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民居家庭视觉教化系统建构研究

2014-10-14 10:05梁晖
艺苑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化装饰

梁晖

【摘要】 本文主要对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家族教化进行研究,全文围绕民居建筑与教化展开,结合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方法与目的,阐述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教化内容、题材、装饰形式,其中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教化观念、传统建筑与教化的关系、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教化内容及形式。

【关键词】 闽南民居;装饰;教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教化观念

中国传统的教导方式是教化而非教育,它与现代教育有着极大的不同。教育一词源于西方,属于一种泊来品,相对于中国教化,现代教育更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反观中国传统教化的理念及手段,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的教化则更强调以内心感悟方式去影响对方,其涉及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伦理、礼仪等诸多方面,明显不同于现代“教育”的含涵义。[1]例如:中国传统教化以宣扬社会、家族的主流道德伦理为根本,常常从各家族自身利益出发,极为重视道德方面的培养。另外,中国传统教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化”,它把各种思想观念以无形之态置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征。中国传统教化方式不同于现代教育“课堂”式教学,它常常依托于文学与绘画作品形式,以家族聚居地为媒介,潜移默化地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善恶判断,其手法有点类似于现代社会流行的“植入式广告”,只不过它植入的不是广告,而是社会与家族奉行的某些立世哲学与伦理观念而已。

与现代常规学校教育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教化把各种处世哲学、伦理规范、怡情养生等观念融入居住者的生活起居之中,逐步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人生观、价值观,其主要形式有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这些长年浸润在人们生活之中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最终会影响到居民行为准则的确立,进而通过家族、民居等传播媒介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社会教化体系。严格的讲,这套中国传统教化体系既包含正规的教导方式,如太学[2],又包含家庭教化等各种非系统教化手段。

二、“居移气,养移体”建筑观念与教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常常以装饰性图案、书法、雕塑、匾额、对联等形式传达各种道德观念与处世原则,它们是中国传统教化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担负着社会与各家族教化与传承的重任。

《孟子·尽心》一文中明确提到建筑与人格塑造的关系——“居移气,养移体”,这句话的意思指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精心的调养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状况。孟子强调居住环境对人的身心造就功能,并将建筑的作用提升至气质与人格塑造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筑的非物质功能——精神塑造。实际上,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强调建筑对居住者的精神塑造,并重视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观念的联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主要是供人们居住、休息的场所,它是为了家族繁衍与传承而专门营造的建筑,不仅强调家族人员的生生不息,还重视本家族尊崇的某些精神能够长存永固。例如,设计者常常利用中国建筑中代表性的大门、园林景观等建筑形式进行相关教化宣传。

三、闽南传统民居家庭教化系统构成形式及内容

(一)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与教化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房间位置经营非常值得研究,房间位置实际上等同于居住者身份,上房与下房之别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不同,更是居住者身份地位的区分标志。例如闽南民居多以东大房为尊,下房为次要房间,下房居住者的身份总会比东房低。[3]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主大厝的两旁为次房,其中主建筑中的大房由父母居住,其它各房由晚辈分别居住,但是晚辈之间也有着明确的地位高低区别,通常情况下民居居住者会遵从左为尊右为卑的原则,按照各自身份地位选择相应房间居住,成员身份地位异常清晰而明确。另外,闽南宗教昌盛,居民家中大多会供奉神像以求吉祥,且闽南建筑多以对称形式构成,所以神像必须置放于建筑中心线之上或中心线的左侧,而祖先的牌位则置于中线右侧。这种做法实际就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拓展应用,传统民居建筑大多以中心线控制建筑的格局,采用左右对称的形式构造建筑[4],常常把地位尊崇的人物居室置于建筑中心线之上,再在左右辅以次要建筑,体现不同居住者的身份地位,标榜一种独特的尊卑观念。[5]

(二)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大门与教化

对中国人而言,住宅的大门除了有安全防护的作用之处,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彰显居住者的身份与地位。某种程度上,中国住宅大门的象征意义有可能远远大于它的实用功能,精神层面的功能远远超越大门的物质范畴,成为家族富贵、兴衰的代表性符号。闽南传统民居的建造者对于自家大门的装饰也是极为重视,装饰图案的选择与制作也更为精心与考究。例如:闽南传统民居的正门常常使用双开门,大门正面会使用油漆精心粉刷,再在上面绘制门神等图案,整个过程异常复杂与考究,以至衍生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一漆画(图1)。

此外,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还有一种奇特的“六离门”建筑形式,这种“六离门”采用一种双重门构造法式,即在大门外再安装两扇小门。在闽南,“六离门”有六亲不认的意思。据说明代洪承畴降清后曾回过泉州看望母亲,但是老母却耻与其面谈,只在门后与其隔板对话,所以“六离门”这种建造法式能够存在并流传下来,也和闽南人试图利用传统民居建筑宣扬忠诚爱国的精神诉求有一定关系。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同样也很注重对门的装饰,常用手法有漆画、题写对联、匾额等,这些对联、匾额常常标明该族的姓氏及历史地位,呼吁后世子孙勿忘家族根源。例如:蔡氏古民居大门上题有《莆阳世胄》、《锦阳流芳》、《锦亭流芳》等匾额,这些匾额实际是蔡氏家族迁徙过程的一种佐证,起到呼吁后代勿要忘本的作用(图2)。

(三)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教化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不仅仅单纯追求美化作用,还十分重视装饰图案的“教化”功能性,居民常常利用建筑装饰中的多种图案、艺术作品来传达对后代的期望与祝福。例如:闽南传统民居建造者借用漆画、石雕、砖画、剪粘工艺品对后辈进行教导,并将各种期望与祝福之语以图形与书法形式装饰于住宅壁面之上,这些工艺品承载着族内长辈对后世子孙的关怀,同时也能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

1.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家风教化

家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同时也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表现主题之一。家风教化常常体现在民居建筑的装饰方面,居住者常常把一些名言、警句等题写于民居墙面之上,用于对后代子孙的祝福与警示。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不仅保存大量的漆画、石雕、砖雕作品,还留有大量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展示了蔡氏家族的思想主张和对子女的教诲。据说,蔡氏古民居的建造者蔡资深曾经看见两个孙子为争一个球而争吵,于是他便在大厅的墙面上题写诗文教诲后代——“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于儿孙作样看。”[6](图3)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家训以建筑为媒介,把枯燥的说教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渗入居住者的血脉中,这种看似缓慢的渗透对人的影响却远大于那些道德灌输的“猛药”,它是协调家族成员关系,保持家族内部秩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民居建造者将对后世子孙的要求编写成家训,题写于墙面之上,使家人在行走、坐卧,甚至起居饮食之时都能看到。家族中难免会有一些冲突,但鉴于家族名誉,族内居民一般不会轻易把内部的冲突显露于外,而是由家族长辈出面调解解决,调解的准则常常就是各家族所标榜的那些行为准则与伦理标准。这些行为准则大多会被家族以书法、绘画等形式装饰于民居,可以说,绘制在居所里的那些名言警句常常就是该家族处理纠纷的左右铭,起到舒缓冲突的作用。

2.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道德教化

道德教化是一类很难授受的教化题材,由于它过于严肃,常常使接触者畏缩。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处理方式则更易于接受,民居建造者通常把那些道德规范以图案或装饰性文字等形式呈现,并将之广布于民居空间之中,由于图形与文字本身亲和力较强,并兼具形式美感,虽无现代教育中的“速效”,却胜在可以积年累月的对居住者进行影响,其效果反而更为显著。

这些教化类装饰多出现于房内墙壁、大门、外墙、大厅等处,多以书法作品、绘画作品、雕刻作品等形式出现,它们在宣传本家族名望之时,也在宣扬各自的道德教化观点。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上就题有“仁义礼智、忠孝廉耻”等警句,起到装饰环境、教化心灵的双重作用。

3.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劝学明志

劝学明志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教化中的一大主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文字式、图画式、插图式、文具装饰画式。其中,文字式多以书法等形式出现,图画式常以雕塑、漆画、壁画、墙面装饰画等方式展现。插图式与文具装饰画式则是把各种劝学明言等语句及图形雕刻、绘制于文具及书籍之上,借以督促、警示使用者以本家族利益为重,努力读书,以期将来能够有所成就。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墙壁题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却寸金还可买,失却光阴何处寻。”

4.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怡情养性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怡情养性题材表达的常常是营建者个人的生活情趣,立意虽小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其中,花鸟、山水、人物等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常用题材,它们与教化融为一体, 既有说教作用,又有装饰性功能。

闽南传统民居建造者虽然多为商人,但他们与当时的文士一样也十分喜爱“四君子”(梅、兰、竹、菊)题材,常以四君子借景抒怀,托物言志。他们也喜欢山水、花鸟、虫草等题材,在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这些题材多以绘画、雕刻等形式出现,装饰之外更兼教化之功。此外,闽南民居建造者常把一些生活体悟整理成警句或诗词题写于居室墙面之上,以警示后人,教导后辈子孙如何为人处世。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墙面以书法形式题有一则警言:“要无烦恼要无愁,本分随缘莫强求,无益语言休着口,不干己事莫当头。”(图4)

现存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内有许多雕塑作品,其雕刻内容主要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其中,有一种堆粘工艺极为出名,所谓堆粘就是工匠把将各色瓷碗打碎后,再依照预先设定的图案选择碎片,并将其贴在泥坯上面。[7]例如,蔡氏古民居外墙的折枝花卉与瓷瓶图案就是使用“剪粘堆粘”工艺塑造的(图5),主要是用来传达一种喜庆富贵之意。

5.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礼仪教化

以蔡氏古民居建筑为例,该古民居建筑墙壁上装饰了很多礼仪教化词句,内容主要有忠孝、宽恕、忍让等(图6),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大门出入口处装饰有“忠孝廉洁,仁义礼智”等文字。这些作品多以书法形式表现,一方面折射出居住者的品德与胸怀,另一方面体现了蔡氏家族的处世原则及对中国儒家思想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曹影.教化的缘起及其意蕴[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3).

[2](汉)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76.

[3]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5]张锡雄.南安官桥漳里蔡浅古民居建筑群的建筑格局和文化内涵[J].泉州学刊,1997 (3).

[6]福建省文化厅.蔡资深民居建筑群[M].福州: 福建文化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2000.

[7]戴志坚.闽海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本文为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13H29。

猜你喜欢
教化装饰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Fast Food Restaurant
秋夜
小熊当当装饰圣诞树
DIY装饰沙漏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之“教化”阶段
DIY节日装饰家
不走绝路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