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2014-10-09 07:05:47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张守岚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会计人员核算

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 张守岚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不含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财政部2006年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2012年出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都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事业单位应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但长期以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由各单位管理和使用,政府难以监控,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问题。

二、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制度,账、物、卡核算制度,调入、调出、处置制度,相关责任赔偿及追究制度,或虽有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采购比较盲目,缺乏可行性研究,对设备购置成本、预期收益不做科学分析,盲目提前更新,结果造成大量先进设备闲置,使用效率极低,甚至成为一个摆设。另外重复购置现象普遍,浪费严重。

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私自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对出租收入不上账,形成账外账,随意使用。这种行为扰乱了单位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处置随意性较大,不按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报批。资产出售时不评估、不公开、不竞价,私下转让,低价出售;资产调拨时,只由双方约定,不经过任何手续,随意转移,导致资产流失严重。

(二)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许多单位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管理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只是由其他科室兼管,保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低,业务工作能力差,很少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造成了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资产账实不符情况严重存在。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价值确认标准不明确,新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只记发票记载金额,而对发生的相关税费及运输费不做资本化处理,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新旧制度对固定资产价值标准规定的不同,形成了大量账面价值不达标准的固定资产,会计人员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及时处理,虚增了单位的固定资产;对已经建成但尚未竣工验收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做入账处理;对出租资产的收入不做收入处理,不按有关规定上缴税收;对使用中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四)缺乏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都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因缺乏一套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停留在比较落后的管理方式上,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中心,由其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采购制度、验收使用制度、资产清查制度、报废报损及盘盈制度、出租出借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真正做到按制度管理资产。

管理中心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把关和控制,严格履行政府采购审批制度,按批复的政府采购形式和方式进行采购;对大型设备购置要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之后,再实施采购,避免闲置浪费。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指定专人对所购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将资产进行入库保管。

管理中心对资产的使用要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在固定资产出库时,由使用人签字确认,明确责任;对贵重资产、危险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未经允许不得使用。

管理中心要定期清查盘点,确保账实相符。对超出使用年限,陈旧破损的固定资产的处置要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出报废申请,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经批复后再做报废处理。对因个人或科室原因造成损毁和丢失的资产,应派专人进行审查鉴定,注明报废原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单位对外出租出借固定资产,要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对取得的收入应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严禁设立“账外账”。

管理中要设置卡片建立台帐,做好资产的档案工作。对验收入库的资产要进行拍照、分类、编码,并将照片附在卡片中,卡片登记资料要详实,明确使用部门和使用人,便于资产清查。

(二)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保证账实相符

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资产账卡物牵制制度。不但要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还要配备专业的保理人员,密切配合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部门根据保管提供的验收入库单登记固定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资产管理中心也根据验收入库单登记资产卡片和资产保管账,资产使用部门要对自己使用的资产专门列表进行登记,便于部门之间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和账卡物的核对工作。

单位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资产清查,清理盘点各类实物和固定资产,与相关账簿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清查中发现的盘亏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

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新的法规制度,及时更新会计知识,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

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入账。所以会计人员应当将购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和运输费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旧制度标准为一般设备为500元,专用设备为800元。会计人员应当根据规定将不达标准的固定资产及时转入存货,减少固定资产,避免虚增单位固定资产。

对已经建成但尚未竣工验收的固定资产要根据估价及时入账,等到验收交付使用后在进行账务调整;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也要及时做入账处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应将单位出租收入统一纳入单位大账进行核算,并按有关规定上缴相关税费。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本单位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如果选择了计提折旧,就要相应设置“累计折旧”科目进行核算。计提折旧后,资产负债表真实的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这样更加符合账实相符的原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利于不同会计主体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五)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仅仅靠人工处理这么庞大的工作不仅耗费大、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这就客观要求事业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及时了解基层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强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建设方便快捷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才能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

[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8号

[3]《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

[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

[5]李晶.《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中国农业会计2013.7)

[6]王栋一,杨华.《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中国农业会计2013.3)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会计人员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6:52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2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3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山西农经(2015年2期)2015-07-12 09: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