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山
通过上期《太极拳的三元结构》一文的论述,得出的结论是:一、形、意、气构成了太极拳的系统整体;二、形、意、气的有机结合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三、习练太极拳时做到形、意、气三要素的有机结合,是太极拳的最佳状态和境界。
本文重点探讨三元结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实践的指导意义。本人曾发表的《太极拳“气感”修炼》、《如何提高太极拳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意”练太极“神”打拳》等文章,对这方面已有论述,这次进一步归纳整理充实完善。
一、以“形”为“本体”夯实太极拳“基础”
形,是太极拳的第一结构,是太极拳的客观实体,是人们认知太极拳的视觉形态。形包括太极拳的套路、推手和基本功等肢体的运动和变化,是人体在三维空间的表现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运动。习练太极拳就应从形开始,把形练好了,就为练好太极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形的基本要求
身形、身法,步形、步法,手形、手法,腿形、腿法,眼法以及演练套路的风格、特点都属于“形”的范畴。所谓形,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位相对静止时的状态,如马步、弓步、扑步等为步形;所谓“法”,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位运动时的状态,如,上步、退步、行步、盖步、跳步等为步法。总之,凡是用视觉能感知到的都是“形”的范畴。
对于形的要求古人和当代太极名家都有充分的论述,已成为我们习练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如:松、静、自然,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圆裆松胯,一身备五弓,动若抽丝、步若猫行,轻灵沉稳,缓慢柔和,虚实分明,连贯顺达,等等。各流派的太极拳还有很多自己的特殊要求,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松”是关键
“松”就是放松,它包括形体放松、内脏放松和精神放松三个方面,是身心内外和谐的一种状态。形体放松好理解,是指身体百骸、骨骼肌肉的放松,不崩不僵。内脏放松是指胸腔腹腔中的各种脏器(五脏六腑)的放松,要求重心下移气沉丹田,就好像把五脏六腑下沉到小腹中一样,若“提心吊胆”就容易心浮气躁。精神放松是指中枢神经调节下的心意平和、心情平静。要求展眉落腮似笑非笑,不能皱眉,俗称“眉是心头锁”,如皱眉就会有心发紧的感觉。
放松的好处是能改变肌肉关节的紧张度,增强其活动能力、扩大其活动范围,同时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肌肉弹性和增长劲力。形体和内脏放松能使身体的重心下沉,稳定重心,而精神放松能使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提高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稳定性,从而调节肌体各系统机能。打太极拳时的放松是有目的的放松,它可以使大脑某些区域适当兴奋,其他区域得到放松,这样大脑就能得到交替休息,从而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中引起的病理兴奋,改善神经中枢的功能,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保健康复作用。
(三)动作缓慢柔和
动作缓慢柔和是太极拳的显著特点,也是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门派拳种的重要区别。“缓慢”是指在演练太极拳套路时保持舒缓自然的速度,以不急不躁的动作节奏来完成套路动作;“柔和”是指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肢体动作不崩不僵,圆活顺达。因为,太极拳是以意驭形、以形聚气,而内气是一种细微的本体感觉,所以这种内气只有在相对缓慢柔和的运动中才能体察感知,在快速或大强度的运动下是很难感觉到的。
(四)注重动作的整体协调
太极拳的形体动作是一个整体,因此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之说,此作为太极拳练习的要领,广泛为太极拳爱好者熟知。但我们对此不能理解为“一动齐动、一静齐静”,它是一种有先后、有节奏的次第运动,有先后、有节奏的次第平静,这才是其真正的含义,其实质就是整体协调和配合。
人的形体是由四肢、躯干、头项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太极拳的招式动作需要整体配合来完成,肢体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空间运动轨迹,都有自己的运动“矢量”的“度”,过与不及都不好,只有当每一要素都达到相对最佳值时,才会取得最为良好的健身效果。过分追求肢体某一部分的动作高难,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度”,反而会破坏形的整体平衡,进而也会破坏形意气的整体协调与平衡。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拳友,体能弱、柔韧性差,很多还有慢性疾病,他们腰弯不下、腿抬不起来,动作很难达到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自身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维持身体各部位低层次的协调平衡就可以了,而且这样做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整体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总和。就是只要整体协调,不一定非得追求动作的高难。这个“整体大于部分之总和”不是简单的“矢量”相加,而是有条件的,即整体的要素是相辅相成的,每一要素的存在不能制约干扰破坏其他要素的正常存在。比如:太极拳中的分脚和蹬腿动作,有些练习者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超出了自己的功力范围,用了很大的气力,腿是勉强抬高了,结果身体仰到后边去了,这样的动作破坏了身形,与习拳目的背道而驰。在我们现实当中也会出现1+1<2的情况。1+1<2就是系统整体的各要素不能和谐共生、互相掣肘所造成的。
(五)“形‘势大写意”与“得‘意忘‘形”
“势”是指物体或事物的外在整体状态和内在所蕴含的发展变化的潜能与方向。大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不拘小节,要求通过简练、概括、夸张、变形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是一种抽象概括。
太极拳的形“势”大写意,是在比较熟练、比较规范地掌握了套路动作的基础上而成的。当演练太极拳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时,习练者不再刻意追求动作的细节,只注重整体的协调,甚至动作也发生了“变形”,舒胸达意,不再受套路的约束,完全是内意和情怀的外在形体的自然表达。
“得‘意忘‘形”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获得、掌握、领会了事物的内在精髓、灵魂、真意而忘其外在之相,以简约化和淡化其外在规定性。这是太极拳演练的一种高级状态,这种不尚细节只注重整体大观的练拳方法,不是随便的、胡乱的瞎打一气,而是在有一定的太极拳功底的基础上,并且是在进入虚灵忘我的状态和特殊的意境时的一种自然流露。得“意”忘“形”,首先是得“意”,这是先决条件,然后是忘“形”。
太极拳的“形‘势大写意”的练功方法,实质是太极拳的一种升华,不是每个拳友都能做到的,不能刻意追求。只有在功力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达到质的变化。这种练法会有很好的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的效果。
(六)太极拳的价值取向决定“形”的风格特点
人们习练太极拳也有不同的目的和追求:有的以强身健体为主;有的追求太极拳的文化属性,注重表演娱乐;有的以竞技为目标,为了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在一个人身上这些追求也可能同时存在。不同的太极拳价值取向,决定了太极拳“形”的风格和特点。
以强身健体为主,就要注重形的整体放松、协调,注重内在的和谐(内三合),功力差一些的拳友,可以在低层次上达到整体的内外和谐,功力好一些的可以在高层次上做到整体和谐。总的原则是,在自己功力(动作)的“阈值”内留有充分的余地,使每一个动作都能达到“游刃有余”,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因为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不在于动作的高难,如果功力不足,而过分追求动作的高、难、新、美,就会打破“形”的整体协调,进而扰乱形、意、气大三角的整体平衡和协调,这样就很难收到健身效果。这时的太极拳侧重的是“形”整体协调和内外和谐。
以太极拳的文化属性为主,作为形体表演艺术,就要注重“形”的高、难、新、美,注重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这时的太极拳就不是以健身为主了,而是要展现它的外在的“美”,使你的表演能够引发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时的太极拳侧重的是“形”外在的“美”。
以竞技比赛为目的,就要严格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来规范“形”体动作。它既不是以追求健康为目的在体能充分有余范围内的协调平衡,也不是作为艺术“美”的展现,而是按照裁判规则达到完美和极限。所以竞技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叫做“训练”,以健身为目的的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叫做“锻炼”。后者侧重的是“形”的规范标准。
二、以“意”为“主宰”纲举目张
“意”是太极拳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方面”,是太极拳的第一要素,是太极拳的灵魂、本质、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古人对这一观点早就有充分的认识和论述,如“心(意)为令,气为旗”、“先在心,后在身”、“心行意,意行气,气运身”、“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等等,只不过没有用现代哲学理论观点来阐述罢了。
(一)排除杂念虚灵忘我
在太极拳运动中,意识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动运用意识,二是无意识(下意识、潜意识)。
所谓“无意识”是指在打拳的过程中,排除杂念、锁住心猿意马,进入清心静意虚灵忘我的状态,这是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打拳时什么都不想,大脑中无意无相、心无挂碍、排除杂念虚灵空白,动作招式变为本能的自然流露,是下意识或潜意识支配的肢体运动。
排除杂念、虚灵忘我,这看起来好像没有意识运动,其实这是人进入了比较高级的意识运动。大脑进入虚灵状态是进行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升级的过程。武林前辈所说的“拳无意、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就是这个道理。
(二)主动运用“意识”做到“形、意结合”
“意识”也就是意念,更直白地说就是“想”,所谓“形意结合”就是太极拳的形体动作要和意念想象相配合。想象可分为整体意念想象和动作意念想象。
1?郾整体意念想象
就是想象自己整个身体置于特定的环境(幻境)当中,去感受体悟。这种想象首先要建立在身心上的“松”、“静”、“自然”方面,然后弱化对外界信息的反映,使大脑进入虚灵忘我状态。想象的意境没有统一模式,可以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心智取向来决定,但通常想象的是:高大、虚无、通透、轻柔、漂浮。所谓高大,就是想象在清纯的宇宙中自己身躯顶天立地巍峨高大。所谓虚无,就是周围环境乃至宇宙都是无形无相的虚无空间,也可以想象自己也是虚无的。通透,就是感觉身躯肢体是透明的。所谓轻柔、漂浮,就是想自己身躯似云又似雾般虚无缥缈。整体想象可以把几种意境组合在一起,这样效果会更好。
2?郾动作意念想象
动作意念想象可分为动作想象和动作的体悟。动作想象就是在打拳过程中,将一定的内在含义加到动作上。如在做云手时,想象巨大的双臂在搅动着宇宙太空或者是在翻江倒海。在做揽雀尾双手下捋时,要想象把一道彩虹从天边牵引下来。在做搂膝拗步时,往前推掌就想象把巨大的气流推向遥远的天的。注意力(意念)应跟随动作的力点走,同时要体会做动作时肢体的内在变化。如在做左搂膝拗步时,意念要在左手上,当左手搂膝要结束时,意念马上转到前推的右手上。在做■手或倒卷肱等动作时,意念跟随手臂运行变化,就会感到两手有抽拉或相吸相斥的感觉。
“形”、“意”结合非常重要,这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认真揣摩体会。
(三)“意”练太极“神”打拳
所谓的“意练太极,神打拳”,就是忽略太极拳的三维空间的物理运动,而专一在意识空间里进行思维运动。也就是不用身体实际练拳,只用大脑默想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回忆打拳的具体过程,这属于纯意识领域里的思维运动。古人称其为“神练”、“意练”、“内视返观”,一些拳友形象地把它比喻为“过电影”或者叫“虚练”。“意练太极”应属于太极拳的上乘修持方法,产生的效果往往会超过实练太极拳,能使人达到身心慧智的至高境界。
意练的方法是,在闲暇时,在安静的环境中,可卧可坐可立,两眼闭合,提肛收睾,精神、体态做到松、静、自然,呼吸平稳,排除杂念,意识内收,然后弱化对外界信息的反映,使大脑进入虚灵忘我状态,入静五到十分钟后,从套路的起势开始冥思静想,一个式子接一个式子“神练”,速度要慢,一切要求同实练相同。
这种意练太极,也可以被称为“太极气功”或“太极静功”,可以作为实练太极拳的一种补充,尤其是对那些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拳友来说更加实用。有人仅仅把意练太极拳(过电影)作为加强对套路的记忆而避免遗忘的方法,但这样就等于舍本求末,没有挖掘出意练太极拳上乘功德。
三、以“气”为内在动力、效应、结果
太极拳中的“气”可以理解为,它是维系生命活动的能量、动力,对于生命的存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气”既是物质的又是功能的,它既有先天存在的部分,也有后天产生的。当一个人的“气”充足旺盛时,他就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而且能力(智力)往往超常。所以,习练太极拳的目的就是通过锻炼(修炼),使人体内在的“气”充足旺盛从而达到养生健身效果。
(一)气感的表现形式
“气感”是指通过练气功或打太极拳使体内的气充足后,带来的精神上和肢体上的变化。气感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得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是: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全身轻松,有时感觉身躯巍峨高大或身体虚化消失,有的感觉体内有热流窜动,有的肢体特别是手臂感觉到胀、麻、沉、痛,动作有阻力像在划水,打拳时有抽拉的感觉,尤其是双手时而相吸时而相斥,劳宫、百会、印堂、命门、关元、大椎等穴位有热胀跳动的感觉等等。
(二)气感的产生以形意的有机结合为基础
气的产生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形和意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强化。气与形、意互根互生、互为因果,三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形与意是耕耘,气是收获,反过来气又为形与意提供能量。
气的产生与强化要掌握几个关键:一是,打拳时要做到“松”、“静”、“自然”;二是,呼吸要深、细、匀、长;三是,主动运用“意识”做到“形、意结合”;四是,要注意体察和感知气在体内的变化,并尽量放大和强化气感信号。
总之,只要按照对形与意的具体要求去做,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气感强的动作可以重复多次
在打太极拳时,你会感到有些招式(动作)气感强一些,有些动作气感不太明显。通常上肢动作的气感强于下肢动作,掌的动作气感强于拳、勾的动作,舒缓的动作气感强于剧烈动作,轻柔的动作气感强于发力动作(所以打拳时要用意不用力)。一般来讲,云手、搂膝拗步、倒卷肱、提手、闪通背、揽雀尾、白鹤亮翅等招式(动作)气感都是很明显的。如果不是集体打拳的话,对于气感明显的动作可以重复地做。
人们在练功实践中体会到,太极拳打得时间越长、速度越慢,人对气的感觉越明显。另外,打拳练气时,不要追求动作的高难,如蹬脚、分脚,在你的功力范围之内最好留一点余力,过分追求动作规格的高难,气感反而不强了。对有些动作不能过高要求,要适度,这就靠平时摸索掌握了。
(四)太极拳的气功化
有人在练太极拳时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状态,便出现了奇异的幻象。有时感觉身躯巍峨高大,或身体自我消失,或置身异域陌生之地,甚至看到奇花异草、嗅闻到鸟语花香等等。其实这是一种气的正常反应。我们借用哲学中的“异化”概念,姑且把这种现象称其为“太极拳的异化”或“气的异化”。
所谓异化,是指原本自然互属或和谐的两物彼此分离、转让、疏远,甚至互相对立。而“气的异化”是指在演练太极拳进入高级状态时趋于气功化。前面所说的气感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气功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太极拳是武术与气功的有机组合,太极拳练好了,就是气功,打太极拳就等于练气功中的“动功”。过去的太极高手也同样是气功高手,原因就在于那些太极高手往往都有密不外宣的内功心法,都要加练本门派的内功,所以他们功夫高深莫测不同凡响。现在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往往过分注重拳架的外“形”,忽视了太极拳的内在“意”和“气”。作者几十年来在习练太极拳的同时也习练气功,有时也把太极拳按气功的方式来习练,效果非常好。即使没练过气功的人,如能掌握要领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