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霞
教学任务主要是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内完成的。可见,“上课”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同时,某些教师追求虚伪的美丽,在课堂上故弄玄虚、挖空心思,最终使语文课变得苍白、肤浅,学生失去兴趣。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真实有效。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在此,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多渠道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提高三到四倍。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开展有趣的课内活动,巧设巧引等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形象。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播放录音、展现画片,学生就会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中,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热爱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最适合于低年级教学,因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精神食粮,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手脑口眼耳齐动,使学生易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等。另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课中操,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疲劳,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一举数得。
此外,语文教师要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使学生身临其境,备受感染,激起求知欲。
二、深入钻研课本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以衡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要准备些什么呢?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教学资源——语文教科书。教师要钻研、理解文本,“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我虽然执教多年,但每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总要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难解字词,在旁写上注释;参照各种教学参考书把文章的结构分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在教本上作好标注……这样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做到了然于胸时,我才敢理直气壮地站在三尺讲台上。教学时,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却离不开手中的那本语文教科书。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指导要有效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是课堂教学仍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要求更高。老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主持人,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学的倾听者、激发者。
以朗读指导为例。我们经常看到教师设置了较多的朗读环节,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范读、引读等,不厌其烦,反复指导,示范、领读,直到这个学生读准读好为止。如果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那么这样的指导是有效的。如果这种指导只停留在形式上,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没有提高,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无效的。朗读指导如此,对话、练笔等的指导也如此。没有效果的指导往往是盲目、缺乏生命力的。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实施新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亲近文本。
四、教学媒体要实用
语文课堂教学不宜过于追求观赏价值,教学媒体的使用切忌重新潮、轻重点。诚然在诗歌教学中,配乐诵读,画面映衬,让学生在美好的视听氛围中,浸润情感是有效的,但如果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妨碍了学生对诗作的独特理解与感受,那么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多媒体课件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就像一个人为的陷阱,让人跟着它走,无法关注课堂的随机生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语文老师要树立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的意识,不受机器的牵制与束缚,解放自己的手脚,滋养学生的心灵。语文老师自身就是最好的媒体,一手好字,一张铁嘴,真实实在地贴近学生实际,使學生有所得。教师深厚的功力应该渗透在灵魂深处,一举手,一投足,一扬眉,无论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展示出一种魅力,在课堂上形成磁场,让学生如沐春风。
五、教学反思要及时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智慧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激情外,还需要智慧,如何追求课堂教学智慧呢?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实践反思。每一位任课教师对此并不陌生,备课、上课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而教师、学生、语文教材则是教师反思的三个基点。反思的目的在于强化教师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逐步成长,学会教学。因此,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要自觉反思;为了自身的发展,我们要自主地反思,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动作”。只有及时地实践反思,才能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改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教育最优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要不断思考与实践。只要我们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