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冷链物流的命脉

2014-10-15 23:30董鹏刘言祥
北方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运输

董鹏+刘言祥

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冷链物流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共10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及冷链物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的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生鲜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较大,其中蔬菜和水果占59%、肉类占46%、禽蛋和水产品占35%。近年来,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而这些生鲜产品大都需要冷链物流配送才能保证其品质。因此,如何在配送过程为食品保“鲜”,成为近年来物流流通领域所关注的热点。然而,物流冷链环节繁杂、投资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拦路虎”,阻碍着冷链物流的前进,也是造成冷链物流“叫好不叫座”的首要原因。

一、损耗伤不起,冷链价更高

据《2013-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由于我国冷链物流流通过程不科学、保鲜手段不完善,无法满足生鲜食品的鲜销需求。我国目前需要冷链运输的产品占整个食品流通领域的30%—35%,但这些产品却很少在冷链的环境下进行仓储和配送,导致损耗率急剧攀升。生鲜产品销售点分散、销售量少、销售次数多、销售过程复杂等原因,也使得我国每年在使用冷链运输的产品中约有30%的果品和40%—50%的蔬菜在送达到消费终端之前被损耗掉,每年果品腐烂量达1200万吨、蔬菜达1.3亿吨,损耗总值高达700亿元。然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果蔬损耗却不到2%。

我国冷链物流常被认为“昂贵、无利、易耗损、易出事故”之链。没有冷链,物流损耗就会日趋严重;而使用冷链,成本不减反增。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系统正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成熟,冷链运输成本过高,使用冷链方式增加的物流成本甚至超过使用冷链降低损耗节约的成本,这直接遏制了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冷链物流,流通率是关键

我国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虽然我国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断链现象严重且流通率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生鲜易腐食品已基本完成冷链化,其中肉禽冷链流通率达100%,而我国大部分生鲜易腐食品仍未实施冷链化,尤以果蔬最低,仅有5%;另一方面,我国冷链物流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10%以上,尤其以新鲜蔬菜物流成本最高。

根据目前市场的冷藏车保有量来看,美国平均配备冷藏车数大约9辆/万人,而我国平均配备冷藏车数大约2辆/万人;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需对温度实时监控的食品中,我国仅15%的产品实现了对温度实时监控,而在美国和欧洲的比例则高达85%。

三、冷链物流健康发展之“良方”

1.增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过程中涉及到两次运输:第一次是从冷库到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过程;第二次是从配送中心到销售终端的配送过程。要想降低生鲜产品的流通损耗率,就必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在制冷设备方面,需完善制冷设备的性能与实时监控系统,加强冷库的布局与建设,加大生鲜食品流通系统的低温保障控制范围,保证食品品质;在运输配送方面,加强运输主干线及附属场站的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仓储配送设施,加大对装卸冷链运输车辆的考核力度,减少或消除冷链物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断链现象。

2.实现共同配送。企业共同配送能提高车辆装载率和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针对保质期极短、小批量订单多、配送网点多、配送时间复杂等问题,可采取合并小订单、整合配送网点等方法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共同配送是经过长期探索而总结出来的一种合理的配送形式,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对我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从企业自身角度看,与物流企业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营运成本,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资源,还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有利于扩大市场范围、打破封闭性的销售网络、营造共建共存共享的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还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乱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另外,还可以通过电商来减少中间环节而节省物流成本,这是加快冷链物流发展、降低成本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3.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冷链生产企业要想大幅降低库存成本,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冷库空置率,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是降低冷库空置率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来说,引入物流管理软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从而在无形中扩大企业利润的增长空间。同时,信息系统能提供各种预警,如产品保质期预警和在库品库龄分析等,让仓库管理人员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大减少在库产品的积压与损耗。

4.加大冷链物流技术推广。通过学习、推广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先进温控及保鲜技术,改变生鲜产品运输环节温度控制不科学的现状。例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提高冷链运输效率;通过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真空预冷、无损检测、运输车温度自控等先进技术,来提高现有行业技术水平,从而减少生鲜食品损耗、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品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对运输、配送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时的预警功能,帮助辨别可能由温度变化引发的质量变化及具体发生时间,并助力质量事故的责任认定。而GPS的应用,将全面控制车辆的分布、运行,连续监控其状态。这些都将有助于减少冷链物流的损耗率。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冷链运输在技术、成本、操作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实现了对冷链物品状态监测与冷链物品全程信息追溯等功能。另外,冷链运输的具体操作繁杂,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加大对冷链运输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5.加速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冷链物流对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较高,属高端物流,但同时也是企业的薄弱环节。企业自营冷链物流成本过高,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加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我国生鲜食品从产地到餐桌的物流链条过长,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独立完成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积极引导资金投入,支持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对产地加工冷链企业的扶持,在硬件设施建设、制定标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形成生鲜食品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促使整个冷链流通环节具备高度的组织协调性,促进冷链物流在服务、功能、管理、信息等方面,向系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引导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模式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形成合理的协调机制和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加速行业资源整合的进程,助推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发展和普及冷链物流对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做到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技术标准化。可喜的是我国政府针对冷链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从冷链基础设施的兴建、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发展生鲜交易新模式等相关政策,这些举措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发展冷链物流产业的高度重视。作为冷链物流企业,更要抓住冷链物流运输市场的发展机遇,发展符合自身条件的冷链物流模式。

(作者单位:泰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运输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