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华
李子朔,厦门市莲花中学校长,“厦门市青年突击手”“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福建省首批骨干校长培养人选,教育部人事司“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指导教师”。发表论文多篇,编著、出版教学指导用书多本。
2005年8月,新学年的开学式上,厦门市莲花中学新任校长李子朔站在全校师生面前,朗声说:“‘莲花的美称,是上苍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财富!品味高雅,追求卓越的君子美德,这正是‘莲中人的本色和追求!”
可在此之前,在许多师生看来,“莲花中学”的“莲花”二字,实在是因为学校坐落在莲花社区不得已而冠之的名称,多多少少带着点“土气”。
然而李校长接着掷地有声地说:“我们‘莲中人应该修养莲花般的气韵,应该努力成为志趣高远、品格高尚、操守高洁的谦谦君子,而我们莲花中学的办学目标就是要创建一所特色鲜明、文化浓郁、质量上乘的厦门市品牌学校!”
李子朔校长以这样一种发人深思的方式,让“莲文化”成了莲花中学的专属名词。在之后的九年间,他带领“莲中人”赋予这个词以丰富的内涵:锻造团队精神,培养科学态度,营造人文氛围,培育君子品质。
润物无声:让每一颗心灵涵泳高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里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要让学生视线所及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于是,步入校园,可以看到校门口醒目地嵌着写意莲花的校标LOGO;门厅里,悬挂着长幅的杨万里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校中庭,一方莲池倒映天光云影,莲花娴静安然,一屏“莲之韵”水瀑墙清流潺潺,一段《爱莲说》古朴隽永……绿意、书香和着莲韵扑面而来;中庭花圃,一坪绿草,几树蔷薇,数棵芒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配上几张古朴的木桌椅,无怪乎有的学生抱上一本书,恨不能在这清净闲适的天地里呆上个小半天。
李校长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大到整体布局,小到对联上的描金,他都反复推敲、仔细检视,不留一点瑕疵。他说,《荀子·劝学篇》中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学生天天在校园中耳濡目染,因此校园环境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与创造。
2012年,学校德育处在编印德育专刊《发现莲中之美》时发现,那些在大人们眼中习以为常的小花园、莲花池,在那儿站立了二十多年的芒果树、操场跑道,甚至教学楼的楼梯台阶、操场边的一棵小草,不管是写实还是寓情于景,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是那么生意盎然,都给他们以心灵上的触动。
一位孩子在文中写道:
夏日的荷花池是最迷人的,也是最耀眼的。当阳光照耀着那一池碧绿而清澈的池水,远远望去,它如同一块无瑕的翡翠,在偌大的校园里熠熠生辉。那每一位莲花仙子,都在这一块无瑕的翡翠上尽情舞动。偶尔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莲花池中间的石阶上来回跳跃,嬉笑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校园……这一切,无不成为莲中校园里最美的画面。
另一位孩子则写道:
许多时候,伴着小园流水歌唱的,还有响彻四周的朗朗书声。陪着小园沐浴阳光的,还有操场上,走廊边,充满青春气息的莘莘学子。那时漫步校园,感受到的,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意境。所有年轻鲜活的生命,都会在这里一步步成长,书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
……
我一直认为,莲中花园其实是有生命的,可以思考,可以聆听。在逝去的时光里,所有步入园中的人都是她的朋友,依偎在她的怀里,靠在树旁,看晚霞朵朵,倾诉烦恼,畅谈梦想。或许它的美,不是春花秋月烟波万顷,只是夕阳下的静静相伴,但这不妨碍她以用不磨灭的姿态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观园足以窥一校,爱在花园,爱在莲中,爱在心中。
大部分学校重视环境育人,李子朔校长的创见在于,学生不仅是校园文化影响的对象,也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这个观念的引领下,走进莲中,你可以看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师生合影,有班训和寄语;每个班级都有装饰漂亮的读书角、环保角;每个年级都有自己年级的风采展示板和励志标语。学校的走廊上,有学生的绘画作品;楼梯转角处,有莲中读书明星寄语及其大幅照片;而在操场的涂鸦墙上,则有漫画社学生们的激情创作;春秋游后,学校门厅都会张挂孩子们的摄影作品……如果注意观察,可以发现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包涵了“莲文化”的要素:背景是一抹浅浅的莲叶新绿;边框是淡雅轻盈的莲花;题头或落款处是校标LOGO……
2012年,学校参加厦门市“为马拉松喝彩”啦啦操比赛。由于意见不一,比赛服装的选择成了久议不决的事。李校长提议:为什么不自己设计有我们莲花特色的演出服呢?在他的建议下,体育组的老师、学校漫画社的学生们共同设计了一款连衣裙:纯白的底,镶着浅玫红的边,领口处由漫画社学生亲手绘制了一朵浅玫红的盛开的莲花,裙子的上身是传统旗袍式,下身是A型短裙。这套精巧雅致中透着青春气息的服装一亮相就引来了观众的热议。表演当天,在限时投票中,莲花中学以最多的票数荣获了“观众支持奖”,这与有着浓厚“莲花”特色的演出服不无关系。
莲花中学地处“寸土寸金”的成熟生活社区,规划面积本就不大,近几年由于教学质量与社会口碑越来越好,生源爆满,尤其近三年每年招新生时都要扩班。学校老师每每看到李校长为教室、办公室的安排紧锁眉头的时候,都会私下打趣说:“校长又要‘乾坤大挪移了!”但即使在生均用地还不足11平方米的情况下,李校长还是“挪”出了一个280平方米的练功厅,为近三百名七年级的女生开设了形体课。
“我希望孩子们拥有莲花‘亭亭出水中的美好姿态,更希望她们在塑造形体的过程中修养莲花般清新脱俗、沉静典雅的气质。”李校长这样解释他近乎“奢侈”的举措。
站在莲花中学这一方育人的沃土,李子朔校长带领老师们从文化的高度,将清新、雅致、灵动、和谐的“莲文化”气息铺陈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气息无声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温和地引领他们发现、感知、创造、合作与成长。
果行育德:让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
“果行育德”语出《易经》:“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君子应当下定决心,以果敢的行动,才能培育出好的品德。
在一次教职工大会上,对《易经》颇有研究的李校长将这个富有深意的词语告诉老师们:培育良好的品德与修养,光靠环境的濡染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是由两个表示动作行为的字组成的,且“教”且“育”,教师必须有积极有效的教育行为,才能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由此,李子朔校长提出以“果行育德”为校训,以“志趣高远、品格高尚、操守高洁”为校风,在德育活动中渗透“莲文化”,培育学生君子之风。
在莲花中学,提到“莲文化”,师生们一定会想到“中秋咏莲诗会”,这是李子朔校长特地发起的一个特色活动。每年中秋,在莲花中学校园里,都会有一群诗友在校园中庭摆开桌椅,团团围坐在一起,以“莲之韵”水瀑墙为背景,以莲池前的草坪为舞台,品茗话诗。这群诗友中有学生、教师,也有校领导。
诗会开始,由李校长带头,师生齐上阵,或筝曲淙淙、笛声悠扬,或舞姿翩迁、歌赋动人。而作为诗会主题的诗歌吟咏则或慷慨激昂,或抑扬顿挫,或柔美沉静,或咏今怀古……等到圆月初上,大家才怀揣着未尽的诗意,踩着如水月华离开,留下校园里的一派空明澄澈——这样的体验,难道不是远胜于让孩子们死记硬背那些原本古典优美、意蕴悠长的诗词歌赋吗?
事实上,咏莲诗会只是莲花中学“读中华美文,做少年君子”的“书香校园”德育活动中的一部分。
在李校长的相册里,有一张照片让他感动至今。照片上,一位男生正随意地靠在学校门厅的柱子上,捧着厚厚的《时间简史》认真阅读。李校长说,当时正是中午放学时分,天下起大雨,门厅里很多没带雨伞的学生在等待家长,谈笑声混着雨声,周围一片喧闹杂沓。这个七年级的小男孩独自倚着柱子,翻读着这本深奥难懂的“厚书”,他是如此安静、如此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里就剩了他和眼前的书。这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李校长爱书,也爱喜欢阅读的孩子们。他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阅读的习惯,是造福孩子一生的事情。有这样一位热爱阅读的校长,莲花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拥有全校所有场室中装备最“豪华”,同时也是最宽敞舒适的图书馆;他们可以在老师们精心策划的体验式的阅读活动中选择、思考与成长:他们可以评选“读书明星”,参加唐诗宋词吟诵比赛,组织“读书漂流瓶”活动……所谓知书而达理,这盈盈书香,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莲中学子不一样的气质与风骨。
书香校园活动让莲花中学的老师们逐渐意识到: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渗透而非灌输,同时,“果形”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对教育目标坚定执着的基础之上。
2012年,学校所在的思明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次“夸夸班主任”主题活动,要求每所学校送两篇参赛。没想到,一次看似例行的任务因为孩子们的情真意切打动了所有老师。由于好文章太多,学校决定编印一本《夸夸您,我亲爱的班主任》。后来,当这本薄薄的册子在学生的毕业式上送给老师,老师们无不感动至深。
这次活动让李校长和老师们都认识到,零零后的孩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我行我素、感情淡漠,相反,他们对老师的温暖关爱是那么在意、那么珍惜!他们其实也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
由此,李子朔校长意识到,德育应该触及孩子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挖掘他们平时不轻易表露的情感,引导他们感受身边世界的美,激发他们珍惜与热爱这一切美好事物。
带着这样的想法,学校决定再编印一本德育专刊,但主题该怎么定呢?有老师提议,刚踏入校园的新鲜感渐渐淡化后,一些孩子对校园环境不那么爱护了,对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间的情感不那么珍惜了……我们该引导孩子们静下心来,好好感受校园中美的气息,让他们有所触动、有所感悟,为维护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氛围而努力。
这个提议得到一致认可,活动主题最后确定为“发现莲中之美”。为了不让德育专刊变成了一本优秀作文选,从而失去有针对性的德育功能,老师们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和计划。最后,他们邀请了校漫画社的同学为校园写生,并以插图的形式配在文后。另外还邀请了32名教工为学生的文章逐一点评,收获了意外的教育启悟。
这一行动的初衷源自老师们对校园之美的认识。他们觉得,校园之美不仅要让学生发现、感受,对老师们而言,学校更是第二个家,在这个家里,即使教学生活常让人感到辛苦或枯燥,但总会有美好的场景或瞬间印刻在脑海中。如果能请老师们对孩子们的文章进行点评,同时抒发自己对莲中之美的认识,一定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有了这些深刻的感悟:
千百年来,莲花深受人们的爱戴,被称作“花之君子”。我们学校有幸以“莲花”冠名,既得承她高雅芬芳之气质,更得承她“出淤泥而不染”之美德。
“莲花”的美吸引眼球:那飞泉流瀑的“文化墙”、那草长莺飞的校园中庭、那师生脸上真诚的笑容……“莲花”的美震撼心灵:“果行育德” 校训是其魂魄,“内涵发展”是其追求,“志趣高远、品格高尚、操守高洁”是其校风,“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是其办学特色。
是谁创造了这种美?答案当然是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和勤奋努力的同学们!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正是创造者对于“莲中之美”最好的阐释。
——这是李子朔校长为专刊撰写的刊首语。
的确,美丽无时不刻体现在校园中的每个角落,我们用一双充满爱的眼睛去发现,总会得到一些真善美的真谛和启迪。操场上总有奔跑的身影,教室中总有琅琅的书声,走廊上,迎面走来三三两两谈笑的同学,青春飞扬,举目都是风华正茂的绿色。在这样的环境里,总会觉得时光是如此美好的东西,不忍心让它溜走。
——这是英语教研组郑艺芳老师的点评。
刘怡波同学心细如发,在她眼里,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美。身为莲中人,我们都热爱这个工作和学习的地方,这里的每个地方都有我们留下的足迹。闭上眼睛,依然能感受到校园的美,因为莲中的美已经深刻烙印在我们的心里,谁也无法抹去。
——这是学校图书馆蔡阿惜老师的点评。
对孩子们来说,老师的文字是一种参与、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榜样。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发现校园之美的体验中,师生之间产生了“共情”:学生们感觉到老师和他们一样,对工作生活的这个校园充满感情。这对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作用明显。
许多人将教育形容为“播种”,那么这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如何在孩子们蒙昧初开的心间生根发芽?李子朔校长以他的独特理解给了莲花中学老师们最清晰的启发与引导:以文化渗透式的体验触及孩子们的内心,引发情感,提高认识,真正实现“果行育德”——而“文化渗透式的体验”即“行”,这是果行育德的关键。
增值评价:让每一朵鲜花如约绽放
每一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无论时节早晚。孩子的“盛开”也一样。
在老师们的印象中,无论是在哪一个考试质量分析会、德育沙龙和青年教师培训会上,李校长一定都会强调同一个要求:有教无类,尊重、关注、爱护每一位发展中的孩子。
是啊,作为教师,我们都会看到由于各种原因,随着知识程度的加深,总有一些孩子的眼神会渐渐地茫然起来、黯淡下去。这让许多老师心中隐痛,却无计可施——除了用课余时间为暂时落后的孩子辅导,还能做些什么呢?而没有孩子们的自觉自愿,改变学业水平落后的现状是多么困难的事!
“再难,也得想办法!”这是李校长的态度。
在李校长看来,初中学生正处在心里转折期,他们敏感而脆弱,此时成绩对他们已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暂时落后的孩子在“唯分数为大”的评价体系里天天面对失败,因为那样无异于一种摧残。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来走路。”
李校长相信,“抬头走路”的孩子应该是阳光的、自信的、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这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莲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没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谈何品质与修养?
于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研、思考与铺垫,李校长带领老师们为莲中的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增值性”学业评价。
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学校不仅关注学生原有的发展基础,更关注其取得学业成绩的“增值”过程。各年级采用“发展等级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情况:教师需要在每学期的期中或期末考后,将每位学生的测试成绩与前阶段的“一般期望值”进行比照,计算“增值”,并评定发展等级;为每位学生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定出下阶段的“一般期望值”。
一个学生只要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大的进步,即使是后进生,如果他的学习成绩超过一般期望值,也能获得“发展优”的成绩评价和隆重表彰。孩子们在数据面前真切地看到,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变得优秀,并能从数据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一来自自身努力的成功体验是任何苍白的口头表扬都不能替代的,它极大地鼓舞了学习基础比较落后的学生。
说起来,陈紫红老师最先在她的年段尝试“增值性”评价。德育处的林老师特别清楚地记得,那天紫红老师抱了一大叠奖状来盖章,她特别兴奋地嚷道:“哇,这个学期评上‘发展优的这么多!有好些是原来学习比较弱的孩子,实在太高兴了!我要亲手为他们每个人填写奖状!”林老师后来回忆道:“那叠奖状足有一百三十多张!”
不以纯粹的终结性测试分数论成败,而是以发展、进步的程度论英雄。“增值性”评价把所有的学生放在平等的标准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尽量公平的发展机会。也许这多少会让老师们增加负担,但那也一定是甜蜜的“负担”。
为了鼓励孩子们积极进取,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在每学期结束时,组织校长、中层干部、科任教师随同班主任,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登门送奖状,真诚地肯定孩子的努力,同时进行“专家会诊”,场面令家长和学生激动不已。
“增值性”评价实施以来,老师们从中得到不少启发。有的年段把“增值”评价方式用在管理上,为各个班做“增值”评价,每个月为发展优的班级颁发“年段明星班级”奖牌,展示在教室外的荣誉栏上,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也能为班级的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
有的老师则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做“增值”评价,除了评定发展等级,还试着把孩子的历次测试的“增值”结果做成折线图,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反思学习过程。
年轻的陈老师记得,在一次期中考后,他把学生的发展等级评价表放在讲台上,孩子们一如既往地争抢着翻看自己的评价结果。在他们中,他看到了一位生性胆怯的孩子,他同样的笑容灿烂,神情活泼。这让陈老师心中倍感宽慰。
如果孩子们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学校就有责任让他们在清风雨露中如约绽放、吐露芬芳。“增值性”评价的背后,是李子朔校长和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尊重、爱与智慧,而这也正是“莲文化”的人文精神之所在。
在莲花中学,“莲文化”所蕴含的团队精神、科学态度、人文氛围、君子品质,既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莲文化”已经渗透于学校的每个方寸之地,渗透于每个莲中人的精神意识,渗透于每个教育过程之中。莲中的学子们在校园里感知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感知了文化之浩瀚、艺术之美好、创造之快乐;感知了父母之恩、老师之爱、同学之情;感知了学习的坚持与收获的愉悦;感知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而这一切,和着浓浓的“莲文化”气息,将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吐露持久的芬芳。
2009年,厦门市莲花中学成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2014年,成为福建省教育厅首批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实践基地。这是莲花中学德育卓有成效的佐证,也是对李子朔校长文化渗透式教育理念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