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秀清等
摘要:乳腺癌作为一种肿瘤外科疾病,在临床上呈现出病情复杂,病种多样以及治疗方法丰富等特点。因此,关于乳腺癌的治疗,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有价值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成为临床教学上的一个重要难题。
关键词:乳腺癌;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传统的肿瘤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实习时间短,临床操作的机会较少,临床教学和基础理论的教学间隔的时间太长,实习生缺乏临床应变能力,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等问题。尤其是对于乳腺癌这一病种来说,其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比较多,病情也比较复杂。因此,对于乳腺癌的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来说,在临床教学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1乳腺癌示教学中容易产生的弊端
在乳腺癌教学的过程中,临床教学质量很容易受到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此外,教学的过程中,还容易产生学生的临床操作机会比较少,实习生的临床应变能力欠缺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具体来说,在乳腺癌的示教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弊端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影响着乳腺癌的临床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的模式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4年的基础的医学理论的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习的培养方式,即"4+1"的教学模式[1]。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实习期和理论学习期的间隔时间较长,当学生进入实习阶段的时候,基础的医学理论知识大部分已经忘记了。因此,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的时候,应当充分的结合实际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分析。加之,学生的实习过程比较短,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只是被分配到某个医疗小组里,没有固定的指导老师,从事着简单的医学工作。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往往属于转科性质,往往在一个科室的时间很短,因此,学习的质量也可想而知。
1.2鉴于乳腺癌的病种和治疗方法多变,导致乳腺癌的临床示教过程中,学生在临床操作上的机会非常的少。通常情况下,乳腺癌的患者一般是女性患者,诊疗的过程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和敏感部位。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会避讳多人参与的治疗,尤其是避讳实习生在场,因为在治疗的时候,指导老师需要进行指导和讲解。这会对乳腺癌的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了临床教学上的困难,学生在实习的阶段就不能够有较多的操作机会。加上临床实习和理论教学的间隔时间较长,实习期间也缺乏有效的操作机会,导致他们在临床操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由于患者的不理解、不接受以及实习生在操作过程存在着误差,加之指导老师担心实习生在操作上会出现差错,导致学生在实习的阶段基本上没有临床操作的机会。
1.3在乳腺癌的临床教学中,学生往往欠缺临床思维的能力 经过4年的理论学习,对于医学生来说,关于疾病的基础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当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往往以应试教育为主,而且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因此,在临床教学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意识都较为单一,欠缺理论结合实际和开放性思考的能力。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需要进行纵向的和横向的双重思维的结合,既要考虑到当前疾病的治疗问题,还应当进行跨学科的考虑问题。从乳腺癌这一病种的示教来看,实习生在临床上很难将书本上描述的典型病症与所诊断的疾病联系在一起,对于指导老师在临床上采取的诊疗措施也单单是从表面上进行了解,没有从根本上明白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诊疗策略。当接手了一个新的的病例的时候,仍旧是不知所措。
1.4当前,我国在乳腺癌的示教中,往往存在的一个较大的弊端是实习生缺乏同患者的沟通能力。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就只有老师和同学,当踏入医院学习的时候,接触的人群便不再单纯。医院是一个开放性的单位,是社会的缩影。这就需要他们适时同患者进行沟通,而在乳腺放疗科,实习生往往在同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比较腼腆,欠缺沟通技巧和自信心。此外,部分实习生还存在着言行较为随意,未能充分的顾忌到患者的隐私和秘密,出现了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在进行治疗的时候,患者和家属极度的不信任和不配合等现象。
2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乳腺癌教学中的优势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针对中国学生,尤其是对医学生的创新意识缺乏而提出的。分组讨论法指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间自主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①相关知識的自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开放式的课题,而学生则根据这个课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学习。②小组间的讨论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个小组成员间进行内部的讨论式学习。最后一个阶段是课堂的讨论阶段,在一阶段,需要老师参与到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从而得到最佳的课堂教学质量[2]。
针对分组讨论的优势问题,我们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得出学生在学习成绩、兴趣、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见表1。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我们得出分组讨论在教学中有着较大的优势。具体来说,①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将乳腺癌这一病种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前沿性的内容相联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阶段,可以借助相关的前沿性的资料对自己面对的课题内容进行分析。对于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还可以充分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资料中的观点、论点、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最终以轮换制报告的形式展现在其他小组和教师的面前[4]。这种以报告形式的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交流,获得来自其他同学的知识,提高学生间的沟通能力。此外,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的查阅相关资料或请老师和同学,都是一种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种手段。
3分组讨论在乳腺癌示教中的具体应用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分组讨论式教学主要有三个阶段,因此,在乳腺癌的示教过程中,分组讨论法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教师进行科研论文的选择 在进行科研论文选择的时候,教师应当进行大量的查阅相关文献,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选择一篇合适的,适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论文。在进行论文选择的时候,指导老师还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积极性。过于抽象复杂的论文,学生可能会因为不能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而选择敷衍了事[3]。如果选择的课题过于简单,也会导致学生不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同样不能理想的实现教学目标,达不到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乳腺癌的放射治疗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相关实践,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
3.2小组内讨论阶段在乳腺癌示教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医学生每个班级的人数都会很多,如果一起进行讨论的话,势必会导致"部分讨论"的现象,也就是说部分善于言谈的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讨论,对于不善言谈的学生来说,则是抱着消极应付的态度参与。这种的讨论模式不能够从学生的主动性出发,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因此分组讨论在这个阶段就显得比较重要。一般来说,每个小组分为3~5个人,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观点等,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他成员提出疑问,小组内再进行讨论,最终对于形成的论点、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此外,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对于每个成员的工作内容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打分,进而提高小组间的团队精神。
3.3小组间报告讨论的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阶段在乳腺癌示教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结束后,选择一个人,采用轮制报告的形式,将小组讨论后归纳的结果以PPT或报告的形式论述出来。每个小组在报告的时候,其他组的成员可与对该小组提出的相关观点提出质疑和提问,教师此时可以适当的进行纠正和评价,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对于报告讨论中存在比较复杂的、疑难的问题,应当是关于该话题的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此时老师应当详细的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该问题的始末。而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基础性的,学生间能够达成共识的问题,教师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查阅资料,从课本或资料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4结论
综述所述,通过本文对乳腺癌教学中容易产生的弊端的分析,让我们对于乳腺癌教学中的难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分组讨论法在乳腺癌教学中的优势的分析,让我们对于分组讨论法有了基本的认识,最后通过对分组讨论在乳腺癌示教中的具体应用的分析,让我们对于在乳腺癌教学中如何充分的运用分组讨论法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在乳腺癌教学中充分的运用分组讨论法,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方东,王喜忠.细胞生物学"教师、教材、教法"三位一体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24(2):16-18 .
[2]王伟军,王强,胡志前,等."3+2"模式下普通外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14(11):126-129 .
[3]李云蜂,蔡听怡,段林灿.导师负责制在肿瘤外科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4(01):12-15.
[4]李小荣,张阳德,李宜雄,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乳腺外科教学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8(24):151-153.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