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刊评论发出更多“好声音”

2014-10-11 09:46陈亮徐园
新闻世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好声音舆论引导亲和力

陈亮 徐园

【摘 要】多元舆论生态下,党报评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冲击。《江淮》杂志评论栏目逆势而为,通过在内容、形式、风格上进行一系列改版和创新,树立了严肃而不失亲和、富有思想而不失文采的整体风格。改版后的评论栏目令人耳目一新,不断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关键词】党刊评论 舆论引导 问题意识 亲和力

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统纸媒的声音不断被新兴媒体削弱、党报党刊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多元的竞争。在这种新的传播格局下,《江淮》杂志逆势而为,充分发挥党刊优势,牢牢抓住评论这一党刊的旗帜与灵魂做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改版与创新,推出内容、形式、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论栏目,不断提升公信力、发挥权威性、扩大影响力,努力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第34期以“高度决定影响力”为题,对《江淮》杂志创新评论栏目,强化舆论引导力给予高度评价。

改版后的《江淮》评论栏目首先在形式上进行了扩容增量,在原来“江淮时评”栏目的基础上,增设“本刊评论”,并对二者定位予以划分——“本刊评论”针对关系国家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事件发声,履行“第一解释权”的责任,“江淮时评”则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时政热点进行鞭辟入里的阐释论证;此外评论篇目总数由原来的一篇增加至三到四篇。通过扩容增量,让评论版面形成气候,产生气场,扩大影响。

四个明确——解决“说什么”的问题

“说什么”既是个话题的选择问题,更是体现党刊意图,发出党刊声音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做到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责任意识。《江淮》杂志作为省委党刊,承担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其评论就要突出自身的政治优势,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进行阐释,形成工作上的指导,做到在大事、要事面前当仁不让承担起引领舆论的重任。今年以来,《江淮》先后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政绩考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声,很好地履行了“第一解释权”的责任。

二是明确问题意识。党刊要全面、准确地传递党的声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评论无法出新出彩。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避免作置身事外的“旁观”和“清议”,不说“正确的废话”,而应站在建设者的立场,试图为解决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思维或方向。去年年末,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年终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表彰奖励活动,“江淮时评”针对此项通知,深挖“文件背后的故事”,通过分析检查考核、评比达标等活动“好经被念歪”的现实尴尬、危害性,直指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并提出为此类活动“瘦身”等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三是明确时效意识。作为一本时政刊物,讲求时效性是原则,虽然在追求“新”、“快”上我们无法与其他媒体抗争,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以退为攻。改版后的《江淮》评论栏目发挥党刊的优势,在话题选择上避免被动应对、一窝蜂跟随,而是以主动的意识、理性的视角加以抉择,一方面在“新”中选“优”在纷繁复杂的热点当中,选择关乎党情民意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入阐释;另一方面把“旧”做“新”——深入挖掘那些表面看上去并非热点,然而具有普遍性、对发展全局有重要影响却又因长期存在反易被人轻视、忽视的问题。如《莫把公权当特权》一文,公权与特权可谓是个老话题,然而在当前全党力反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大背景下,重提这一老问题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可谓发人深省。

四是明确地域意识。《江淮》是安徽省委党刊,这决定了我们不能脱离安徽这片土地,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大而化之,就越容易被人遗忘,只有突出地方特色,才能凸显独特的存在价值。因此我们坚持把根基落在脚下这块土地上,在中央精神、安徽实际及群众心声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努力使我们的声音“顶天立地”、茁壮生长。在《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中,我们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脚在家喻户晓的雷锋精神上,又将雷锋精神具体化为备受关注的“安徽好人”,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我省的地域特点。又如针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组织撰写的“本刊评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没有就粮食问题说粮食问题,而是把安徽粮食生产的现实困境摆到台面上,结合中央精神和自身实际,寻找问题解决的出路。

三个标准——解决“怎么说”的问题

解决了说什么,关键还要看怎么说,在这方面,我们秉持这样几点原则:

一是体现严肃性。党刊姓“党”,是党的“耳目喉舌”,这决定了我们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党和政府的立场。阐述党的方针政策,是件十分严肃的事,如果不完整、不准确,片面理解甚至曲解就是失职。因而,我们并不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吸人眼球,而是胸怀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努力做负责任的评论。

二是强化思想性。“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党刊的评论,唯有思想深邃才更能打动人,才能彰显党刊的力量和品位。因此我们努力在思想厚度、政策高度、解读的力度上做文章。翻看改版后的江淮评论栏目,思想火花会不时闪现:“有正视问题的气度,才会有分析问题的力度;有研究问题的深度,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力度。”(《改革要有问题意识》)“事实证明,离‘私心越远,离‘核心越近。只有一心为公,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把人生情趣打造成一种文化品格、一种道德品牌、一种政治品质。”(《莫把公权当私权》)“不触动土地财政这个根本,新型城镇化只能沦为空中楼阁,或者走向“挂羊头卖狗肉”的异化路径(《新型城镇化:地方政府面临的一场大考》)……

三是突出亲和力。亲和力是提高可读性的利器。《江淮》评论栏目首先是放下架子,端正姿态,彻底打破自上而下的灌输、训导模式,转变为平等交流的沟通、引导模式,避免“必须”、“应该”等生硬词汇,努力做到真诚对话,以理服人。如《文化乐园重在乐》一文站在群众立场上,推心置腹地说理:农民文化乐园今天来了明天走,就难以避免“来时热热闹闹,去时冷冷清清”的局面;“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既要育盆景,更要成风景。”此外,在文风上我们也做了可贵的突破,努力做到把文章缩短(1500字以内)、标题提亮、文字添彩,可以看到,改版后的评论文章华丽辞藻少了,鲜活生动的语言多了;长句少了,短句多了;套话少了、文采多了。□

参考文献

①张自力:《健康传播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②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③米博华,《党报评论的定位与发展——关于党报评论工作的交流》[J].《中国记者》,2005(6)

④丁法章,《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应对方略》[J].《新闻记者》,2012(12)

⑤辛华,《挖掘新发现 倡导新表达 提供新思想》[J].《中国记者》,2009(6)

(作者单位:江淮杂志社)

责编:周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好声音舆论引导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
台媒关注“好声音”李代沫吸毒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