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4-10-08 18:38彭雪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细语国风纪念活动

彭雪

翻开最近一期的《国风细语》,卷首语是钱穆先生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以过去世界文化之兴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再兴,而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读来令人心生感动,胸中巍然屹立起传承国学之责任。北京十二中国学社的师生,也是在这份“匹夫有责”的传承精神中,一届届举办着国学活动以延续传统,一年年编写着《国风细语》以撷英咀华。

艳阳高照的端午午后,踏出食堂门,循着响彻九霄的一阵龙舟击鼓,氤氲空中的几缕苇叶飘香,便能寻到国学社的端午文化纪念活动展位。身着汉服的舍长汤雪逸、副社长张鹏俊时而张罗着大家“坐”上手绘拼制的纸“龙舟”赛船、合影,时而忙碌着组织同学们竞答端午知识、发放奖品。而另一位副社长冯杉则和几位社员一起,手把手地教大家包粽子、编五彩绳。

这是最近的一次国学社活动,几位社长在一周前就开始分工筹备,在炎炎夏日中忙得汗流浃背。从他们的笑脸中,闪耀出的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喜悦及成功组办活动的自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国学社师生们心怀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在实际活动中不断吸取经验、思索创新、努力成长,才使得国学社的活动一次比一次精彩、完美。

汤雪逸同学在接任新一任国学社社长之时,在第一次反响平淡的活动后,曾写下这样的感慨:“对联无人应答,接诗无人理会。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陆续散去。大家脸上不免都有一点气馁之色。其实我也有,我的失望不比他们小。曾经有一瞬间,我觉得我是刘禅、隋炀帝、汉桓帝、汉灵帝、崇祯,李煜。我也许会是个亡国之君,把国学社越办越小,最终办成一个读书小组……”

屡仆屡起的中国文化能绵延千年不断,十二中的国学社也应该衰而复兴,延续活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学社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在社员们相互鼓励、共同策划下,国学社今年在讲座、交流等常态活动外,还联合清源服饰社、七弦书画社、手工艺社共同举办了三次大型文化宣传纪念活动——清明文化节、“诗画天青”中国瓷文化系列活动、端午文化纪念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再一次兴起了十二中的国学之风,磨练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如今,汤雪逸同学已经不再彷徨、迷惑,能非常熟练地进行活动策划、分工,并主动、高效地安排着第八期《国风细语》的收稿、审稿、编排工作了。

《国风细语》是十二中的国学社社刊,最初诞生于2007年,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编辑完成。这一百多页里,收录了一年来师生学习、教授传统文化的体会、思考与感悟,集结了国学教育所得的精华,至今已成功出版了七期,目前正在紧张筹备着第八期的编纂与出版。

田红艳老师曾开设《杜诗一窥》的杜甫诗歌专题学习课程,在研习过程中学生写出了许多兼具知识广度与思想深度的小论文,如《杜诗中的环境描写》《漫谈杜诗中的飞鸟意象》《对全能诗人的思考》等,因此,《国风细语》新开辟了一个“浊酒孤舟,杜诗一窥”的专栏,收录了二十来篇精选的学生专题研学论文,留下了他们心中的“诗圣”。

正是这源源不断从课堂、生活中流淌而来的“活水”,使得《国风细语》中凝聚了更多璀璨的思考之光。第八期中还计划增加“才辩无双”专栏,收录国学社活动中师生们针对一些历史上众说纷纭的故事和一些诗论词论的问题提出的个人见解,如“现代人写古体诗是否还应该严格依照古韵”,“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否足够经典到放入语文课本”等。

十二中的国学社及国学刊物,都承载着十年以及更长的历史,面对这份重任,国学社师生们心念的是一份使命,怀抱的是一腔因钟爱而满溢的热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细语国风纪念活动
国风·陈风·月出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候鸟
黑龙江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十四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寻找“国风少年”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我也来两圈
国风
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胜利原因论述的演变——以抗战胜利以来历次纪念活动的论述为中心
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