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至今仍在一线执掌企业的人(虽然他现在已经很少过问公司的具体事情),仅此一点就值得人们尊敬。
第一代企业家是上世纪80年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破釜沉舟,最早下海经商或创业,成为那个时代“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几乎个个都是异想天开、白手起家的创富英雄,他们的背景、起点、理念也许各自有所不同,但他们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走过的创业路径却大致相似。但王水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一个异数,他另辟蹊径,最先懂得借助外部力量和资源成就自己的事业。按照他的说法,“君子善假于物也”。因此,他被人称作“机会主义者”。
也许很多人打死都不会相信,今天一个年产值数百亿的大型集团公司,最初的起点竟然是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村办小农机厂;而这个小农机厂里一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竟然是从这个原点出发,一步一步成长为富豪榜上身家近百亿的巨富。这个匪夷所思的神话,正是发生在王水福身上的真实故事。王水福的成功之处,显然不是他在这个故事中如何冒失胆大,而是他如何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如何借力和“进与退”,如何最后将不可能转化成可能。故事中的他,牢牢地掌控着故事的方向和节奏,直至今天。故事中的一个个亮点,也许早已没了当初的惊心动魄,但却像珍贵的金属颗粒一样沉淀下来,成为他“机会主义”经商哲学的核心内容,即便在今天读来,也依然让人感觉高妙智慧。
过去我们对于“机会主义者”的理解,一般都是政治层面上的,饱含贬义,专指那些缺少原则底线、见风使舵、投机钻营而为人不齿的政客;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去看,“机会主义者”却是个大大的褒义词。因为商场如战场,商机如战机,市场瞬息万变,机会转瞬即逝,如果经营者对于各种信息和机会不够敏锐、反应迟钝或视而不见的话,那他一定会坐失良机,惨败出局。相反,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个个都有一双鹰的眼睛,个个都是善于捕捉信息、把握商机的高手。
“君子善假于物”,语出荀子《劝学篇》,原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生来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可见,“善假于物”在古人眼里,便是一种十分高超的智慧与本领。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借势,善于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善于利用别人的资源和渠道,善于左右逢源,其实这些在各种成功学和各种EMBA课堂中,早已被总结得滴水不漏、被讲得深入浅出,无须笔者在这里再饶舌发挥了。
但愿每个创业者都能成为这样一个“善假于物”的“机会主义者”:善于抓住机会,善于整合周围的资源。因为,这是成功必需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