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翎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毕飞宇说对写作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坦言:“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我的作品肯定有好有坏,但哪怕是篇小散文都不会是粗制滥造的。”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的作品有相当的个人特色和文学价值,但是,他却格外清醒。他明白:“作家过了40岁,再想倚仗自己的才华是最愚蠢的。”为此,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从未停止学习。天道酬勤,尚在“成长”的毕飞宇理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 者)
毕飞宇,1964年生,江苏兴化人。著名作家、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那个男孩是我》《是谁在深夜说话》《哺乳期的女人》《男人还剩下什么》《慌乱的指头》《祖宗》《冒失的脚印》《轮子是圆的》《彩虹》等;中篇小说《青衣》《上海往事》《玉米》《玉秀》《玉秧》等;长篇小说《平原》《推拿》等。短篇小说《彩虹》被选入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材。
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具魅力的叙事者之一,毕飞宇的小说于从容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叙事语言婉约中见冷峻,诙谐中显锋芒;叙事节奏急缓恰当,舒放自如;叙事笔法冷静中蕴含冷漠,有“零度写作”之特征。其小说多以中国广大农村为背景,对人性有深刻的洞悉,用冷静的笔法刻画众多不同性格和命运的人物。读者在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中,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作者发自内心的悲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