,但是这都属于行政规范,没有将其上升到法律高度,执行力度较差。且这些规范的惩罚力度也较小,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仅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起到法律预防犯罪的作用。

3.国家补贴相对发达国家仍比较缺乏。奶业既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的产业,也是一项高风险产业。高投入、低产出、周期长的特性,决定了“养牛人”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对多数奶牛养殖场(区、户)而言,投资兴建沼气池、雨污分流设施、购置机械清粪设备以及承担粪污处理的相关费用存在负担。发展循环奶业经济必须依靠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对于牛场粪污处理,欧美发达国家不仅给予法律、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同时予以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资金投向奶业生态发展的数额有限,缺少具体明确的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方式偏少,财政补贴对象局限于大中型粪污处理工程,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补贴的效果。

表3 畜禽粪便成分%

猜你喜欢
养殖业规模化粪污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