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康 健 本报记者 张怡然 ●芦 荻图说: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规模达到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4万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称,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总规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有观点称,IMF报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成就的认可和前景谨慎看好”,但从人均值、发展质量和模式制度上,中国距离“世界第一”依然有着相当的距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IMF的报告反映了中国的经济体量之大,但这不完全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就是最强大的。面对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的报告,中国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路透社8日援引IMF的报告称,根据新的计算标准,中国经济总规模在2014年达到17.6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为17.4万亿美元,中美经济规模排位发生逆转。报告称,经此调整计算,2005年时中国经济规模还不到美国一半,而15年后即2019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20%。IMF在报告中也承认,购买力平价的计算远非一种精确的科学。报告同时表示,在原始GDP数据方面,中国经济规模依然大幅度小于美国,差距为6.5万亿美元,而且在2024年前,中国依然不会超过美国在绝对经济体量上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经济规模是否有意义?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表示,这种计算方法在国际上很早就出现了,并不是近期才有,但它的科学性尚存争议。购买力平价算法是试图运用统一的价格体系来反映各国的生产能力,然而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所选取的商品种类、计算标准不尽相同,由此而计算出的GDP结果自然也没能实现标准上的统一。如果比较中美两国的经济存量,中国与美国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尤其是反映到人均GDP上,中国人均GDP只占美国人均GDP的1/10左右。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运用购买力平价的算法来计算GDP,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了美国,但经济规模不等于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涉及到许多其他标准,譬如一国的人均GDP、国家的全球经济影响力等等,综合各个指标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都没有超越美国。近几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瑞典日报》曾在9月27日发表文章,将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精确到9月29日。而早在今年春天,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比较计划调查结果就暗示,由于中国货币的购买力大大高于此前预期,中国已成世界最大经济体。对于IMF此次发布的报告,外媒评价不一。美国《华尔街日报》9日称,新报告反映了中国经济总体力量,特别是货币购买力的增强。但彭博社9日认为,若想就此得出中国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的结论,还为时尚早。《日本经济新闻》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报告将中国排在美国前面,“给予中国经济成就极高评价”,但是实质上,中国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付出了贫富失衡、通货膨胀和环境污染等严重代价,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也招来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