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服务的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开发研究

2014-10-15 11:11周勇吴筱贞
档案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数据库利用信息

周勇+吴筱贞

“数据库技术是公认的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核心手段”。档案专题数据库是在基于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档案资源基础上,通过数据采集,按照特定专题内容分析、筛选、加工而成的,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各类档案数据集合,是系统性的档案数字化综合开发成果,在提供利用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利用数据库形式来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有效地发挥信息记录能力、信息组织和管理能力,可以为档案管理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一、开发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档案利用水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收集、加工、整理、保管档案资源,为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以及广大师生、校友提供档案利用和信息查询服务。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档案在利用中存在着明显缺陷:查询速度慢,利用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档案实体磨损。档案专题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专注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按照不同的专题遴选有较强利用价值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专题信息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实现各类专题数据的输入、修改、统计、分析、汇总等多种功能。因此,加快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是档案资源利用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校档案工作由“被动”向“主动” 服务转变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的优化和增值。档案专题数据库是档案编研的特殊形式,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未经加工整理过的档案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无规律的、浅层次的,通过对已有馆藏信息实行鉴定、筛选,并加以比较、概括、整理,深入挖掘尽可能反映主题内容的信息,将不同全宗和案卷中具有某一特定专题内容的档案信息提炼出来单独建库,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浓缩和增值。同时档案专题数据库突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编研成果的功能局限,具有使用方便、传递快捷、检索排列方式灵活多样等优势,提升了档案信息的内涵和利用价值。

3.有利于推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信息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随着信息技术以及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功能强大的数字档案馆是高校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二是实现档案信息在接收、传递、存储、查询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三是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经过深入加工、整理、优化而形成的档案专题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后台保障。因此,通过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不仅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信息储备,也积累了技术基础。

二、基于个性服务的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主要类型

1.教学档案数据库。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中,教学档案是利用率最高的。因此,将学生录取名册、学籍、成绩、学位、毕业登记表等构成的教学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教学档案数据库,可以为毕业生求职、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提供快捷方便的相关材料,同时也提高了档案部门检索过程中的查全率、查准率。另外,还可根据高校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学科与实验室建设以及其他有关教学档案材料,分别建立各种教学专题档案数据库,如:教学管理数据库、教学信息数据库、教学研究数据库、教学成果数据库、学科建设数据库等,从而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掌握教学动态,评估教学质量等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

2.科研档案数据库。教学、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在日常的科学研究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有价值的档案资源,主要包括:科研课题档案、科研管理档案、教师个人科研档案等。科研档案数据库作为科研信息的载体,它的建成使用不仅可以为高校各类科研人员及相关部门快速提供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有价值的数据材料,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修改、输出等多种功能,这对于改进科研档案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科研水平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在深入调查科研人员及学校领导相关科研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主题内容,把已归档的科研档案材料通过数字化加工,建立科研管理、科研项目、科研论文、教师著作、教师专利、科技成果等科研专题档案数据库,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科研信息支撑。

3.文书档案数据库。高校党政机关在各项日常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工作总结、计划,以及上级机关与学校有关党群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等构成了高校的文书档案。文书档案是学校过去各项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学校各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学校各项工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高校档案部门要对学校党委、行政部门每年产生的应归档的纸质文件及时实施数字化,并对接收的电子文件进行实时录入管理,根据文书档案形成部门及内容等,分门别类地建立各种专题数据库,如:行政发文数据库、党群发文数据库、会议纪要数据库等,通过提供文件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从而为学校党政部门各项管理活动及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4.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是记述和反映高校教职工个人经历、德能勤绩、工作表现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发挥着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准确的信息作用。在涉及干部的提拔聘任、工作调动、职称晋升、学历提高、进修学习、工资变动等方面,都需要借助干部人事档案,利用频率较高。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要借助专门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专用软件,通过人工著录个人基本信息、将纸质档案扫描加工转换成可供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数字信息等步骤,运用相应的管理软件或网络进行查询、利用和管理。高校档案部门可以结合干部人事档案特点,在目录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干部任免、职称晋升、教授专家、工资变动等专题数据库,通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检索、动态统计和结构分析功能,从而为学校人事部门以及教职工个人及时、准确、迅速地提供信息和数据,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利用服务。endprint

三、基于个性服务的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实施路径

1.确定选题。选题是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第一步,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分析档案利用规律,坚持遵循实用,兼顾特色的方针,注重分析档案应用规律,对档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准确的细分和定位,了解学校领导及相关党政部门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馆(室)藏档案内容,按照不同的专题,遴选出有现实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的档案主题开展编制工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利用率不高的档案信息资源都以数字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2.数据采集。高校档案数据库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通过计算机录入、电子扫描、数码拍摄等方式将纸质和其他介质的档案转变成计算机可识别处理的数字信息;二是通过高校档案网站或档案管理系统接收的各归档单位的应归档电子文件,按照确定的专题,选取专题数据库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三是网络相关信息资源。通过关键词检索、全文内容检索等手段,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查找所需要的专题数据材料。数据采集是数据库建设最基础工作,要在保障人、财、物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并根据专题内容,合理确定数据采集范围。

3.加工整合。通过数字化采集的档案信息往往是零(下转第40页)(上接第42页)散、杂乱、无规律的,因此必须对这些信息资源要进行数据分析和重组,按照某种联系归类排序,转化为系统的、有序的、深层次的档案信息。要针对不同的专题数据形式制定统一的数据库字段和数据格式,对于采集到的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技术加工和整合,不符合规范格式的要进行统一转换处理,确保整个专题数据库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可共享性。专题数据库建设不仅要包含目录数据库,包括全宗级、案卷级、文件级目录,还要开发档案全文数据库,涵盖文本、图形图像和多媒体等。

4.构建平台。档案专题数据库建成后,应将各类专题数据库刻录于光盘或存贮于磁盘、硬盘等仓储平台中,并通过传输平台、窗口平台以及其他工作平台向用户提供查询或自助查询服务。因此,专题数据库建成后,在切实保障全文数据库安全的前提下,要通过学校档案门户网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拓展专题数据库的使用价值。特别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有效搜集、整理、存贮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并及时、高效地提供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的平台,是档案信息用户利用数字档案馆时提交申请、检索、咨询的基础交流工具,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真正发挥专题数据库应有的功能和利用价值。

开发档案专题数据库涉及OCR识别技术、信息存储与压缩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图文关联技术、网络传输与安全技术等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因此,高校档案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确定好选题,保障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专题档案数据库的作用,为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及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本文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度校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3KJY19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档案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据库利用信息
画与理
订阅信息
数据库
数据库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数据库
数据库
展会信息
废物巧利用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