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换增长模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十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由过去的稀少到现在的过剩,究其原因是在文化产业建设的潮流中,多数产业项目无明确规划,仓促上马,圈地抢资源,借文化产业搞房地产开发,铺大摊子、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如何才能使文化创意产业创建主导产业,确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提升创意人才呢?如何通过文化产业的动力机制转换,对文化产业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利用文化产业的成果或理念,提高传统产业的时代性、文化性和结构性,提升与当代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实现传统产业的飞跃发展与转型呢?文章指出,站在自身资源和市场角度,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产业中的创新、融合与渗透,使文化创意产品“上档次”,这才是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明智之举。
关键词:文化创意 传统产业 创新 融合与渗透
问题的提出
当前,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在蓬勃发展,这不仅仅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现代化,更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合与渗透,提升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带动各个领域的经济革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此方面,美国好莱坞3D大片《阿凡达》堪称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这是影视传媒界在制作上成功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实现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完美结合。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借助自己享誉世界的文化品位和精湛的创新能力,吸引大量资本,在制作上的投入高达2.37亿美元,在发行推销上投入1.5亿美元巨资,该片一经上映,立即在全球刮起一股强劲阿凡达风,让很多人重回阔别已久的影院。影片《阿凡达》不仅为商家赚取了27.8亿美元票房,还创造了多项电影史上的纪录,成为世界上最为卖座的大片。阿凡达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为相关文化产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阿凡达外景原型地张家界景区就巧借《阿凡达》热播之季,开展 “阿凡达之旅”、“探秘悬浮山”等系列主题营销活动,提升核心景区旅游品牌,使景区的游客大幅提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效益。
目前我国能像《阿凡达》这样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取得如此成功的案例几乎没有,2014年的《文化蓝皮书》显示,文化产业的门槛在2012年就已逐步放宽,但新闻出版发行行业却出现了投资增长幅度的轻微下滑迹象。在互联网信息传输领域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则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核心领域。虽然国内电影票房日益增长,电影事业蒸蒸日上,但国产影片面临的依然是难以走出国门的困难和尴尬。
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化市场发展总体格局相当于“铺摊子”,文化创意市场在较低水平上的迅速发展,使其从短缺走向过剩。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急需“上档次”,文化产业需要把发展的动力从政府转向市场,将发展的重点转向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在确保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与其他相关传统产业相融合、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产业共同发展。
以“文化创意”提高传统企业文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化的润物,贵在无声处。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其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在我国传统产业的经营者往往过于重视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企业文化比较僵硬、教条,有的甚至出现政治化、口号化或者问题化等不正常现象。这种企业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危害还不是很明显,但是企业在发展遇到问题时,危害就会凸显出来,对企业或者产业的发展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高传统企业文化,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传统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对企业的厂貌等外部形象进行革新,有针对性地展示一些符合本行业或本企业文化理念的文化产品,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而在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的成果,把本企业、同行业的先进事迹用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他们,教育员工,引导每个员工能积极接受企业文化,牢固树立以义取利、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引导员工主动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之中,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文化对外的宣传同样重要,也是当前提升企业影响、提高品牌知名度的一个有效手段,随着新技术、新媒介的应用,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拓展企业文化宣传的渠道。海尔集团作为传统产业白色家电的领跑者,为了促进产业发展,使自己的企业文化易于被接受,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制作了国产动画片《海尔兄弟》,并以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企业的产品标识,在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强化了企业的认同感,海尔在产业创意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成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经典案例。
以“创意为先”引导传统产业发展
当前传统产业中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量产品生产成本高、能耗大、利润薄,总体档次不高,只能依靠打价格战占领市场,致使很多产业陷入低利润的恶性竞争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这种粗放的、同质化的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传统产业要克服掉这种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驱动的模式,就必须使产业逐步走向依靠市场内生动力的创新驱动模式。传统产业应该通过创意产业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实现差异化竞争,塑造出有特色的品牌,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需求,而是转向安全、绿色、休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生产商在食品生产中更加重视在产品包装与安全性方面融入创新意识。在产品设计中主动融入文化创意,用不同创意表现形式与创新意识给予人们丰富的想象,以实现产品的价值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与企业发展。
如何将文化创意元素植入农业、旅游业等相关传统产业,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呢?这就需要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经验,使产业在融合中渗透文化元素。将独具地方性的农业与当地的地域和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进行产业上的创新,提升产业的档次与竞争优势。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将农业活动与极具文化创意产业的旅游结合起来,综合二者优势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生态、健身、休闲、娱乐为特色的一批重要的文化旅游圈和旅游精品项目,为地方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既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还能够改善产业生态,使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传统产业附加更多的文化色彩,让企业走出红海,实施蓝海战略,使传统产业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去发展,塑造有特色的品牌,由此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则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endprint
以“创新品味”提升传统产品内涵
在这个数据驱动的世界,如果企业产品不想被周遭同类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那么就应该具备在企业产品中为数不多的品质品味。众所周知,一种产品能否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取足够的市场地位,其在设计中的创意至关重要,只有在设计中把握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通过丰富的创意,从中倾注足够多的文化内涵,才可能实现产业创新。
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企业具有创新品味的人才至关重要,但是,在许多企业中,具有创新品味的人才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没有丰富行业经验,缺乏把事情有机贯穿起来的创造力,没有足够多的“点子”,更没有把这些“点子”串成“线”的能力。不仅如此,由于对问题没有广阔的视野,他们只能对企业产品提供一些直线、单一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品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生的丰富阅历和对行业宽泛的理解力决定的,企业管理者的文化创新品味决定企业产品的内涵和生命力。当然,也不是品位好的产品都能产生令人兴奋的市场效益,但是,如果企业拥有好的品位人,就可以让企业不断地追求完美。企业要在完美和“实际产品”之间找到平衡,在传统与创新中找切入点,把实际产品当成“实际交付的艺术品”来努力实现。
传统企业如何才能提升产品的内涵和品味呢?这就像是我们平时选择吃什么食物一样。厨师可以为我们做出各种类型的食物,这些食物的质量本身可能有好有坏,这些是由厨师决定的。但是,选择吃什么食物则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品位)来决定的。因此,传统企业提升自身的产品内涵和品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或产品设计者自身的品味及对文化创意的吸收和选择。
我们可以在产品设计上采用不同的创意,使产品变得有吸引力和实用性。据研究,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国家的经济结构就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中产阶层迅速扩大,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目前市场消费的主体和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来源是中产阶层,他们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此阶段,消费者开始注重追求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对于产品,不再仅仅满足其实用功能,而更看重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这就要求传统产业在产品研发时要注意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打通与新媒介之间的生产流程通道,在产品上附加一定特色的文化,以此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以“创意营销”提升传统产业经营策略
产品进入销售领域是产品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传统产业由于产品和市场的同质化,产量供大于求。这就更需要重视营销策略,在营销中融入文化创意,以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使他们产生共鸣或好奇来拓展产品的市场营销。
当前传统产业存在的营销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营销策略、营销信息化程度低、创新性不足等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产品的营销模式。提升产业的经营策略,就要恰当地使用创意成果,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促进营销,以此来改变传统产品一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改变企业被动地跟着市场需求走的局面。企业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在传统产业营销中植入创意产业的成果,才能提升营销策略。文化产业要形成响亮的企业品牌,依靠品牌的轰动效应,使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以人为本、创意为先”,要进一步理顺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合与渗透,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与管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要明确的改革思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的“特殊管理股”制度和国务院出台的“两个规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新思维、新坐标和新举措,针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并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在改革中的相关配套措施。这些文化经济政策,将使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民营资本也会进入文化创意领域,它们将会更好地扶持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将加速进入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通道,更多的突破传统产业原有的组织结构,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我国文化产业经济转型中真正的经济增长点。
1.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J].科学发展,2014(2)
2.杨英法,苗方朔.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融合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王东,徐新国.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3(3)
4.肖应泽.文化创意: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J].大众文艺,2010(6)
5.温源.文化产业从“换档”走向“升级”[N].光明日报,2014-4-17
6.张茉楠.中国已步入经济增长格局转换转折期[N].上海金融日报,2010-3-2
孙学文(1971.3-),男,河南荥阳人,中州大学纪委书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伦理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