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家为弥补医疗卫生事业经费不足,允许医院销售药品时,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这就是所谓的“以药补医”。随着时代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群众“看病贵”问题日益深重。
因为“以药补医”机制,形成了扭曲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机制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医生开大处方,患者“看病贵”,导致医患失信,甚至纠纷频发。很多人得了感冒发烧都不敢去医院,怕一不小心就搭进去好几百,小病小痛都是“自诊”,然后去药房买药完事。
因此,民众对“医药分开”寄予厚望,“医药分开”也一直是医改的热点话题。为了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经销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医药分开”势在必行。但如何分开却是个大问题。
近日,商务部网站公布了商务部、发改委等6部门《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形成医师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
“看病贵”有望得到缓解
医改方案起草者之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表示,传统医院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卖药提高收入,而诊疗服务费占比较低,未来要扭转这一局面。“医药分开”之后,医生开药方时会更多考虑患者医疗方案的有效性,而非以自身利益为重,会破除以药养医难题。
实行“医药分开”后,可以切断医生收入与药品销售的直接联系,医生便没有了开大处方、开贵药的动机,专心诊疗,百姓则可以选择平价药店购买药品,这确实可以让百姓看病买药更实惠,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药店发展迎来利好
通知指出,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可探索由规模较大、质量控制严格、执业药师药事服务制度完备、诚信记录好的零售药店,承担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的多种形式的改革,并切实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要逐步形成医师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并确保医疗机构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原卫生部第53号令)开具和调剂处方,保障患者的处方知情权和购药选择权。
同时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资质条件的零售药店及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逐步扩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范围。
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极大利好大型连锁药店,而单体药店所受到的影响尚难判断。
配套医改还须跟进
不过,周子君认为,医药分开改革是国家制度问题,要配套设计好分配制度及其他制度。比如,医院要通过提高挂号费、医生开处方等服务价格,进而提高医生收入,否则国家要通过别的财政投入补贴。
对于老百姓“看病贵”难题,周子君认为,“医药分开”会解决部分医药贵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最根本问题。最根本在于提高报销比例以及扩大大病医保的范围。
一些患者表示,“医药分开”的好处在于医生会对症下药,而非开出很多不需要的贵药,药品花费会下降。但是,如果提高医院服务价格,看病的成本未必下降。因此,他们更在乎医保报销比例,而非“医药分开”。
用“以医养医”代替“以药养医”
实行“医药分开”后,在现有机制下,很多医院都会感到生存的压力。
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曾表示,相比朝阳医院10000人次以上的日门诊量,他所在的佑安医院日门诊量只是朝阳医院的五分之一左右。如果将改革方案照搬过来,佑安医院一年要少收入5000万~6000万;如果想要与现在的收入持平,医院日门诊量需要增加3倍,住院病人床位周转率要再缩小一半,但这对医院来说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据了解,佑安医院属于传染病医院,门诊量少,手术量少,用药量大,如果取消“以药补医”,医院和医生的利益都会直接受到很大的影响。
看来,在施行“医药分开”的同时,还应以回归公益性,摒弃利润最大化为改革目标,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调整目前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将医院靠药品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模式,转变为靠医疗服务收费,使医生的医疗服务价值得到应有体现,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用“以医养医”代替“以药养医”。
药品安全责任需界定
此外,还有媒体报道,医院的药房由门诊药房、急诊药房和住院药房三部分构成。“用药救急,急诊不能靠社会药房”,一位业内人士称,急诊可以先救人再交钱,而到药房买药则得先交钱。而住院用药品类繁多,一般药房很难保证品种齐全。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CEO助理杨长青博士表示,医药分开后,隐形的药品的安全问题会更加突出。药品的质量有问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这个时候患者是找药房求偿,还是找医院需要界定。
“一直在说以药养医不对,所以这个办法叫做医药分开,就没有以药养医的问题了,分开之后它的目标是达到了,但是另外的问题就出现了。”杨长青分析,“医药分开还有一个隐含的安全问题。当药房是医院药房的时候,医院就是整个责任的主体;当药房不再是医院的药房,变成零售药房了,他也是法人,我也是法人,如果出了问题,这两者之间要重新界定责任。很显然现在的药品质量,药品发放环节的控制,还没达到这样一个安全环境,使得大家都能够非常清楚的界定。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纠纷隐患。比如医生开药没问题,但是你抓药抓错了,药品的质量有问题,可能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这个时候患者就要选择到底是找药房来求偿,还是找医院。”
“比如说台湾的长庚医院,他们也是非常庞大的体系,有一万多张病床,他们的药就是自己采购,自己管理。这是因为,药品最大的问题就是品质问题,其他我可以交给别人去做,但是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责任就又都回到医院来了,所以医院必须来承担这一部分。”
(综合新京报、中新网)
编后:解决看病贵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指望“医药分开”来解决全部问题并不现实。如果公立医院不解决医院的经费来源,医务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一切都是空话。现在到医院看病费用高得惊人,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承受。为什么?因为政府给医院的经费少得可怜。医院要留住人才,不解决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就办不到。而要留住人才,就绕不开待遇问题。既然政府给的钱少,医院要正常运转,只能在病人身上动脑筋,而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加重病人负担,二是加深医患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大难题还得靠改革,靠发展经济,让改革的红利惠及绝大多数人,否则,“以药养医”变成“以医养医”,负担重的仍然是普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