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共五册教材,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引领,大部分的老师可能把教学的重点设定在了每册之中的“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两部分,而忽略了“梳理探究”这一章节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的确,在每册教材中,“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内容占了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而“梳理探究”仅有一点点内容。更多的老师可能会提出这部分和高考的联系不密切,可以不用花课时来学习。但是从大语文教学的功用来看,除了一部分知识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更多的是语文在交际中的广泛应用。并且从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来看,一个民族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是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学习感受的。下面围绕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来谈谈个人见解:
梳理探究让我们溯流回味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
优美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独特代码,音义形的完美结合是汉字区别其他语言的最重要标志。我国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和发展了汉字。从甲骨文开始直到楷书,无一不是汉字文化进步的象征。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掌握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汉字的“六书”一方面让同学们了解了我国汉字的精美构成,另一方面融合其中的与汉字的发展相联系的典故也是应该关注的内容。为了宏扬中华文化,现在中央电视台有关中华汉字听写大赛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汉字中包含的典故也是文化精华的一部分。
国人对汉字的喜爱除了正确辩认汉字,还对一种喜闻乐见的汉字构成形式也兴趣非常,这种汉字的构成就是对联。对联之中体现的人文知识、风俗人情、审美乐趣是我们语文学习课外的延伸,也是体现一个人文学修养的重要体现。对联的格式、对联的平仄、对联的种类、对联的作法等都应是我们汲取的养料。对联在体现文字内蕴的同时,也在体现中华文化的睿智。
随着时间的前行,到了当代社会,文字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这源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词新语的诞生,特别是网络用语铺天盖地的传播,一方面让我们的口语交际范围扩大了许多,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汉语词典》的内容。新词新语不断产生并且广泛流行,词语在吐故纳新中丰富着中华汉字的内涵。在推陈出新的同时,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汉语的稳定性与时代性。
梳理探究让我们穿行感受无处不在的文化景观
成语学习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点。每年的高考中都会设题进行考查。中华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而关于成语的来源和结构能让我们更多地感受文化的精华。成语的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礼仪习俗、衣食住行、植物动物等。我们平时对成语的掌握大都在意思和用法,至于其他方面则知道的很少,而这部分内容又是通过“梳理探究”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内涵。从两字到八字,成语也不再拘泥于一种格式,反而表现了中国史学与文学特殊的关系。
缺少了传统的蒙学教育,姓氏成了无关紧要的事,往往我们忽略了姓氏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有些人会熟记《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但是关于姓氏的来源以及由此探究的自己所属族群的由来却是我们知之甚少的。从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姓氏便随着时间的前行而发展。现在的国人知道了自己的姓氏后,很少有人会想进一步来了解自己姓氏的源头。古代的姓氏是和历史的发展联系密切的。探究中华文化,这也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这里也得到了印证。谁说语文只是为了高考,高考之外的丰富的内涵是我们国人提升文化品味的最佳方式。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总是观赏一些人文景观,通过这些景观来感受中华文化,殊不知,汉字中的这些知识是我们看不到的景观,但却是可以用心感受的文化魅力。
在感叹韩国和日本依旧保持他们的民族传统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礼仪的国度。如何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如何在交往中适时运用得体的语言和动作。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谦敬用语、禁忌语及委婉语的一些用法应该是无处不在。不懂得场合而说错话,就会直接影响破坏场合气氛。平时学生在组织文艺节目时,校长热情地表演了一个节目,学生串场说:“欢迎校长为我们抛砖引玉”。学生在赞扬班集体时说,“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团体,学生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向老师不耻下问。”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熟悉的用语不当的例子。可见,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不是常听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吗,在这里我们都可以借用为说话要恰到好处,要分清时间地点和场合,要因人而宜。
梳理探究让我们品味解读经典深奥的文学作品
“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语点明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方式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个曹操一会儿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雄霸天下的英雄,一会又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心怀天下,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贤德之人,到底哪一个是历史上真正的曹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同为电视剧《三国演义》,鲍国安饰演的曹操与陈建斌饰演的曹操虽说都形神兼备,但是还是各有所长。鲍国安的眼神将曹操的多疑呈现得活灵活现,而陈建斌外泄的是那傲气十足的神态。你能说这不是曹操吗?从今天的文学解读来说,多角度,多方位来认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构成了文学作品的独特性。这也是文学艺术的外显。
综上,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者独具匠心,将大语文的育人功效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希望广大教师在授课时也要重视这一部分内容。
★作者单位:黑龙江伊春市友好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