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苹果公司的iOS系统和谷歌公司Android系统为例,重点对手机出版的开放模式与封闭模式进行探讨。认为,封闭模式与开放模式在质量、规模、盈利等方面各有优势,本身不存在哪个更好。但开放的平台更契合互联网开放共赢、合作发展的要求,封闭模式在这一要求下做出的妥协有利于长远发展,但实质是一种伪开放。
[关键词]iOS;Android;封闭模式;开放模式
[作者简介]陈思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过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8月11日,由百度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从整体智能手机情况来看,今年二季度智能手机使用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10个中国人当中有3个人使用智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操作系统也五花八门,如Android、iOS、Symbian、Windows Phone和BlackBerry OS。但这其中火拼最猛的当属苹果的iOS系统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两者用户总量占了智能机90%以上的市场。
一、封闭的iOS与开放的Android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产品上。iOS与苹果的Mac OSX操作系统一样,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因此同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
2008年3月,苹果公司对外发布了针对 iPhone的应用开发包(SDK),7月苹果App Store横空出世。“三位一体”终端业务、高质量的精品路线以及严格的审核准入机制塑造出苹果App Store的封闭特性,平台的垄断性确保了开发平台的一致性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App Store不仅成功地推动了苹果公司的战略转型,同时也促进了全球手机软件业发展,建立了“硬件+软件”的完美结合。
Android是一个基于Linux的自由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8月由Google收购注资。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了Android系统。
Google Play(原名Android Market)是一个由Google为Android设备开发的在线应用程序商店,会预载在允许使用Google Play的手机上,可以让用户去浏览、下载及购买在Google Play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相对苹果iOS系统而言,Android是一个较为自由开放、易操作的手机作业系统,所以它吸引了不少手机生产商把Google Play注入其生产的手机中,以方便用户下载应用程序。2012年3月7日,Android Market服务与Google Music、Google 图书、Google Play Movie集成,并将其更名为Google Play。此举是谷歌为提升自身在电子内容销售市场上的形象,以及更好地与苹果和亚马逊展开竞争而推出的最新措施。
二、封闭模式与开放模式的主导基因比较
1.封闭模式:“软硬”通吃,严格审查
封闭模式往往兼具渠道唯一性、认证唯一性、运行唯一性的特点,在这样的封闭性基础上,生产商能够掌控平台上的绝大部分资源,不仅能对产品质量进行统一监管,也能保证开发平台的一致性和用户体验的统一性。
众所周知,封闭性是苹果公司的显著特点之一,而iPhone则是手机封闭模式中的典型代表。封闭的苹果卖的是手机硬件+品牌,因而苹果公司不但控制了内容本身,还对所有第三方应用享有绝对严格的审批权。而这种绝对审批权本身也渗透着苹果公司的封闭式特性。有数据显示,App Store 每周收到超过 2.6 万次的iPhone 和iPad 应用上架申请,全年约为 130 万次,而其中约30%的应用申请因没有符合苹果公司提出的相应规则被拒绝。
App Store同苹果公司的其他产品一样,也具有鲜明而独特的“Apple 基因”。“三位一体”的终端业务一体化是苹果App Store成功的基础。在整个产业链中,由于iPhone终端使用的是自己独有的封闭式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内容的实现平台非苹果操作系统不可,导致iPhone与App Store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与严格的排外性。同时,从App Store 中下载的应用软件也只能在iPhone上运行,用户不可随意安装第三方软件,只能运行苹果允许的软件。
可见,这种封闭式模式能为移动应用商店的运营者带来绝对主导权。这种主导权一方面体现在对产品准入机制的把控上,即能够保证应用商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封闭模式的特殊性,应用商店平台能够使很多应用绕过运营商的高门槛,直接加载到手机上面,这样就降低了第三方软件制造商的门槛和成本,并为其提供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销售机会,带动第三方软件的发展。
2.开放模式:打破“软硬”捆绑,拥抱第三方
开放模式与封闭模式明显不同,这一模式在开放性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它打破系统与手机硬件绑定的禁锢,对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也没有严格的审查准入机制。
相较于苹果的封闭模式,谷歌则是开放式模式的典范。正如Android移动平台负责人埃里克·朱所说:“Android Marke(Google Play)是一个开放的内容分发系统,它可以帮助使用Android 操作系统的手机终端用户寻找、购买、下载和安装各种各样的内容。”
Google提供的Andriod系统是免费的,而且Google并不控制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系统可以与不同的手机硬件设备结合。所有移动设备制造商都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和修改,比如HTC、三星、联想等移动设备制造商都使用Android系统。此外,因为Android的系统结构可以由开发公司自由地更改,所以各个公司为了突显其手机的独特性,往往会在Google Play内注入自家公司制作的应用程序下载页。另一些公司会在自己的手机上加入其他的操作系统(即双系统),例如三星电子开发的Android手机,可同时运用Google Play和Samsung Apps。
Google发布的Android开发工具包,是一个开放手机平台,偏向于以软件开发者和用户的利益为主,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利用这款工具包开发在Android平台上运行的各类应用软件,它允许作为第三方软件的开发与供应商能够以商人身份添加程序。Google还将面向开发人员增加程序下载分析等工具,使得程序员们还可以为不同的设备上载不同版本的软件,这将吸引更多的软件商、运营商和手机商参与研发推广,共同做大。
终端用户(包括消费者、移动设备制造商等)和软件开发商是平台厂商的两类不同用户,终端用户为了更好地使用应用软件的功能才会安装Andriod系统软件平台,而Andriod系统软件平台又是应用软件能够发挥其功能的前提条件。
三、封闭模式与开放模式的应用效果比较
1.封闭与开放,少而精与大而泛
可以说,在“封闭”与“开放”的较量中,前者是少而精,后者则大而泛。在封闭的环境里,平台运营商自封为王,封闭平台的自主独特性与垄断性可以有效地屏蔽市场竞争,不允许在该平台销售的其他软件冲击平台运营商自有软件的利益,这是封闭式平台一个重要的利益出发点。此外,它还可以确保从自己生态系统里的任何一款软件中获得分成。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封闭式平台把关且锁定销售管道的做法可以确保应用的质量,其独特的封闭特性更有利于提升用户黏度。而开放式平台虽然提高了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度,但却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黏度。据一个不完整统计显示,使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终端有将近250种之多(不包括各种平板电脑),这和使用iOS只有iPhone这一脉简直是天壤之别。
相比而言,开放式平台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免费的优势能带来巨大的用户群,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内容,既包括来自各大媒体公司的内容,也有来自业余开发者的程序,从而消除两者之间的隔阂。开放的做法还能让开发者不用担心平台运营商因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驳回申请。Google Play这种不同于苹果的合作模式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各大平台开始对开发者竞相争夺。据美国和欧洲市场调查咨询公司 Open Fisrt 曾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应用开发商非常看重高效、透明、灵活的应用评估流程。开发者对封闭式App Store的审核评估流程过于冗长,并且缺乏透明度产生抱怨,而对Google Play开放式平台应用评估流程表现较为满意。
不过,稳定性也是困扰开放式平台发展的一大短板,比如缺少有效的审核机制,导致任何软件、游戏都可以上传,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开源的做法让很多厂商能自行对应用进行修改,版本的升级可能会造成在不同平台上移植应用的成本居高不下等,这些都让用户在使用平台应用时,难以感受到封闭式平台的稳定。如此看来,充分竞争的开放市场也容易造就一种混乱的兴盛。
2.市场情况:封闭模式不再一枝独秀
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商店中,苹果领跑市场占有率,而谷歌则在下载量榜单上一路高歌。随着付费下载的逐渐衰退,应用内广告(in-app advertising,简称iAd)成为两大类型平台增加收入的另一主力军。
根据百度2014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在智能手机用户群当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Android和iPhone用户的规模差距被进一步拉大,Android手机份额达到79%(相当于10个单位的中国人中,有2.4个Android用户),iPhone份额仅为13%,Android用户已是iPhone用户的6倍。Android用户不断增多得益于其手机价格低廉,以及使用体验的不断提升,其均价已经从三年前的2700元降至1200元附近,iPhone虽然也推出了低价版本,但均价为3400元,价格仍高于95%的Android手机。见图1。
图1 Android和iPhone用户的规模占比
从下载量来看,截至2014年6月底,第二季度Android应用下载量超过iOS平台。具体来说,Android平台的应用下载次数环比上个季度增长60%,下载总数超过1.5亿次;而iOS平台应用下载次数相比上个季度增长45%,达到1亿次。见图2。
图2 Apple App Store 与 Google Play的下载量比较
但在应用收入方面,依然是iOS平台第一。尽管Android平台第二季度新增超过5000万次下载,iOS平台的营收超过1亿美元,而Android平台只有6000万美金。对于iOS平台,这个成绩相比第一季度增长了45%,而Android在营收方面的表现是保持连续增长,第二季度环比增加30%收入。见图3。
图3 Apple App Store 与 Google Play的收入比较
封闭式架构的一大特点在于能够在过硬技术的支撑下,通过一系列较为复杂的方案设计牢牢绑定用户,让用户享受一站式服务。而这种优势需借助平台所依托的硬件才能得以体现,同时,优质的硬件匹配也促进了平台良好的用户体验。所以,在Apple App Store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除自身优势外,iPhone等硬件产品也功不可没。
相较于封闭式平台的“圈地”策略,开放式平台则有利于打破高水平技术垄断,发挥外界资源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创新的作用。开放结构的兼容性更好,支持更为广泛,不论是对过去系统的兼容还是未来的扩展都不会受到制约。平台的性价比更高,解决方案更加自由,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供应商。
由此,不难想象为何Google Play的下载量不输 Apple App Store了。当然,大量的免费应用也是Google Play下载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分析公司App Annie和IDC的一份最新报告称,付费下载已在衰退,免费应用大势所趋。从苹果iOS 近两年不断上升的免费应用比例中,我们也能嗅出其中的变化。2011 年iOS的免费应用比例为 80%,2012 年为 84%,2013年则涨到 90%。如今,App Store 的用户下载付费与免费的比例已从最初的1:15 下降到1:40。随着用户付费意愿的降低,应用内广告逐渐受到平台运营商的青睐。如苹果公司的iAd广告平台能为广告商提供分众化的广告推广,以确保广告商能够将广告提供给其目标受众;相较于苹果的iAd广告平台,开放的Google的Ad Mob广告模式服务范围涵盖全球各大洲的移动网络和应用程序,能为广告商提供包括移动网页、移动应用程序在内的多种展示界面的广告。
3.竞争战略:综合定位,顺应时局
关于封闭式平台与开放式平台的争鸣已久,究竟哪个更好,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认为,采用封闭结构还是开放结构不是绝对的,选择哪种平台结构需要经过综合分析。
在竞争初期,封闭式结构更有利于发挥平台的垄断性优势,而开放式结构则便于扩大市场规模。如果平台运营商在市场处于垄断环境,并希望在利润方面占据优势,那么封闭式结构是首选。像苹果App Store,由于在自己专属的领域开创了历史先河,平台的可替代性极低,因而提高了用户需求量,呈现出超强垄断性。基于自己的强劲实力和用户规模,这些平台运营商在进入市场时就选择了封闭式结构。而竞争初期,开放式平台结构是平台潜在进入者加入市场釆取的一种竞争方式,策略目标应是尽量提高与封闭平台的功能相似度。产品免费、服务收费的商业模式虽然短时期难以撼动垄断性平台的霸主地位,但可以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用户规模,以便分到几勺羹。回顾Apple App Store的领军地位与Google Play的不断壮大,两者的成功都说明对平台结构的选择需要综合分析与理性判断。
随着竞争的白热化,面对开放式平台的来势汹汹,封闭式平台运营商似乎也备感压力。他们开始抛出了“开放”因子,这是否意味着封闭式平台正在向开放结构过渡?笔者认为,面对互联网开放合作的要求,封闭式平台的开放性策略转变实质是一种伪开放。
对封闭式平台而言,运营商需要通过创新发展保持平台在基本特性方面的优势和差异化水平,以此降低平台的可替代性,提高产品的最大需求量。iPhone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升级正是苹果公司维持平台优势的重要举措,既能稳固用户忠诚度,也能从硬件上获取收入。但随着硬件厂商的增多,兼容性更好的开放式平台会对封闭式平台的用户规模造成分流,如果双方的用户规模不再相差甚远,前者将对后者造成巨大冲击,毕竟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自由、便捷与免费。
与封闭的手机平台运营商相似,其他傲慢的互联网封闭大佬们也开始谨慎探风,但这种做法表面上顺应互联网的开放趋势,实则并没有改变自身的封闭特性。已拥有7.21亿活跃账户的封闭式即时聊天工具腾讯QQ实行“Q+”开放策略,正是提高最大需求量的表现。不过,以开放为名的“Q+”从本质来说仍是一个封闭的平台,只不过是在封闭结构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程度的改良,使平台较之过去增加了一些开放性,但这仅仅是对第三方开发者有限度的开放。在“Q+”开放平台上,腾讯并不打算开放即时通讯软件、农场等核心应用。这种伪开放不过是顺应了互联网合作共赢的要求,借第三方开发者之力获取更多利益。软件开发商的产品如果与腾讯的利益相抵触,就会有随时下架的危险。所以,腾讯打造的开放具有蒙蔽性,并没有改变其封闭的性质。
四、结论
垄断的手机封闭模式能确保开发平台的一致性,更好地维护平台自身利益。高质量的应用产品可以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度,独特的封闭特性则有利于提升用户黏度。然而,尽管封闭模式在市场份额上有较大优势,但随着免费应用下载的方兴未艾,开放模式在下载量榜单上已经一路唱红。因此,综合质量、规模、盈利等各方情况来看,封闭模式与开放模式各有千秋。
一个准备入市的平台企业需要综合评估自身的发展阶段、战略目标以及资源和优势,对于已经选择了某一结构的平台而言,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下也需要有不同的侧重。单就封闭模式的特性来说,应努力降低平台的可替代性,提高最大需求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平台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发展,保持在基本特性方面的优势和差异化水平。面对开放共赢、合作发展的互联网,以及开放模式带来的冲击,封闭模式也不得不做出妥协,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但这种妥协具有欺骗性,封闭模式不可能全真开放,就算开放也只能是封闭式的开放,当触及自身利益时,其封闭的特性便会展露无遗。
[1]张耀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移动应用商店盈利模式研究[M]. 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2012.
[2]曹岩.封闭与开放:网络信息产品平台竞争策略研究[M].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
[3]李煜.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软件平台运营机制研究[M]. 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2013.
[4]周琳.苹果App Store商业模式的SWOT分析及启示[J]. 现代管理科学,2013(4).
[5]张利斌.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苹果App Store模式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4).
[6]项有建.Q+:封闭式的开放平台[J]. 软件工程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