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萍
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作为“人类发展的最后边疆”,非洲大陆日益成为西方大国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竞相争取的合作对象——
精彩导读
西方大国近年来重新关注非洲、加强与非洲的双边关系,其背后的主要动因在于抗衡和遏制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扭转其在非洲影响力不断下降的态势。
西方大国把对非援助当成是以自己的意志改变非洲的手段,每一笔投入都会计算政治回报。
中国与非洲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非“新殖民主义”的关系。
去年3月底,习近平应邀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同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即对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今年1月,安倍成为8年来第一位出现在非洲大陆的日本首相。而在今年5月份,李克强开启他就任以来首次非洲之旅的前夕,美国国务卿克里也开始了他的非洲闪电之行。这种被访问国高度重叠的现象,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非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1世纪已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的对比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是金融危机的重创和经济下滑的压力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政治经济治理权从美国等西方大国向亚洲等新兴国家转移;二是新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南南合作也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三是“9·11事件”之后美国调整全球战略,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显著。此时,非洲政局日益走向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并通过联合自强和自主外交,不断提高其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力。作为“人类发展的最后边疆”,非洲大陆日益成为西方大国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竞相争取的合作对象。
李克强此次访问非洲时提到了非洲堪称世界“三个一极”的思想,准确地点明了非洲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进程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
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从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博弈角度看,非洲54个国家超过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1/4,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推进国际格局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近十年来,非洲国家在有关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反对单边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正是“非洲力量”的不断上升,使得西方大国不得不正视它的存在。
非洲是全球经济和能源增长中新的一极。非洲拥有丰富且未得到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54个国家10多亿人口的潜在大市场,以及新世纪以来年均超过5%的经济增长率,使非洲被公认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成为大国竞相逐鹿的宝地。特别是近十年来,非洲探明的石油储量不断增加,出口量增幅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认为是世界石油天然气供应的“新大陆”。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非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和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不论是人类共同的“祖母”露西,还是古老的金字塔;不论是简单而韵律明快的鼓点,还是质朴而活力四射的舞蹈,都是非洲亮丽的名片。在当今世界的音乐、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闪耀着非洲文明的璀璨光芒。
西方大国在非洲仍有“非分之想”
西方大国因各自的战略目标不同,聚焦非洲的利益着眼点和政策重心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看,西方大国近年来重新关注非洲、加强与非洲的双边关系,其背后的主要动因在于抗衡和遏制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扭转其在非洲影响力不断下降的态势。这些国家多以反恐为名强化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增强军事干预力度。
美国——强化小型军事基地部署、激活“非洲司令部”。冷战时期,出于同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在非洲着重强化政治和军事存在。冷战后,美国为把非洲纳入其主导的意识形态体系,竭力向非洲国家兜售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从而干涉非洲国家的内部事务。“9·11事件”后,非洲在反恐和保证美国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急剧上升。虽然奥巴马政府在推动与非洲的经贸关系上行动较为缓慢,但自他上任以来,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和安全行动比其前任小布什时期却有大幅增加。迄今,美军已经在非洲各国建立起一个由十余个小型空军基地组成的情报网和快速反应基地,还将向35个非洲国家部署3500人的作战部队。
法国——强化对非洲的直接军事干预和再次充当“非洲宪兵”。非洲是法国在海外传统影响最深、经营时间最长的地区。作为非洲的前殖民宗主国,历届法国政府一直把维护其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特殊利益作为对非政策的核心,强调“失去非洲,法国将成为二流国家”。长期以来,法国从未真正放下对非洲的“特殊情结”。为重振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深陷欧洲债务危机的法国只有抓紧“军事”纽带。法国对非洲不断增加的军事干预唤醒了人们对法国“非洲宪兵”这一殖民历史的身份记忆。
日本——为抗衡中国的影响而重新关注非洲。2014年1月,安倍出访了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和埃塞俄比亚,成为8年来第一位出现在非洲大陆的日本首相。有日本学者表示,中国在非洲正在升格为重量级国家,而日本则是向中等量级升格。日本媒体更是直白呼吁,为抗衡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日本要以殊死的态度挽回在非洲落后于中国的影响力。
毋庸置疑,在中国的带动下,西方大国正在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非洲。但西方一些国家对非洲的政治态度仍放不下老牌宗主国的架子,大谈民主、治理等“能力建设”,常有一方教训另一方的性质,不仅带给非洲国家一些困惑,有时还会带来国家间的矛盾。对非的援助也被西方大国当成是以自己的意志改变非洲的手段,每一笔投入都要计算政治回报。这使得西方大国与非洲之间永远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中国在非洲不是“新殖民主义”
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使得那些视非洲为自家“后院”和“势力范围”的一些西方国家感到很不舒服,并把中国在非洲的活动贴上了所谓“新殖民主义”的标签。然而,在非洲的社会现实中,中国要比西方这些国家更受欢迎。那么,中国在非洲为何不是“新殖民主义”?
第一,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进“价值观外交”和“军事外交”完全不同的是,中国的对非政策强调的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开展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中国一贯主张: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的选择,是非洲国家的内部事务和应有的权利,任何国家,不应把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强加于别国。中国支持非洲国家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中国愿意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基础上,发展同非洲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二,同非洲传统的西方合作伙伴相比,中国同非洲的经济合作会给非洲带来更多的实惠。中非贸易和物美价廉的中国日用工业品为非洲人提供了买得起的商品,客观上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正是由于与中国贸易的大幅增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近年来取得了近6%的年均经济增长,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仅中非贸易一项近年来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20%)。
第三,和西方大国热衷搞“军事外交”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在非洲没有设立任何军事基地。相反,为帮助非洲国家维护和平与安全,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共派出3000多名维和人员参加了12项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驻非洲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
第四,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项目遍及全非的50多个国家,却从未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迄今,中国在非洲已经援建了2000多公里的铁路,3000多公里的公路,建了100多所学校,60多所医院,还减免了200多亿人民币的债务。从上世纪70年代的坦赞铁路到2012年初建成移交的非盟会议中心,一座座彪炳史册的宏大建筑与工程见证了中非从上世纪反帝反殖的团结斗争到新世纪发展与复兴道路上的相互提携与真诚支持。
总之,中国对非援助、投资和经贸活动的加强不仅使非洲受援国实现了外援和外资来源的多元化,增强了非洲自主选择的能力和自主决定自身发展道路的自主性,而且还增加了非洲国家的就业和税收。中非合作的共赢发展绝非一句空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中国与非洲可谓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那么,为什么西方一些国家会给中国的非洲政策戴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奥马尔·拉马丹·马普里给出了准确的回答,“某些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那是殖民主义的心态。一些西方列强让非洲沦为了殖民地,对于非洲,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殖民者心态。他们曾经掠夺了非洲的资源,所以他们认为中国人也会这么干。”
国际关系新亮点:世界最大的“包容性发展”
中非关系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不断向前发展,是因为中国与非洲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发展机遇和对外战略的重要支点。近十多年来,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00年10月设立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中非合作集体磋商机制的进一步推动。中非之间在推进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加强交流和磋商,以及国际事务上加强合作”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政治层面,频繁进行的中非双边高层互访及在国际重大问题和双边事务上的相互支持使中非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在经济层面,中非贸易额在近十年里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中国对非投资从2001年的5000万美元提高到近年来的年均1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5年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文化和教育层面,以弘扬中华文化和推动文化交流为宗旨的“孔子学院”在非洲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非洲来华留学生和各类人力资源培训班的数目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中非关系的深度发展推动了国际“非洲热”的升温和大国对非洲的重新聚焦,这有利于改善非洲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为非洲发展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也有利于世界包容性增长和发展的实现。事实上,非洲之所以能从一个十年前“无望的大陆”成长为一个当今“崛起的大陆”(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2001年和2011年关于非洲发展的封面文章标题)主要得益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之间建立的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
中国全面深入地参与非洲的发展历程及产生的丰厚成果证明了以中非合作为代表的南南合作、全球包容性发展正在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新成长之路。中非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人民的福祉,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包容性增长。西方大国要摒弃“零和”冷战思维,特别是要摘掉落后的意识形态有色眼镜、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用发展和共赢的新思维来看待新兴大国与非洲健康的合作伙伴关系。
(责任编辑: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