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故居的蓝牌

2014-10-16 14:00冯雁军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30期
关键词:二马伦敦大学文化名人

冯雁军

【适用主题】文化传承;包容;尊重……

站在这幢小楼面前,我不敢相信这是老舍故居。

门牌上醒目地写着:圣詹姆斯花园31号。这是位于伦敦西部荷兰公园区的一幢两层联排小楼,乳白色的外墙和窗台,衬着漆黑的铁窗栏和楼梯扶手,两排楼梯之间、半地下层窗户上方的门楣上,钉着一块面盆大小的蓝牌,其上镌刻着白色汉字和汉语拼音:“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1925—1928生活于此。”

1925年,老舍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结识了同事埃杰顿,他会英、法、德几国语言。初来乍到,急于学英文的老舍与其一拍即合,埃杰顿建议:“我们彼此交换知识。”老舍问:“我教你中文,出房租?”埃杰顿答:“我教你英文,供饭食?”于是,老舍从住了半年的卡那文路搬来与埃杰顿夫妇合住。

老舍在《我的几个房东》里写道:“埃杰顿夫人真可怜。她早晨起来,便得做好早饭。吃完,她急忙去做工,拼命地追公共汽车;永远不等车站稳就跳上去,有时把腿碰得紫里蒿青。五点下工,又得给我们做晚饭。她的烹调本事不算高明,我俩一有点不爱吃的表示,她便立刻泪在眼眶里转。有时候,埃杰顿夫人卖了一本旧书或一张画,手中摸着点钱,笑着请我们出去吃一顿。有时候我看她太疲乏了,就请他俩吃顿中国饭。在这种时节,她喜欢得像小孩子似的。”

在这里,老舍完成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以及半部《二马》小说,协助埃杰顿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金瓶梅》译成英文。三年租约到期后,一时找不到既便宜又恰好够三人住的房子,于是,大家各奔东西。

正是在这三年里,舒庆春第一次写小说并用“老舍”的笔名开始了创作生涯。

上世纪90年代末,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在伦敦拍摄电视剧《二马》时,觉得父亲故居符合挂蓝牌的条件,于是与对老舍作品有深入研究的伦敦大学、大英图书馆、爱丁堡大学的五位汉学家共同启动了故居挂蓝牌的申请工作。2003年11月25日,英国遗产委员会正式同意了申请。老舍成为第一位在英国获此殊荣的中国文化名人。

伦敦申请“蓝牌”的工作,始于1867年,至今已有近150年历史。伦敦政府通过这种方式纪念已故文化名人,但条件相当苛刻,审查也极为严格,所以迄今蓝牌总数不过九百多块。对于在英国居住过的外国人或海外访客,还需满足在本国声名卓著、具有国际影响的条件。只要够条件,哪怕是曾经的敌人,比如甘地,尽管他坚决反英,其故居也能挂上蓝牌。

凝视小小的蓝牌,两股强大的力量在我心头油然而生:蓝牌折射出对文化的尊重,对人类共同遗产的包容;一项工作延续150年,对制度的敬畏,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二马伦敦大学文化名人
韩国汉诗中的齐鲁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文化名人
———刘训毅
数字时代远程开放教育:英国篇
广西历史文化名人郑小谷
“二马”领衔支付战场转向中国香港
从《二马》与《黑暗的心灵》看陌生化技巧的运用
彭德怀挥师西北歼“二马”
语言教育的世界课堂——伦敦大学学院
伦敦大学建立与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