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析

2014-10-08 05:26苟颖萍王佳佳
学理论·上 2013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思想

苟颖萍 王佳佳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对生态文明进行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奠定了根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014-02

一、1949年到改革开放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修复因长期的战争造成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践中注意到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生态环保的主张和措施,形成了“绿化治水”的生态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萌芽,为其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倡导勤俭节约的思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毛泽东指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新中国成立的方针。”[1]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展开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这个运动成为真正的全体人民运动。提出倡导综合利用,把上家的废物变为下家的原料,才会有赢牌的机会。

2.大力提倡全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和林业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指示》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独具特色的植树造林运动。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悉心努力下,我国绿化面积持续增加,绿化率明显上升,极大地扭转了由盲目生产带来的生态恶化格局。

3.兴修水利建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江西瑞金期间就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著名论断。在毛泽东兴修水利思想的指引下,治理淮河、黄河、荆江等水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三门峡水库,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设相继开展。1958年2月,毛泽东在主持讨论三峡工程和发展水电问题时,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祖先已经烧了2000多年的煤,现在我们会用水来发电,应尽量少用煤,让煤再埋它个2000年,留给我们的子孙吧。”[2]毛泽东的话深刻蕴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指引着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4.控制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毛泽东控制人口均衡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关于“有计划的生育”这一论断,切实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需要,在解决当时中国人口发展问题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以“控制人口、计划生育”为主基调的人口观点,为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确立和实施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为以后的生态文明思想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前提。

二、改革开放到1988年的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奠基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不断发展了毛泽东生态观,形成了“协调、促进、发展”的生态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逐步形成。

1.大力发展全民义务植树。加强植树造林和林业建设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邓小平继承毛泽东的植树造林思想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并且以身作则,每年带领中央领导亲自参与植树。邓小平在会见美国驻华大使德科克时指出:“我们打算坚持植树造林,坚持它二十年,五十年。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3]通过广泛的植树造林不仅可以修复已损坏的生态系统,起到绿化祖国的作用,而且可以造福子孙,为后代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义务植树节,推动了全国义务植树造林运动的蓬勃开展。

2.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主张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生产来创造经济效益。1982年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时,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计划在那个地方先种草后种树,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会发生很好的变化。”[4]在他的指示下,我国各地纷纷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采伐力度,努力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加强法制,依靠科技的建设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通过法制来建设生态文明是邓小平的又一重要思想。1979年,我国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环保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制轨道。随后制定和颁布了多件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支撑。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科学技术,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注入了科技含量,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三、1989年到2001年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成熟时期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对我党已有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继承。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化的具体实际,对其进行了扩展和完善,形成了更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思想。

1.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对可持续发展做出科学界定。1996年在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这些都要求我们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5]1997年十五大报告中再次把我国生态问题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

2.高度重视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江泽民在报告中明确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6]这就将生态文明内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首次载入了党的正式文献之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上了一个新台阶。

3.生态国际合作的决策。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国际社会联系日益密切,江泽民及时做出了开展国际生态合作的重大决策,他指出,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和共同拥有的天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要求要切实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改善投资环境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国外有些人把污染严重的项目甚至洋垃圾往我国转移。在其思想指引下我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快速发展,有力推进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四、2002年至今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发展时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生态文明思想的纵深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将有助于推进新世纪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2.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循环经济逐渐成为新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7]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并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表明了自然生态的价值地位已经超越单纯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平台。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将建设生态文明并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要求之一,是我党的文件上第一次以一种文明形态来认识生态问题,“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保护环境的理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充分体现了我们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气候履行国际义务的战略举措。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给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使中国不断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追求,也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果,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持续发展奠定了根基。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依旧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积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40.

[2]徐岩.论毛泽东的生态环境思想[J].鸡西大学学报,2009,(2).

[3]邓小平年谱(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867.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47.

[5]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8,519.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7]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效益[N].人民日报,2004-05-07.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思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