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是年轻人的广场舞

2014-10-14 10:28刘耿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8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波士顿长跑

刘耿

上海马拉松的报名难度已经与春运、拍车牌并列为排队的“三大难”。

这么多跑友像地下教徒般浮出水面,令人始料未及。中国什么时候悄悄积累了这么多跑步爱好者?

根据个人经验,华东师范大学的操场晚上的人口密度像南京路,尤其是晚上七点半至九点,想恣意地跑根本不可能,低头看看计步器的工夫,就有可能与前面的人追尾。

跑步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中国人是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跑起来的呢?

对此,有许多解释框架。比如,经济学的——人均GDP过了5000美元线(2012年8月),健身就开始流行;医学的——这是雾霾大国居民的自救,吸进去、吃进去、喝进去的毒那么多,长跑将汗出透,达到毛细血管级的排毒;社会学的——跑步是中产阶级的运动,其本质是对现代化工业城市生活的反制。

必是有了许多奔跑着的个体,才有聚的需求。

长跑这项运动,最难的不是体力而是孤独。需要有趣以使这项枯燥运动继续。

社交类的跑步软件在消解了地理边界的同时也消解了跑者巨大的孤独感,也在社交圈中调动起跑起来的气氛。城市马拉松赛,则为线上好友提供了一个线下相聚的机会,马拉松是年轻人的广场舞。

城市又为何需要马拉松?

1897年,波士顿马拉松赛迈出了世界城市马拉松的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纽约、伦敦、福冈、柏林、巴黎……更多国家的大城市追随着波士顿的脚步,造成一波波跑“马”浪潮。

当它波及中国,恰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体育注脚。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0年,中国共举办了12场马拉松赛,2011年增长到了22场,2012年为33场,2013年44场,2014年预计达50场。

一日千里的城市化使灵魂跟不上脚步的人越来越多,城市病之痛由人承受。正如客厅以电视机为中心布局,城市建设以汽车为中心展开,只有在马拉松赛这一天,人民才真正夺回了路权,蜿蜒的跑行长队像蚯蚓,为燥化干结的大都会生活松土。

跑动着的人流穿越街巷,在为城市文脉穿针引线,在缝制着新的城市文明——有“马拉松”的路才叫“马”路。而城市马拉松中最诗意的就是城市“背景板”。大城市争相办马拉松的主要驱动力,正是得以向全世界展示这块“背景板”,所谓“城市营销”。

而文化景观正成为中国城市马拉松的短板,对“现代”的批量复制使得千城一面,“背景板”高度雷同;对“后现代”的无畏引进,使竖起的“大裤衩”、“秋裤”和“小蛮腰”将城市置于胯下。马拉松正对都市文化塑造提出新要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波士顿长跑
长跑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长跑囧事
数学儿歌两首
波士顿禁止公务员吐槽申奥
笑眯眯的照片
裸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