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尽忠
摘 要: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故事教育是一种整体教育实践模式,故事更符合小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因此,应当用故事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故事化,教学内容的故事化,教学过程的故事化。
关键词:故事;语文;小学生
语文特级教师李振村在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专题报告中指出,“讲故事是小学里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教学方式。语文就是故事,语文教师就是讲故事的人,教师必须有故事能力,才能改变课堂的教学生态。”有专家认为,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会“讲理”,但却越来越不会“讲故事”,越来越违背学语文的本意。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汲取故事精髓,激活语文课堂呢?
一、使命是故事和故事教育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人类文化的记忆。故事,记忆和传承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构建社会文化形态。故事内容指向过去,故事价值指向当下与未来,故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故事教育是一种整体教育实践模式,是用故事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引导学生生命性成长,推动儿童智力、情感和道德品质等整体发展。它以儿童的视角关注儿童,以儿童的方式引导儿童,以儿童的发展成就儿童。故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活在当下,关注生命,让儿童经历充满记忆、希望和梦想的当下,过一种富有朝气、充满意义、洋溢幸福的生活。
二、故事走进语文课堂的意义
故事是小学生都喜闻乐见的,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故事更符合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因此,故事的利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显得更加合适,更加重要。
1. 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形象性,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的生活世界,并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故事恰好是一种以想象为载体的创造形式,故事中有奇妙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形象性是其最大的特点,恰好能够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思维特点。故事对儿童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科幻故事满足学生求知欲,神话故事激发学生想象力,名人故事可以为学生立起丰碑,民间故事阐释善恶是非。
2. 故事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故事包含了人类集体的或个人的经验,它就像一个智慧锦囊,包罗万象、取之不尽,传递着人类宝贵的知识和体验。正是这些知识和体验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智慧。学生在感动故事的同时,也潜在地感受了智慧。另一方面,讲故事在语文教学中更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一种最生动的方式。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写故事的语文活动中,丰富了语言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语言。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又总是相辅相生。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无一不是摧开智慧之花的阳光雨露。
3. 故事可以美丽学生的心灵。
故事,讲述人世的是非、人性的善恶、人事的曲直、人生的悲喜。说故事是最美的精神之花,一点也不过分。那些内容健康、趣味高雅、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给学生带来的心灵震撼是极其强烈的,会使他们明白:什么是美的、善的,什么是丑的、恶的,人应该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善待自然,怎样面对人生,怎样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等等。因此,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塑造一颗美丽的心灵,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甚至可以启迪孩子今后的人生……故事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他们的内心共鸣,将他们的情感牢牢牵系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上。这种沉浸状态被称作“叙事转移”,远比说教的效果好过百倍、千倍。
4. 故事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
人的素养提高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经验做积累,而由于多种原因,当今的很多小学生很难做到这些,但日积月累的许多听来的故事,却成了不可忽视的原始素材,它能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有血有肉的材料,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成长,支持知识的建构。同时,故事的形式和内容是重要的思想来源,又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用故事激活语文课堂
用故事的理念引领小学语文教学,使教学目标故事化、教学内容故事化、教学过程故事化,做贴近儿童、适合儿童、发展儿童的语文教育。
1. 教学目标故事化。
故事化的教学是一种整体教学实践模式,在故事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一般蕴涵着多种目标。每一堂语文课都需要一个简明而明确的目标,做到一课一得。学生或者学会讲故事,或者学会编故事、写故事,或者学会演故事,无论哪一个目标指向都把三维教学目标整合起来,形成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方法等方面的整体发展。
2. 教学内容故事化。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包诗”形式的课文内容,把古诗词、寓言故事改变成童趣盎然的故事形式进行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引入与文本相关的人物故事、背景故事,以降低文本理解的难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细节。
3. 教学过程故事化。
用故事解读的方式解读语文文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探索,发现文本内在信息密码,从而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故事的讲述者和解读者之间平等对话,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文学习的情景转换成故事的场景,形成老师和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沟通。学生与文本心意相通,就会尝试进入故事情境的体验,与故事主角心意相通,产生亲身经历的感觉,进入学习内化的过程,积极的语言体验活动使学生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情感的发展上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当然,语文课不是故事会,故事在语文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目的,适时适量的运用,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