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三寓”教育

2014-10-09 03:50张小瑕
师道·教研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物意识环境

张小瑕

中学的生物教材,穿插了介绍科学家的生平、我国的生物学成就等知识,对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文化科学知识方面,促进了学生养成与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在研究人体本身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行为、健康等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物教学中,我寓情感教育、环境教育、能力培养于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寓情感教育于生物课堂教学中

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不仅是药物学专著,也是植物、动物、矿物专著。他对植物分类的方法比植物分类创始人林耐要早一个半世纪,他的这部巨著被译成十几种文字,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超级水稻——杂交稻,已经跨入了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解决了世界性粮食短缺的问题,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在生物学方面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图文结合讲解“人的生殖”,让学生认识到怀孕母亲负担加重的原因以及母亲生育的艰辛,从而提升学生感恩的情感。学习“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安排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既把知识用到实际中去,又培养了关心长辈的情感。

二、寓环境教育于生物课堂教学中

结合人类对生物圈影响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意识培养,抵制不良习惯。例如近几年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淡漠,导致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组织学生研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以及怎样对生态系统进行恢复,这样就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环保意识。关于有机物的制造,除了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使人类和其它动物得以生存和发展外,还应进一步引伸到植物的其它作用,如减少噪音、保持水土等,以及保护绿色植物资源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方面的图片、录像等。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如“爱鸟周”“地球日”“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学生参与这些社会活动不仅可以积累环境知识,也可影响其社会责任心、参与意识和环境道德观的发展。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等十几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通过这些材料的穿插,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强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此外,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充分让学生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三、寓能力培养于生物课堂教学中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认知方式。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作风认真对待学习,对待每一件事。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目的是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教材中的发豆芽、无土栽培、人工授粉、测量血压、制作发酵食品、参观走访养殖专业户等,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实践。如安排学生养一盆凤仙花,其中涉及到如何选择种子、播种时需要作哪些准备、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发芽的过程、种子是由哪部分发育而来的、美丽的花朵对其本身有何作用、如何保存种子等等问题。通过实践,观察生物现象,调查生物状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科学探究贯穿于社会实践中,由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邹韵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意识环境
生物多样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第12话 完美生物
环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