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的载体与传播

2014-10-11 13:10:14姚欣延
新闻世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演变隐喻符号

姚欣延

【摘 要】孔子像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主要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存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中华文明复兴之路上依旧闪耀着光辉,孔子像也内化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本文试对孔子像的变迁进行传播学解读,发现孔子像在思想和文化构建中的符号性表象,揭示其意义。

【关键词】孔子像 演变 符号 隐喻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国学热”,关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讨论日益火热。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开山鼻祖,孔子像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内化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依旧发挥着作用。

探索历代孔子像的演变,可以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孔子及儒学的不同建构和重塑。透过孔子像这一载体,发现其“隐喻”,探究它在思想和文化构建中的符号性表征意义,进而思考在新媒介技术环境下孔子像传播的意义。

一、古今孔子像

孔子像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艺术的一个特殊文本,主要表现为绘画和雕塑两种形式。大量含有孔子内容的汉画像石是已知最早的孔子像的实物资料。孔子像多存在于汉代墓室中的画像石和墓室壁画中,且多集中在东汉。东汉末年,孔子像已到处皆是了。据《后汉书·蔡邕传》:“灵帝光和元年,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①文献有这样的记载,后来发现的汉画像石、壁画也得到了印证。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中画像近百幅,为东汉晚期的恒帝至灵帝时期所创作,其中就有《孔子见老子图》和《孔子击磬图》,内蒙古和林格尔东出土的东汉时期墓中壁画,也出现了孔子问礼图。②

西晋以降,关于孔子像的记载渐多,但直至宋代,鲜有实物遗存。据《益州名画录》、《历代名画记》等记载,历史上有很多画家都画过孔子,在曲阜孔庙圣迹殿正中墙壁上嵌有“孔子为鲁司寇像”,传为晋代画家顾恺之绘,一说唐代吴道子绘。画中孔子头戴司寇冠,身穿司寇服,面容威严刚正。③东晋顾恺之绘《先圣画像》俗称“夫子小影”,被后人认为是最接近孔子原貌的画像。

孔子的嫡系后裔很注意收藏孔子画像。北宋时,孔庙就存有多幅孔子像。据《东家亲记》说:“今家庙所藏画像,衣燕居服,颜子从行者,世谓之小影,于圣像为最真。”④宋代孔庙所藏画像未流传下来,幸好孔子的裔孙将其中几幅摹刻在石上,使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的孔子像。现存曲阜孔庙殿唐《吴道子绘孔子行教像》最为影响深远,后世摹本极多。孔子头顶束髻,身着儒服,面目凝重,姿势稳健。其碑上刻有“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 垂宪万世”赞语,孔子着袍服站立,两手相拱,神态慈祥端庄,此像为后世所绘孔子像之范式。

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孔子形像:身高九尺有余,腰大十围,头戴十二旒之冕,方脸膛腮,美面大耳,俨若帝王派头,确实当得上“威仪万端”之类的称法。大成殿后就是圣迹殿,这里保留有明代万历年间刻制的《圣迹图》,120幅,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绘画的基础均来自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以及《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孔子像受到打击,一度成为众矢之的。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发行的纸币壹元票上印有孔子半身像。文化大革命中,孔子像又遭遇劫难,很多雕像石刻被大规模毁坏。

现如今孔子像随处可见,国家博物馆前曾经立起一尊孔子像,校园里孔子雕塑也颇为常见。纪念孔子的邮票上,礼品宣传品上,孔子像比比皆是。此外,孔子不再是中国人民的孔子,也是走向了世界。孔子作揖行李的动画形象甚至亮相于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三角门楣正中三人中,就有一个是孔子。孔子还以电影、动画等形式活跃在荧屏。

二、载体及隐喻——孔子像演变背后的文化内涵

1、孔子像服饰的变化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纵观历代孔子像,形态各异。从汉代画像石中我们看出,孔子穿着布衣,一副谦逊学者之态。唐吴道子绘的“孔子行教像”也是一位身着宽衣博带,面貌温文尔雅的老夫子。顾恺之绘的“孔子为鲁司寇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副官员气派,这体现出孔子较高的政治地位,面容和蔼,一幅“为政以德”之态。自宋元以后,孔子相继被谥为“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其服饰便由公侯制进到帝王制。历代帝王以服誉人,孔子的服饰经过历代帝王的不断升格,自金世宗将孔子像定为“冕十二旎,衰十二章”开始,曲阜孔庙大成殿中的孔子塑像一直保持规制,直到今天,孔子头戴十二冕旒,身着十二章服,凛然独尊,孔子像前的木主写着“大成至圣先师神位”。后来,那些力图“打倒孔家店”的革新派,讽刺孔子、丑化孔子,孔子像随即被丑化。到了现当代,孔子像不再单一,有正统端庄的教书先生形象,也有温文儒雅学者形象,当然也有迎合各种商业炒作目的的其他孔子形象。

通过古今孔子像的服饰变化不难看出,人们在塑造孔子像时,并不是依据孔子所处时代的真实服饰来尽力还原历史场景,而是根据塑造者所处的时代需要进行取舍和改造,依据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去创作孔子像。正如鲁迅说的,孔子从来都是被当作工具使用的,每一个阶级或阶层的人都有着自己心目中的孔子,这些反应在孔子像上,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千差万别的孔子像。

2、物质载体的变化

纵观历代的孔子像,形式上有绘画,丝织,印刷,雕塑等,雕塑的质地又包括木雕,石雕,漆雕,贝雕,石刻,刻瓷,陶塑,泥塑,铜铸,金铸等。而到了近当代,孔子像的物质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局限于上述物质载体,孔子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比如存在于邮票,纸币,景点门票,剪纸,像盘等各类艺术品以及一批商业宣传品中。特别是在新的传播媒介环境下,伴随科技的进步,孔子像不仅仅以单一的静态画片或立体塑像存在,而是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以一种动态全方位的视觉冲击展现出来,比如以孔子为原型创作的动画片,动漫形象以及各种商业宣传形象。

随着国学、传统的逐渐回归,孔子像早已不限于孔庙,各地校园、文化场所甚至公共场所纷纷建立了孔子像,全球都在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易中天和于丹等“学术明星”在《百家讲坛》的横空出世,推动了“国学热”,尤其是“孔子热”的蔓延。一个时期以来,各种通俗国学读物摆在了書店最显眼位置上,以“国学”为名的各类文化活动、文化事件不可尽数,上升到更高层面的各种祭孔事件也频繁出现。

由孔子像的当代遭遇,不由得想到“文化产业的孔夫子”,正如李零所言,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当今孔子不再像以前一样高高在上,而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被商业“消费”了,被商业炒作了。在一些人那里, 孔子只是一块“招牌”。“充满浓郁的商业气氛”,不禁又想起鲁迅说的“吃教”——如今这年头,连“烈士”都可以“吃”,孔夫子就更可以“吃”。李零先生说得好:从前骂祖宗时髦,现在的时髦是卖祖宗。

3、孔子的符号化

对于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共同的文化符号作为载体召唤集体的历史文化记忆,而孔子无疑是担此重任的最佳载体。孔子在传统文化中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是圣人,先师,其以“仁”为核心的宗法社会本体论作为传统文化的框架的主要构成,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孔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传承至今。作为精英文化的核心符号,“孔子”其文化意义经过了几起几复的变化,还是占领了中国文化意识的塔尖,以其儒家传统的人文意义的统一性和复杂性涵盖了历史上“孔子”作为文化符号所表现的差异性。

纵观历史上的孔子遭遇,无论是褒扬还是贬斥,孔子的形象始终和儒家思想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交织纠结在一起。故孔子实乃儒学之符号,儒学实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符号。孔子本身由一位思想家转变为凝结几千年历史文化记忆的符号载体,是华夏文明的符号图腾。正因为如此,在新媒介技术发展的今天,孔子又一次成为“当红人物”,经由媒体的操作,被无限次的挖掘无限次的利用。当央视“百家讲坛”热播之时,有人便撰文指出此乃“国学热”,认为国学的春天来临了。事实上,其带动的乃是“儒学热”。⑤在这场儒学浪潮里,作为文化符号的孔子自然首当其冲。透过所谓的“于丹现象”,我们应该反思,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化现象,也是一个思想文化现象,这是通过媒体的操作,实现的商业与文化的结合。

此外,现如今我们接受的是受到多元冲击的文化。随着后现代知识分子精英地位的瓦解, 孔子作为精神偶像的地位也被消解,如尼采所言“上帝已死”。那些经典书籍在名义上,还被当成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经典,但在功能上它们成了通俗读物,文学、历史读物,成为大众消费品,“孔子”作为符号本身被彻底卷入了后现代的潮流中。但是无论怎样,孔子是儒家的象征,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在中国人的文化认同里,不可能无视孔子。只是在商业气息濃重的全媒体时代,我们对孔子的“消费”有些过度了。如果最终《论语》变成了“心灵鸡汤”般的世俗甚至庸俗文化,那将是令人惋惜的经典的沦陷。

在娱乐媒介时代,文化衰落,商业气氛浓厚,物欲横流。人们感叹礼崩乐坏,世风日下,于是,人们纷纷向传统文化,向两千多年前的先师孔子寻求解决之道。“传统又成香饽饽。谁都拿孔子说事。孔子真是左右逢源”“传统和孔子都在热卖之中。”而现实情况是,在一个推崇物质的时代,没有人知道还有多少精神上的东西值得中国人去认真对待。即使那些鼓吹“国学”的人有几多是真心服膺国学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我们希望,在这场文化盛宴中,透过孔子,我们可以清醒的意识到符号化的表征意义。让孔子也好,传统文化也罢,纯粹一些。□

参考文献

①《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②叶芷,《汉代画像中的孔子像》[J].《文史知识》,2009(6)

③骆承烈、孔祥民选编:《画像中的孔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④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孔子像、衍圣公及夫人肖像》[M].山东友谊书社,1988

⑤常强,侯贺良,《儒学,走过春天》[J].《走向世界》,2011(10)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演变隐喻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3:34
美国公共住房退出管理中的两难抉择及启示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41:38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演变及制度性风险分析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