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现状及启示

2014-10-14 16:34文军张海娜
检察风云 2014年20期
关键词:廉政公众

文军+张海娜

腐败严重制约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倡导廉洁和廉政、反对腐败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腐败可以说是和“权力”尤其是“公权力”同时产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制约权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权力去制约权力。”

不难发现,芬兰、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廉政状况良好,除了制度反腐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有较为成熟的、为全社会所认可并被公民接受和遵循的廉政文化。

廉政建设和公众参与有何内在关联?在我国,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现状究竟如何?有哪些可以总结的经验,又存在哪些不足?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有何启示?

公众参与:廉政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所谓廉政,就是指廉洁的政治生活,是廉洁的政府、社会、个人和群体以及以廉洁为导向的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从表面上看,廉政是公职人员的运用权力的方式,只与公职人员的特殊身份相关,而从根本上说,政治是所有人的事情,廉政是所有人的政治生活方式。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公权力的运用联系在一起,当腐败肆意蔓延的时候,它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公平正义,侵害了社会民众的根本利益,严重制约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不论是行使政治权力,还是维护切身利益,都要求公众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廉政,是公众对公权力运用的监督,是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批评权、选举权等各项权利的体现,是维护个人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动,是规范公权力的重要保障和力量。

也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廉政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之中,人们不论自己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公众,都愿意并且能够总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获取生活资料,追求成功,始终对公共权力的正确运用保持恰当的敬畏,并且完全了解和接受这样选择的意义。

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理念、法规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人们廉洁从政从业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具体而言,可以从理念层、制度层、物质层和行为层四个层面进行理解。从理念层面上看廉政文化,包括规范公职人员从政行为,建立廉洁政治、廉洁政府所形成的各种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如廉政心理、廉政信念、廉政伦理、廉政意识形态等;从制度层面上看廉政文化,包括规范人们廉洁从政从业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仪俗、乡约等;从物质层面上看,廉政文化表现为廉政历史文化遗迹遗址、廉政文化景观景点、廉政教育机构设施等;从行为层面上看,廉政文化表现为人们秉持廉政理念而具有的基本行为方式,如工作方式、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

因此,廉政建设可以界定为:以政府、政党和民间社会(社会组织和公众)、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互动为基本推力,从理念层、制度层、物质层和行为层四个层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完善或者改革某种廉政文化,并内化于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廉政文化属于非正式制度,不仅对于人们选择廉洁还是腐败行为具有持久的影响作用,而且对于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正式制度创新、改革及执行起到持久的影响作用。可见,在廉政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是题中之意,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现状

公众对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高度认同,为廉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14年,我国首份关于廉政建设公众参与现状调查报告出笼。这份由华东师范大学组织采样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2.2%的被访者认为应当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其中“非常同意”的占58.9%,可见,公众对反腐倡廉的呼声很高,对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高度认同,并对反腐倡廉工作表现出较高的期待和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廉政建设不仅仅是党和国家进行国家社会治理的需要,更是社会大众对于社会发展的普遍期许和共识。

关于“公众对于以下几种不廉洁的行为,您对哪一种最反感”的态度则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了公众对反腐倡廉的呼声。

统计数据结果为,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执法犯法(22.6%)、行贿受贿(21.7%)以及钱权色交换(21.3%)。值得注意的是在8.3%的“其他”选项中,大部分被访者自填答案为“以上行为都讨厌”。

公众对社会公正的期待和普遍从善的愿望,为廉政建设提供了文化土壤。廉政建设是整个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政内容,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中国今后发展的期待最重要的方面”,有42.6%的被访者选择了“社会公正”,该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17.0%、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为16.5%、教育质量为10.3%。)

在有关“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一个变量的七个选项上,“生活环境优良的社会”(54.5%)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55.0%)成为人们最为向往的社会类型,“有各方面基本保障、又有竞争活力的社会”以及“物质条件充足的社会”次之。在整理访谈记录里能够清晰地看到,对于理想社会的具体描述中,公平公正与法治是受访者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这样的调查结果,体现了公众对于社会公正的关注和期待。同时,92.5%的被访者认为“如果有能力,我们大家都应该为社会和他人多做善事”,可见,普遍的从善愿望仍是社会的主流。公众对社会公正的期待和普遍从善的愿望构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与文化氛围,这无疑是推动廉政建设最好的土壤。

公众参与廉政活动形式较为丰富,普及率不是很高,且群体和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廉政建设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廉洁”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参与廉政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收看电视廉政公益广告、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或电影、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反腐倡廉讲座、学习廉政课程和讲座、接收过廉政贺卡或短信、参加廉政谈话、参加廉政书画展、参加廉政歌曲大赛等,总体而言,形式较为丰富。

在参与过廉政文化活动的受访者中,参与廉政文化活动形式在不同群体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对于社会公众而言,通过传媒的方式收看电视廉政公益广告,以及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或电影是大众接触廉政活动的主要方式;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接收廉政贺卡或短信、参加反腐倡廉讲座、课程、谈话、书画展以及歌曲大赛等活动较少。这与受访者的学历、职业类型及所在岗位的级别等紧密相关。

廉政文化活动的地域性差异也较为明显。比如,在上海和深圳的调查中,公众的参与率和知晓率相对较高,不少受访者表示,“地铁和公交车上经常播放电视廉政公益广告,耳濡目染,自然就知道,也增强了这方面的意识”。

此外,调查的另一项统计结果,社会公众廉政活动的普及率和知晓率并不算高,有39.5%的人表示自己从未参加过任何廉政活动。可见,虽然廉政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但真正能够贯穿一般大众的廉政活动形式却较为局限,这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电视、网络已成为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首选路径。网络表达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增强了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是廉政文化的推广还是反腐败事件的披露,电视和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知晓与参与廉政建设的首选途径。通过网络反腐、进行廉政建设可以说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热点。调查发现,有高达93%的被访者通过网络第一时间知晓反腐败事件的进展。一系列反腐败事件的曝光与披露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网络对于反腐的重要作用。网络具有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等特点,并且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在廉洁教育的推广上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通过网络公开腐败案例具有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网络空间表达的相对匿名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调动社会大众参与廉政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据调查,一半以上的职务犯罪是通过举报发现的。网上举报,被很多人认为是一条最经济、最便捷、最互动和最保密的举报方式。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一批大案要案的查处,大大提振了民间反腐倡廉的信心,激发了民众网络反腐的热情。全国各地反腐机构积极运用网络载体进行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抢占网络文化的制高点。大量的反腐倡廉歌曲、廉政公益广告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在五彩缤纷的网络文化中,廉政文化已然成为一朵奇葩,卓尔不群,幽香自远。

但从总体来看,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途径多为被动接受,主动性不强。还有为数不少的公众认为,廉政建设与己无关、与普通民众无关,廉政文化要从领导干部抓起,要让领导干部掌好权、管好钱、管好人、办好事,把重点放在防止领导出问题上;更有人认为,在全社会开展廉政建设是“领导生病,给群众吃药打针”等等。

反腐倡廉四个层面

加强廉政建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廉政文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廉政建设活动已逐渐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亮丽风景,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廉政建设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前文提及,对于廉政建设从理念层、制度层、物质层和行为层四个层面来理解,那么,推进公众参与廉政建设也需要结合现状,从这四个层面着手,寻找抓手。

理念层——增强公众廉政文化参与意识。廉政建设是一种大文化建设,其使命就是要培养人的高尚品格,陶冶人积极向上的情操,引导人知耻、拒腐、行廉,说到底,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境界。

一方面,廉政文化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有一个“孪生体”,即腐败文化,两者是绝对对立的关系。如果人们不先致力于反对腐败文化,就不可能树立起廉政文化;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党员干部形成“务实、为民、清廉”的工作作风,对公众起到引导作用。为民、务实、清廉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从政道德的集中体现。

另一方面,拥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在廉政建设方面有很多的积淀,“廉者,政之本也”等格言、警句,传递出尚廉耻贪的核心理念。但毋庸讳言,我国的公众廉政文化参与意识并不强烈。为此,要切实增强廉政建设合力,让廉政知识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培养公众的正义感,把良好的廉政文化素养转化为拒腐防变的能力,通过廉政建设引导公众有序的参与反腐;同时,廉政文化是典型的公共品,具有正的外部性。个人或单个组织缺乏提供和创建廉政文化的积极性,政府必须要在廉政建设中发挥主导的作用。

制度层——形成上下统一的体系。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廉政建设越来越重视。党和国家十七大报告(2007)、十八大报告(2012)、《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等文件中都明确了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建设在建设廉洁政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在廉政建设过程中,对于公民的参与的推动和落实方面,也作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在中央纪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意见》(2010)中明确要求“培育公民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增强全社会大力支持、有序参与反腐倡廉的责任意识”等,并鼓励公众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推动廉政文化深入社会领域;又如,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平等”、“公正”、“诚信”等更明确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也正是廉政建设追求的价值目标。各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为增强廉政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精品亮点工程。

物质层——创新廉政建设形式。廉政建设必须要依托一定的对公众有吸引力的载体形式加以表现。创设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让廉政建设有色、有形、有情、有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面向全社会,廉政建设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取得实效。廉洁文化教育的场所、设施、媒体和廉洁文化景观等,目的是营造良好氛围,让无形的廉洁理念通过一定的载体外化为看得见、摸得见、感受得到,能形象地反映廉洁文化深刻内涵的东西。

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对手机、对网络环境的依赖似乎成为现代人难以抵御的“病症”。“新媒体无疑是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第一载体”,廉政建设必须把握这个重要阵地。比如,人民网发布了一款名为《打贪腐》的网络游戏。这款游戏类似于虚拟版的打地鼠游戏。据悉,人民微博鼓励网民来玩这款游戏,称每个人都有打击贪腐的责任,“只要你轻轻一点鼠标,‘老虎、‘苍蝇统统现出原形。你会是反腐英雄吗?”这款“新颖”的游戏也受到了网民的热捧。

行为层——内化于日常生活。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而言,廉政文化、廉洁文化既不是宏大的理论叙事,也不只是无人不晓的响亮口号,更为紧要的是内化为精神追求,渗透于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化”(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三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思想,也是对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要求,值得借鉴。公众如何将秉持的廉政理念内化为基本行为方式,如工作方式、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这是每一个个体都需要思索的。同时,政府和各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为廉政建设的公众参与拓宽渠道,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其中。

【本文数据来源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2&ZD012)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高教育系统廉政文化进社实效性和针对性研究”(项目号12JZD047)。】

猜你喜欢
廉政公众
廉政公益广告
我自己的公众号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公众号6月热榜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廉政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