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
生态型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前期阶段,是基于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系统过程,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它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目标是社会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社会上的各种要素达到最高效率的运作。近几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拥挤、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严重制约了城市自身的发展。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要尽可能把我区各个城市建成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存的生态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曾提出,要把内蒙古自治区建成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一、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型城市
(一)发展紧凑型城市
发展紧凑型城市的宗旨是让人们居住在工作地点和生活服务区周围。紧凑型城市的内容主要包括居住密集、对汽车依赖度低、城乡边界景观特别明显、生活多样化、身份明晰、社会公正、日常生活的自我丰富等8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土地集约化利用可以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避免占用及浪费。同时还可以使加强城市活力、推行公共交通政策及社区中一些生态化措施尝试得以实现。因此,紧凑型城市的实现是生态型城市得以实现的基础和根本。
(二)公共交通得到发展的城市
位于巴西南部的库里蒂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接近生态城市的城市,是巴西第7大城市,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该市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受到世界的赞誉,尤其是其公共交通发展受到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的推崇。确保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是创造生态型城市实践中的重要措施,要大力发展快速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使私人小汽车的使用率降低,避免交通拥堵问题的产生。
(三)具有非常清晰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发展框架
城市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宗旨,使在此工作、生活、休闲和学习者感到愉悦,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本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澳大利亚南澳洲的首府阿德莱德市就是这类城市的典型代表,被人们誉为“影子规划”中的城市。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清晰布局居民区和工业区。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政府更注重一次性投入,一步到位,以期一劳永逸。
(四)可居性的绿色环保城市
我们要摒弃那些粗放式的城市开发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发和运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同时要加强节水,注重环保和节水示范等。所有进入生态城市的建筑材料要保障质量,尤其对环境和公共健康领域,建筑材料要更高要求,且回收和利用废弃材料。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开发前和开发后要对周围及小区内的生物做到保持物种的不变。
综上所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生态型城市应该是最有效率的一种城市形态,它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二、内蒙古生态型城市建设还需长期努力
(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我区城市发展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非常严重。目前,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其中特大城市有2个,大城市有2个。长期以来,内蒙古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2012年内蒙古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为17.67平方米,仅高于全国水平3.27个百分点,尤其首府呼和浩特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13.5平方米。内蒙古2个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中只有鄂尔多斯市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比全区平均值高。截至2013年4月底,首府呼和浩特市机动车保有量达62.7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3.09万辆,尤其以个人拥有机动车增加较多,比上年末增加2.89万辆,达53.62万辆。目前,不仅呼和浩特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其他盟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拥堵现象。
(二)城市水资源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明显,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区人均水资源量228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85%。由于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城市任意扩大建设规模,配置产业不够合理,计划失控必然引起供需紧张,缺水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内蒙古城市缺水现象仍然比较严峻,不论是人口众多的呼和浩特市,还是人口较少的二连浩特市,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表1可见,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长,自来水供水量年均增长只有1723.7万吨,而生活用水量年均增长2871万吨,生活用水量比重也由2007年的23.47%增加到2012年的42.47%。
据内蒙古电台报道,到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总缺口已达10亿立方米,未来10年,将达到30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状况不断加剧。目前,内蒙古西部黄河沿岸地区实际用水量超出分水指标,而东部锡林郭勒盟、通辽市等地严重缺水。内蒙古水资源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将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一方面得益于城市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也受所在地域环境的制约。城市的不合理发展和过度膨胀会导致地域环境和城市内部坏境的恶化。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1.大气污染。内蒙古的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高,排污量较大。“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虽然加大了大气污染的防治力度,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电厂脱硫设施改造和区域联防联控,加快推进集中供暖、减少原煤散烧、清洁能源替代等多种措施,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使全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但是结构性污染在短期内仍难以发生大的转变。据内蒙古环保厅的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201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乌海市四城市的空气质量仍为轻微污染,其余城市空气质量均为良好。
2.水污染情况。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污染较大的是人为污染。城市水污染中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内蒙古一些城市水污染也不可忽视。如2009年发生在赤峰市自来水污染事件就值得我们警醒。
另外,随着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增长及城市建筑的增多,汽车噪音及建筑噪音污染也不可忽视。
(四)城市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城市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城市土地,它是城市人口和各种经济要素的载体,给城市生产、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城市经济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城市各种用地比例失衡,势必造成城市中各种机能失调,从而降低城市土地的整体功能并阻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从表2可看出,2011年内蒙古城市人口是2005年的1.1倍,建成区面积是2005年的1.3倍,城市建设用地是2005年的1.48倍,其中工业用地增长较快,是2005年的1.66倍;耕地的涨幅虽然较大,但是总量仍然很小。目前,内蒙古很多城市内部学校、医院之类资源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住房紧缺,交通阻塞,中心城区商业、企业缺乏发展空间,住宅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使城市土地利用总体效益也有所下降。
三、构建内蒙古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初步构想
(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内蒙古是资源富集区,在资源开发的同时生态也受到了不小的创伤,因此,在创建内蒙古生态型城市时,要特别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建立、维护和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制定生态型城市建设领导干部责任制
把生态型城市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建立领导干部的终身责任制。制定生态型城市建设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建设生态型城市,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不能停留在规划和口号上,必须做到任务、责任、举措和投入四落实。要引入“绿色GDP”的观念,不仅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和环境指标。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把城市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同时要把广大农村、牧区和原生态保护区作为生态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按照生态型城市建设规划,围绕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认真组织实施一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走低碳化路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四)大力推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推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引导消费方式;保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生态文化;控制内蒙古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适当放宽中小城市的准入,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体系。
本文系2013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课题。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