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能成为“道德讲堂”门外人

2014-10-10 13:30翩翩
新天地 2014年9期
关键词:双重标准丹丹孙子

翩翩

公交车上的座位其实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将有限的社会资源优先让渡给弱势群体的过程。“让座”的实质,就是给需要的人以帮助。

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在这里,陌生人之间短暂地相处。今天,陌生人社会正经历着不陌生的考验。一个座位,让还是不让?有时是一念之差,有时是身不由己。然而,在公交车上,让座是一种道德自觉,逼迫旁人让座则是一种道德暴力,比不让座人的道德水准还低。

这个违背基本人情的故事,反过来也折射出老太太育人的失败——对亲人的无原则宽容,对他人的无底线冷漠,对社会的无限度索取。回到社会现实,这不正是目前人人声讨的社会温情缺失的一个根源吗?

那么,公交车上的每一个座位,能否成为人们相互理解的载体、彼此尊重的平台呢?我以为这是王丹丹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的。

当然,老龄社会更需要重构老年道德观,老人也不能成为“道德讲堂”的门外人。

老太太,您为什么不讲道理

石柟

对此,有人说仅一个座位而已,没什么了不起,既然老太太张口了,让就是了。还有一种更加高大上的理由,就是老太太自私固然不对,但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不妥,而降低自己的标准”。

也有人认为,让座并非法定义务。因此,排除掉其他因素,年轻人给老人让座,道德是基础,但自愿显然也是第一原则。年轻人不让座,你可以指责其没有道德,但却无权无视自愿原则,强制或者强迫其让座。就此而言,重庆这位老人,无权要求大学生王丹丹让座。

更多的人表示,在老人将座位让给自己的亲孙子坐之后,又要求王丹丹给自己让座,这明显是双重标准,是会伤害人们主动让座的积极性的。

草民以为,老太太这种“亲亲”,而不能“亲人”的为人标准,明显是不妥的。自己不讲道理,反过来要求别人讲道德,这又是哪家的道理呢?

背景链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主动让座了,但偶尔遇到一些让人无语的情况,你还会让座吗?不久前的一天下午,刚做完兼职踏上回程的重庆大三学生王丹丹(化名)乘坐276路公交车时,一位刚刚上车的老太太将车上唯一的空位让给了与自己一同上车的十六七岁的孙子,却要求坐在一旁的王丹丹给她让座。王丹丹没有让,老人一直大声抱怨其没教养,惹得车上乘客一片讨论声。

网友热议

秋日传奇:一言以概之,在这起让座事件中,不应人为地设置双重标准。这个真实的故事真给咱老年人丢脸啊!

雪里红:如果我们不能提升每一个人对爱的理解能力,人性就可能会变得麻木冷漠与自私无情。

无水的湖:原本老人疼爱孙子没有什么不对,但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家庭教育就走入歧途,爱就会错位。

北风吹:社会规则无处不在。规则不是法律,又不等同于道德;规则看不见、摸不着,却应存在于每一个公民的心中。

(责编:萧茵)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重标准丹丹孙子
相距多少米
高中数学之美
林丹丹
孙子壵
双标
双重标准惹人嫌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警惕美国总统的“双重标准”
孙子垚
孙子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