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方+罗宏伟
摘 要 蔬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随着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蔬菜蓟马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由于长期依赖化学农药防治,蔬菜蓟马已对许多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重点论述了蔬菜蓟马的为害特点、抗药性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蔬菜 ;蓟马 ;抗药性 ;防治技术
分类号 S436.3
Research Progress 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Vegetable Thrips
YUAN Weifang LUO Hongwei
(Sanya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anya, Hainan 572000)
Abstract Vegetables are important crops in China. With the adjustment of vegetables planting promo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the damage of vegetable trip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industry. Due to the long-term dependence on chemical pesticides, vegetable thrips have produce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This review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vegetable thrips.
Keywords vegetables ; thrips ; insecticide resistance ; control technology
蔬菜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之一,蔬菜产业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和高产栽培措施的推广应用,蔬菜蓟马的危害日趋加重。蔬菜蓟马具有个体微小、适生性强、繁殖率高等特点,在很多地区已逐渐成为蔬菜的重要害虫,特别是在海南省,蓟马为害已经严重影响冬季瓜菜的质量安全和产业发展,蓟马的有效防治成为植保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本文重点概述了蔬菜蓟马的为害特点、抗药性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为该虫的科学安全防治提供参考,奠定基础。
1 蔬菜蓟马的主要种类
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通称。据报道,我国发生的蓟马有155属566种[1],蔬菜上发生的蓟马有20多种[2],其中为害较重的有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等。棕榈蓟马和西花蓟马是外来入侵种,其余为我国本地发生种。
棕榈蓟马,又名节瓜蓟马,是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双边协定中涉及限定性有害生物及其他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省节瓜蓟马危害逐年加重[4]。1993年在杭州大爆发,造成大部分菜田茄子和瓜类相继枯死,有的甚至绝收[2]。近年来,广东、广西、湖南等地节瓜蓟马危害逐年加重。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分布遍及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5]。在我国,该害虫最早于2003年6月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大棚辣椒植株上被发现,单株辣椒虫口数近万头,为害极其严重[6]。近年来,又在贵州、云南等地蔬菜田中相继被发现。
烟蓟马,又名葱蓟马、棉蓟马等,是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多食性的主要农业害虫,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均发现其为害[7-8]。烟蓟马每年发生时间长,危害重,在我国华北地区露地一年发生3~4代[9]。
花蓟马,又名台湾花蓟马,我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10]。在我国发生危害严重,长江以南年发生11~14代,华北及西北地区年发生6~8代[2]。
2 蔬菜蓟马特性
2.1 为害特点
不同种类的蓟马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倾向存在差异。棕榈蓟马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3-4]。西花蓟马寄主植物有60多科500余种,包括重要的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11],受害较重的有辣椒、番茄、黄瓜、豆荚、马铃薯等[6]。烟蓟马的寄主范围达150余种[12],是我国葱类蔬菜的重要害虫,可危害洋葱[8]、芦笋[7]、紫甘蓝[13]、马铃薯[9]等。花蓟马寄主范围广,在我国主要危害辣椒[14]、豆角[15]等蔬菜。
蓟马个体微小,成虫体长1~2 mm,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黄色、褐色或黑色。蓟马若虫形态与成虫相似,具备渐变态的特征,有卵、若虫、预蛹和蛹以及成虫5个发育阶段。成虫活跃善飞,能借助气流做短距离迁移。成、若虫有怕光、趋嫩的习性,寄主植株内膛叶片、嫩梢叶芽内、花内是其危害的主要部位。由于蓟马虫体小,体色淡,肉眼不易发现和识别,易将其危害状误诊为病害,造成防治上的失时或失误。
蓟马以锉吸式口器刺吸寄主植物的叶、芽、花或果的汁液,造成嫩叶皱缩卷曲,使被害叶片及其它组织老化变形,嫩梢僵缩,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枯萎,花器受害后出现斑点或变色,果实受害后,果皮硬化,发育受阻,甚至造成疮疤,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绝收。蓟马不仅直接危害蔬菜,有些还可以传播病毒病。如西花蓟马能以持久性的方式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的病毒,所传播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所造成的损失[16]。endprint
2.2 蓟马种类鉴定
蔬菜蓟马种类较多,个体微小,对于非专业研究人员来说,分类鉴定比较困难。近些年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制作标本,观察形态来确定蓟马的种类[17-19]。游中华等[20]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西花蓟马和其他8种常见蓟马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基于PCR及直接测序技术的分子鉴定可以准确鉴定蓟马种类。周力兵等[21]根据mtDNACOI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出两对西花蓟马特异性引物,建立起PCR鉴定方法,适用于西花蓟马的成虫、若虫及蛹的快速鉴定。蔬菜蓟马分子鉴定识别技术的研究和蓟马DNA条形码识别系统的建立[22-23],为植物检疫部门对蔬菜、花卉及其种苗调运中蓟马类害虫的准确快速检疫检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实现蓟马类害虫的远程识别及监控提供了技术平台。
2.3 抗药性
长期以来,生产中对蓟马的用药品种较为单一,同时使用者盲目用药、随意加大药量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蓟马产生了严重抗药性。据报道,目前蔬菜蓟马已对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阿维菌素等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1992年,Immaraju[24]等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的西花蓟马温室种群对氯菊酯、联苯菊酯、灭多威和阿维菌素产生了抗性。Martin等[25]报道,新西兰葱蓟马对二嗪磷和溴氰菊酯产生了抗性。Kontsedalov等[26]发现,以色列西花蓟马温室种群中成虫对丁硫克百威和甲硫威产生抗性。王泽华等[27]采用叶管药膜法在室内测定北京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王圣印等[28]研究发现,北京西花蓟马的田间品系对多杀菌素已经产生了较高抗性,对西花蓟马抗吡虫啉品系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多功能氧化酶系与其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密切相关。为了研究延缓西花蓟马对药剂产生抗性的方法,沈宝明等[29]采用浸渍法分别单独使用毒死蜱、多杀菌素和两种农药交替使用连续处理西花蓟马,发现交替或轮换使用药剂可以延缓西花蓟马抗药性的发展。
2.4 各地种类分布
近年来,有很多研究报道各地发生的蔬菜蓟马种类。唐国文等[30]调查发现,武汉地区蔬菜蓟马有12属24种,分属于蓟马科和管蓟马科。胡霞等[31]调查发现,天津地区蔬菜蓟马共有3科4属9种,花蓟马和烟蓟马为该地区优势种类。冯会文等[32]对兰州地区蔬菜上的蓟马种类进行采集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有蓟马20种,分属于3科6属,其中有害蓟马15种。袁成明等[33-34]对贵州省蔬菜地蓟马的种类和寄主范围作了较系统地调查发现,在蔬菜上的蓟马共3科17属27种,危害蔬菜的有蓟马有18种,其中发生广且危害重的有节瓜蓟马、烟蓟马、黄蓟马等8种。见表1。
3 蓟马的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蔬菜田收获完毕,立即焚烧、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和杂草,温室栽培蔬菜还要及时灭除棚外杂草,消灭过渡寄主,减少外来虫源[35]。适时浇水,防止干旱,恶化蓟马生存环境,休闲期灌水泡茬可消灭地下的蓟马若虫和蛹。瓜果类蔬菜可采取营养钵育苗[2],调节播种期,尽量避开危害高峰期。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为害[36]。
3.2 药剂防治
目前,我国对蔬菜蓟马的防治主要是药剂防治,关于药剂防治蔬菜蓟马的研究有很多。虽然有报道蓟马对多杀菌素、拟除虫菊酯等药剂产生抗药性,但由于各地用药习惯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地区蔬菜蓟马对同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孔祥义等[37]以海南三亚地区豇豆蓟马为试验对象研究发现,田间使用乙基多杀菌素和除虫菊素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持效期长。李现玲等[38]在广西北海地区豇豆蓟马防治试验结果也证明,乙基多杀菌素防效较好。贾彦霞等[39]报道啶虫脒、虫螨腈和吡虫啉对宁夏银川地区温室黄瓜蓟马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张玉梅等[40]报道联苯菊酯乳油和阿维菌素对甘肃临泽地区温室茄子蓟马有较好的防效。张安盛等[41]采用浸叶法对采自山东商河地区温室菜椒上的棕榈蓟马成虫开展室内毒力测定,发现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其毒力较高。
常规化学药剂防治有潜在导致蔬菜蓟马产生抗药性风险,同时也存在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隐患。近年来,有研究开始引入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乔凤霞等[42]用不同浓度的印楝乳油和印楝素对西花蓟马作室内和田间试验,发现两种药剂均对西花蓟马成虫有一定的忌避作用。曾亮等[43]研究发现,柠檬草乳油与印楝素乳油、印楝素乳油与鱼藤酮乳油两种组合对西花蓟马具有显著效果,且见效快、持效期长。
3.3 物理防治
3.3.1 粘虫板
近年来,农业生产中逐渐引入粘虫板防治田间蓟马。很多研究表明,蓟马类害虫较多偏嗜蓝色。陈华平等[44]研究发现,对棕榈蓟马最具吸引力的是蓝色。吴青君等[45]从18种颜色中筛选出对西花蓟马诱集效果最好的是海蓝色。李江涛等[46]通过将不同颜色的粘虫板组合试验发现,蓝色和黄色、紫色分别进行混配,当蓝色占优时,混配诱集到的西花蓟马虫量都高于单一蓝色色板。粘虫板对蓟马的诱集能力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任向辉等[47]研究表明,粘虫板的黏合剂中引诱剂添加情况与色板颜色是影响田间蓟马诱捕量的重要因素,蓝色大型粘虫板诱捕效果最好。肖婷等[48]研究发现,粘虫板诱集到的蓟马数量与大棚内挂板位置的温度和风向有关。云天海等[49]用蓝色粘虫板对豇豆蓟马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田间挂板密度、高度和方向对诱杀效果都有影响,并提出了豇豆露地栽培中蓝板诱杀最佳使用方法。
3.3.2 防虫网
随着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设施栽培在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覆盖防虫网能够较好地阻隔部分害虫。许如意等[50-51]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时,发现用白色防虫网和编织膜覆盖地块的豇豆蓟马平均虫口数比露地栽培少,蓟马虫口数量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加而减少,50目防虫网阻隔蓟马的效果最佳,对豇豆蓟马防护作用效果显著。endprint
3.4 生物防治
3.4.1 病原微生物
白僵菌等一些虫生真菌被广泛地应用于蓟马的防治。王俊平等[52]从草履蚧僵虫体内分离出12株病原真菌,对蓟马类昆虫具有70%~90%的致死率。筛选出一株进行鉴定,根据形态学观察和 DNA 序列分析确定为球孢白僵菌。王静等[53]从5株球孢白僵菌中得出RSB菌株对西花蓟马表现出最好的致死作用,而且该菌株对蓟马天敌不存在显著的负面效应。王雅卉等[54]研究发现,球孢白僵菌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率随孢子浓度增加而增加,孢子悬液与多杀菌素混合能提高其致死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处理的虫体内有大量孢子附着和萌发。
3.4.2 天敌
2009年,郝晨彦等[55]对北京地区大棚栽培蔬菜上西花蓟马的天敌进行调查,发现天敌有瓢虫类、草蛉类和花蝽类,以花蝽类昆虫最多。国外对小花蝽的研究应用较早[56],美国和欧洲已有多家公司对小花蝽进行商品化生产,并成功地控制了西花蓟马[57]。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东亚小花蝽的成虫和若虫对西花蓟马都有很好地控制作用[58-59]。秦玉洁等[60-61]研究发现,中华微刺盲蝽和黑带多盲蝽都可用于控制田间节瓜蓟马。
捕食螨类的植绥螨由于世代历期短,捕食量高,易人工繁殖和田间生活力强,目前已成为防治蔬菜蓟马利用最多的天敌之一。1993年,HOY等[62]研究发现,田间释放巴氏钝绥螨和瓜钝绥螨,能有效降低甘蓝植株上的烟蓟马为害。黄建华等[7]研究发现,在室内条件下,巴氏钝绥螨对芦笋上烟蓟马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张艳璇等[63]研究发现,释放胡瓜钝绥螨对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3.5 其他防治技术
徐学农等[64]首次单独使用竹醋液对西花蓟马的忌避作用进行研究,发现竹醋液浓度增加能显著提高对西花蓟马成虫的忌避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张瑞明等[65]研究发现,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具有很好的驱避作用和一定的触杀活性,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各萃取相中石油醚相的触杀活性最高,为进一步从黄皮种子中分离杀蓟马活性物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4 展望
近年来,我国对蔬菜蓟马的防治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目前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的现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变,无公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的探索与推广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4.1 加强对蓟马发生为害规律的研究
明确各地区蔬菜蓟马的种类分布和优势种群,研究阐明新的栽培、环境、气候等因素条件对蓟马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高蔬菜蓟马的预测预报水平。
4.2 加强生物学研究
研究不同种类的蔬菜蓟马对寄主植物和植株部位选择倾向,结合蓟马各个虫态在田间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明确蔬菜蓟马的防治重点和防治适期。
4.3 加强蔬菜蓟马抗药性评估技术研究
研发抗药性的快速检测技术手段,密切监测田间蔬菜蓟马种群的抗药性动态,完善虫情信息发布机制,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
4.4 加强新型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不断完善现有的色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促进该技术在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大力研发细菌、真菌、植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制剂,以降低蔬菜蓟马的抗药性。同时还应加强本土蔬菜蓟马天敌资源的挖掘和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研究影响天敌捕食作用的环境因素,合理制定防控技术,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天敌。
参考文献
[1] Majid M B, Tong X L, Feng J N, et al. Thrips (Insecta: Thysanoptera) of China[J]. Check List (Journal of Species Lists and Distribution), 2011, 7(6): 720-744.
[2] 路 虹,石宝才,宫亚军,等. 蔬菜常见蓟马的识别与防治[J]. 中国蔬菜,2006(11):53-55.
[3] 孙秀兰. 茄科蔬菜棕榈蓟马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6(12):46.
[4] 秦玉洁,梁广文,吴伟坚,等. 节瓜蓟马的发生为害和防治策略[J]. 植物保护,2002(4):21-22.
[5] 陈月颖. 西花蓟马的发生、识别与防治[J]. 吉林农业,2005(5):20-21.
[6] 雷仲仁,问锦曾,王 音. 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鉴别、为害及防治[J]. 植物保护,2004(3):63-66.
[7] 黄建华,罗任华,秦文婧,等. 巴氏钝绥螨对芦笋上烟蓟马捕食效能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3):353-359.
[8] 谢永辉,李正跃,张宏瑞. 烟蓟马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 683-2 685, 2 785.
[9] 罗智敏,李戍彤,刘晓晖,等. 马铃薯组培苗中烟蓟马的为害及防治[J]. 中国蔬菜,2012(11):29.
[10] 韩运发.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五十五册: 缨翅目[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7:263-267.
[11] 张友军,朱国仁,褚 栋. 我国蔬菜作物重大入侵害虫发生、危害与控制[J]. 植物保护,2011,37(4):1-6.
[12] Belder E D, Elderson J, Brink W J, et al. Effect of woodlots on thrips density in leek fields: a landscape analysis[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2, 91(1): 139-145,endprint
[13] 王健立,王俊平,郑长英. 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J]. 植物保护学报,2011,38(5):390-394.
[14] 盖海涛,郅军锐,蒋永金,等. 入侵种西花蓟马与本地种花蓟马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09,29(3):9-12.
[15] 凌 毅. 7种药剂防治豆角花蓟马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 南方园艺,2010,21(5):47-48.
[16] 陆 亮,杜予州,李鸿波,等. 西花蓟马传播病毒病的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2009,35(2):7-10.
[17] 张维球,曾 玲. 4种花蓟马的鉴别[J]. 植物检疫, 2004,18(3):149-152.
[18] 刘 宁,任 立,张润志,等. 西花蓟马的鉴别及其与近缘种的区别[J]. 昆虫知识,2005,42(3):345-347.
[19] 陈洪俊,张友军. 西花蓟马的鉴别与检疫[J]. 植物检疫,2005,19(1):33-34.
[20] 游中华,路 虹,张宪省,等.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及其他8种常见蓟马的分子鉴定[J]. 昆虫学报,2007,50(7):720-726.
[21] 周力兵,刘忠善,李春艳,等. PCR法鉴定西花蓟马[J]. 植物检疫,2007,21(2): 78-81.
[22] 冯 毅,王 莉,白云峰,等. 基于COI序列快速鉴定花蓟马的DNA条形码芯片初探[J]. 生物技术通报,2009(8):169-173.
[23] 乔玮娜,万方浩,张爱兵,等. DNA条形码技术在田间常见蓟马种类识别中的应用[J]. 昆虫学报,2012,55(3):344-356.
[24] Immaraju J A, Paine T D, Bethke J A, et al. Western flower thrips (Thysanoptera: Thripidae)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in coastal California greenhouses[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1992, 85(1): 9-14.
[25] Martin N A, Workman P J, Butler R C.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onion thrips (Thrips tabaci) (Thysanoptera: Thripidae)[J]. 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03, 31(2): 99-106.
[26] Kontsedalov S, Weintraub P G, Horowitz A R, et al. Effects of insecticides on immature and adult western flower thrips (Thysanoptera: Thripidae) in Israel[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1998, 91(5): 1 067-1 071.
[27] 王泽华,侯文杰,郝晨彦,等. 北京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3): 542-547.
[28] 王圣印,刘永杰,周仙红,等. 西花蓟马对吡虫啉抗性机制的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3):559-565.
[29] 沈宝明,符 伟,刘 勇,等. 室内药剂交替使用对西花蓟马抗药性发展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12,38(2):133-135.
[30] 唐国文,龚信文,孟国玲. 武汉地区蔬菜蓟马种类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5-9.
[31] 胡 霞,谷希树,白义川,等. 天津地区蔬菜蓟马种类调查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90-92.
[32] 冯会文,贺春贵. 兰州地区蔬菜蓟马种类调查[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6):67-70.
[33] 袁成明,郅军锐,李景柱,等. 贵州省蔬菜蓟马种类调查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08,28(7):7-10.
[34] 袁成明,郅军锐,李景柱,等. 贵州省蔬菜蓟马的种类、分布及综合防治[J].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2):1 442-1 444.
[35] 孙秀丽,冷德训,姜好胜. 茄科蔬菜棕榈蓟马的防治[J]. 西北园艺,2004(9):37.
[36] 刘传华,王广龙,崔慕华. 蔬菜蓟马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53.
[37] 孔祥义,肖春雷,刘 勇,等. 5种药剂对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0):70-72,76.
[38] 李现玲,宋 娜. 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豇豆蓟马田间药效试验[J]. 广西植保,2012,25(3):18-19.
[39] 贾彦霞,朱春花,马 丁. 几种药剂防治温室黄瓜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J]. 北方园艺,2012(22):138-140.
[40] 张玉梅,李树森,王德珍,等. 5种药剂对日光温室蓟马的防治效果[J]. 甘肃农业科技,2013(8):32-33.
[41] 张安盛,庄乾营,周仙红,等. 日光温室防治棕榈蓟马药剂筛选[J]. 植物保护, 2013, 39(6): 180-183.endprint
[42] 乔凤霞,李江涛,刘忠善,等. 印楝制剂对西花蓟马的忌避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 361-10 363.
[43] 曾 亮,袁庆华,侯向阳,等. 植物源药剂混配防治西花蓟马的药效研究[J]. 植物保护,2009,35(6):164-166.
[44] 陈华平,贝亚维,顾秀慧,等.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对不同颜色粘卡的嗜好及其蓝色粘卡诱虫量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7,8(3):335-337.
[45] 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等. 西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蓝色粘板的田间效果评价[J]. 植物保护,2007,33(4):103-105.
[46] 李江涛,邓建华,刘忠善,等. 不同颜色色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比较[J]. 植物检疫,2008,22(6):360-363.
[47] 任向辉,王运兵,崔建新,等. 色板对葱蓟马诱捕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 294-15 296.
[48] 肖 婷,刘宝生,郭 建,等. 不同颜色诱虫板对草莓花蓟马的诱集作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1(1):159-160.
[49] 云天海,肖日新,吴月燕,等. 蓝板诱杀技术在豇豆蓟马防控上的应用[J]. 中国蔬菜,2012(5):32.
[50] 许如意,袁廷庆,吴乾兴,等. 不同覆盖材料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1(15):26-28.
[51] 许如意,袁廷庆,吴乾兴,等. 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豇豆生长的影响[J]. 中国瓜菜,2011,24(5):40-43.
[52] 王俊平,郑长英. 对蓟马类害虫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J]. 茶叶科学,2011,31(4):295-299.
[53] 王 静,雷仲仁,徐洪富,等. 白僵菌对西花蓟马若虫的致病力和对巴氏钝绥螨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4):479-484.
[54] 王雅卉,郑长英,王俊平. 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及体表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3):324-330.
[55] 郝晨彦,王相晶,侯文杰,等. 大棚蔬菜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种类[J]. 中国蔬菜,2011(20):74-78.
[56] Chambers R J, Long S, Helyer N L. Effectiveness of Orius laevigatus (Hem: Anthocoridae) for the control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on cucumber and pepper in the UK.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3,3(3): 295-307.
[57] Van Lenteren J C, Roskam M M, Timmer R. Commercial mass production and pricing of organism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ests in Europe. Biological Control, 1997,10(2): 143-149.
[58] 庄乾营,张安盛,于 毅,等.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J]. 山东农业科学,2009(5):70-72.
[59] 张安盛,于 毅,门兴元,等.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2008,35(1):7-11.
[60] 秦玉洁,吴伟坚,梁广文,等. 中华微刺盲蝽对节瓜蓟马的捕食效应[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3(2):27-29.
[61] 秦玉洁,吴伟坚,余金咏,等. 黑带多盲蝽的种群动态和捕食行为研究[J]. 植物保护,2003,29(1):48-49.
[62] Hoy C W. 释放钝绥螨防治蔬菜烟蓟马[J].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1993,6(2):26-29.
[63] 张艳璇,单绪南,林坚贞,等. 胡瓜钝绥螨控制日光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1):19-22.
[64] 徐学农,王恩东,岳永德,等. 竹醋液对西方花蓟马的忌避作用[J]. 植物保护,2008,34(5): 128-131.
[65] 张瑞明,赵冬香,万树青. 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的生物活性[J]. 植物保护,2011,37(3):120-123.endprint
[42] 乔凤霞,李江涛,刘忠善,等. 印楝制剂对西花蓟马的忌避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 361-10 363.
[43] 曾 亮,袁庆华,侯向阳,等. 植物源药剂混配防治西花蓟马的药效研究[J]. 植物保护,2009,35(6):164-166.
[44] 陈华平,贝亚维,顾秀慧,等.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对不同颜色粘卡的嗜好及其蓝色粘卡诱虫量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7,8(3):335-337.
[45] 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等. 西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蓝色粘板的田间效果评价[J]. 植物保护,2007,33(4):103-105.
[46] 李江涛,邓建华,刘忠善,等. 不同颜色色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比较[J]. 植物检疫,2008,22(6):360-363.
[47] 任向辉,王运兵,崔建新,等. 色板对葱蓟马诱捕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 294-15 296.
[48] 肖 婷,刘宝生,郭 建,等. 不同颜色诱虫板对草莓花蓟马的诱集作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1(1):159-160.
[49] 云天海,肖日新,吴月燕,等. 蓝板诱杀技术在豇豆蓟马防控上的应用[J]. 中国蔬菜,2012(5):32.
[50] 许如意,袁廷庆,吴乾兴,等. 不同覆盖材料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1(15):26-28.
[51] 许如意,袁廷庆,吴乾兴,等. 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豇豆生长的影响[J]. 中国瓜菜,2011,24(5):40-43.
[52] 王俊平,郑长英. 对蓟马类害虫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J]. 茶叶科学,2011,31(4):295-299.
[53] 王 静,雷仲仁,徐洪富,等. 白僵菌对西花蓟马若虫的致病力和对巴氏钝绥螨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4):479-484.
[54] 王雅卉,郑长英,王俊平. 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及体表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3):324-330.
[55] 郝晨彦,王相晶,侯文杰,等. 大棚蔬菜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种类[J]. 中国蔬菜,2011(20):74-78.
[56] Chambers R J, Long S, Helyer N L. Effectiveness of Orius laevigatus (Hem: Anthocoridae) for the control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on cucumber and pepper in the UK.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3,3(3): 295-307.
[57] Van Lenteren J C, Roskam M M, Timmer R. Commercial mass production and pricing of organism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ests in Europe. Biological Control, 1997,10(2): 143-149.
[58] 庄乾营,张安盛,于 毅,等.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J]. 山东农业科学,2009(5):70-72.
[59] 张安盛,于 毅,门兴元,等.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2008,35(1):7-11.
[60] 秦玉洁,吴伟坚,梁广文,等. 中华微刺盲蝽对节瓜蓟马的捕食效应[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3(2):27-29.
[61] 秦玉洁,吴伟坚,余金咏,等. 黑带多盲蝽的种群动态和捕食行为研究[J]. 植物保护,2003,29(1):48-49.
[62] Hoy C W. 释放钝绥螨防治蔬菜烟蓟马[J].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1993,6(2):26-29.
[63] 张艳璇,单绪南,林坚贞,等. 胡瓜钝绥螨控制日光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1):19-22.
[64] 徐学农,王恩东,岳永德,等. 竹醋液对西方花蓟马的忌避作用[J]. 植物保护,2008,34(5): 128-131.
[65] 张瑞明,赵冬香,万树青. 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的生物活性[J]. 植物保护,2011,37(3):120-123.endprint
[42] 乔凤霞,李江涛,刘忠善,等. 印楝制剂对西花蓟马的忌避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 361-10 363.
[43] 曾 亮,袁庆华,侯向阳,等. 植物源药剂混配防治西花蓟马的药效研究[J]. 植物保护,2009,35(6):164-166.
[44] 陈华平,贝亚维,顾秀慧,等.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对不同颜色粘卡的嗜好及其蓝色粘卡诱虫量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7,8(3):335-337.
[45] 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等. 西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蓝色粘板的田间效果评价[J]. 植物保护,2007,33(4):103-105.
[46] 李江涛,邓建华,刘忠善,等. 不同颜色色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比较[J]. 植物检疫,2008,22(6):360-363.
[47] 任向辉,王运兵,崔建新,等. 色板对葱蓟马诱捕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 294-15 296.
[48] 肖 婷,刘宝生,郭 建,等. 不同颜色诱虫板对草莓花蓟马的诱集作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1(1):159-160.
[49] 云天海,肖日新,吴月燕,等. 蓝板诱杀技术在豇豆蓟马防控上的应用[J]. 中国蔬菜,2012(5):32.
[50] 许如意,袁廷庆,吴乾兴,等. 不同覆盖材料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1(15):26-28.
[51] 许如意,袁廷庆,吴乾兴,等. 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豇豆生长的影响[J]. 中国瓜菜,2011,24(5):40-43.
[52] 王俊平,郑长英. 对蓟马类害虫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J]. 茶叶科学,2011,31(4):295-299.
[53] 王 静,雷仲仁,徐洪富,等. 白僵菌对西花蓟马若虫的致病力和对巴氏钝绥螨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4):479-484.
[54] 王雅卉,郑长英,王俊平. 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及体表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3):324-330.
[55] 郝晨彦,王相晶,侯文杰,等. 大棚蔬菜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种类[J]. 中国蔬菜,2011(20):74-78.
[56] Chambers R J, Long S, Helyer N L. Effectiveness of Orius laevigatus (Hem: Anthocoridae) for the control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on cucumber and pepper in the UK.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3,3(3): 295-307.
[57] Van Lenteren J C, Roskam M M, Timmer R. Commercial mass production and pricing of organism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ests in Europe. Biological Control, 1997,10(2): 143-149.
[58] 庄乾营,张安盛,于 毅,等.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J]. 山东农业科学,2009(5):70-72.
[59] 张安盛,于 毅,门兴元,等.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2008,35(1):7-11.
[60] 秦玉洁,吴伟坚,梁广文,等. 中华微刺盲蝽对节瓜蓟马的捕食效应[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3(2):27-29.
[61] 秦玉洁,吴伟坚,余金咏,等. 黑带多盲蝽的种群动态和捕食行为研究[J]. 植物保护,2003,29(1):48-49.
[62] Hoy C W. 释放钝绥螨防治蔬菜烟蓟马[J].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1993,6(2):26-29.
[63] 张艳璇,单绪南,林坚贞,等. 胡瓜钝绥螨控制日光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1):19-22.
[64] 徐学农,王恩东,岳永德,等. 竹醋液对西方花蓟马的忌避作用[J]. 植物保护,2008,34(5): 128-131.
[65] 张瑞明,赵冬香,万树青. 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的生物活性[J]. 植物保护,2011,37(3):1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