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昕
Q夏老师您好!虽然现在大会小会都提倡实事求是,但我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是有些人很爱拍马屁,但领导却仍然非常喜欢他们,我该随波逐流么?(广东顺德:宁辉)
A有个关于戴高帽的段子,相信每个人都看过。某人要出京去地方做官,前来跟老师辞别。老师告诫道:“做地方官非常不容易,你千万要谨慎!”某人答道:“老师您放心,我出京前就准备好了100顶高帽子,见人就送上一顶,保证人人都会高兴得说我好话。”老师怒道:“我平常怎么教你的?无论做官为人,都要行正直之道,怎么专去阿谀奉承呢?”某人赶紧低头认错:“我原本也不想如此,但放眼天下,有几人能像老师您这样正直,不喜欢戴高帽呢?”老师听了频频点头:“确实如此,你说的很对。”某人出来后对朋友说:“我准备的100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99顶了。”
这个段子出于清人笔记《笑林新雅》。这实是一个对现实世界充满寓意的写照。无论官场,还是职场,甚至情场,你看哪里缺少了马屁?我们被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这个漩涡的推动者,当然也是受害者。只是,每个人拍马屁的心态和情景各有不同,方式和技术各有千秋罢了。
在我看来,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拍几个随意的马屁,倒也无伤大雅。南宋庆元年间,权相韩侂胄与工部侍郎赵师择一同去赴宴,经过一处山庄时,看到竹篱茅舍错落有致,韩侂胄就对赵师择说:“这里田园风光真美呀,如果有鸡鸣狗吠之声就更有味道了。”过了一会儿,草木丛中突然传来了汪汪的狗吠声,韩侂胄仔细一看,原来是赵师择蹲在那里学狗叫,韩侂胄乐得哈哈大笑。赵师择拍的这个马屁,多是逗乐与戏谑罢了。
在清宫戏里,和坤也爱拍马屁。乾隆的母亲去世了,别的大臣只会劝乾隆节哀顺变,只有和坤陪着乾隆守孝,不吃不喝三天,身上的肥肉哗哗地掉了好几公斤,乾隆也大为感动。和坤这马屁拍得太入戏,有些真假难辨了。
当然,大多时候,马屁精都恶心得要死。《旧唐书·酷吏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郭霸是个马屁精,人称其为“四其御史”。原来他在武则天召见新考中的举子时,自表忠诚说:“前几年徐敬业反叛朝廷,我听后,恨不得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则天听了大喜,立即封他为右台御史。为了往上爬,郭霸还设法巴结三朝元老魏元忠。某天魏元忠病了,郭霸赶紧前去探病。等待其他探病的人都走光了,郭霸装出忧心忡忡的样子,并且取了魏元忠的大便,“染指尝之”。魏元忠见了既吃惊又厌恶。后来,魏元忠病愈上朝,将此事“公诸于朝士”,郭霸又获得了“吃屎御史”的光荣称号。
看到这里,一些朋友肯定就会问:既然马屁精们的言行举止大都非常恶心,为什么一些领导却又很喜欢马屁精们呢?对于这个问题,唐朝的宇文士及解答得非常好。一次李世民见到一棵大树长得很好,就随口赞扬了几句,宇文士及就赶紧拍马屁说这树长得好,全是皇帝您的恩泽。李世民算是一个较为清醒的皇帝,他当场就训斥道:“魏征总提醒我要远离小人,原来你就是呀。”宇文士及立即跪下说:“皇帝您每天为工作之事,那些大臣们跟您较真得粗脖子红脸的。今天您偶尔放松一下,我如果还不逗您开心,您贵为天子,多没意思呀!”这话一下子说到了李世民的心上,是呀,贵为天子,身边如果没有一个马屁精,多没味。
身边没有马屁精的领导是悲哀的,马屁精太多的领导则是可耻。“千多万多,马屁不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然而,作为一种精神鸦片,享受拍马屁是会上瘾的,当领导的,是不是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