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省的力量

2014-10-08 12:32庄华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安生机会意识

庄华涛

同事哀叹:“这个‘八哥一般的孩子,让我怎么能安生上一堂课啊!”

这个“‘八哥一般的孩子”我见过,并且给他上过一节课,印象挺深的。不管老师说了什么,他总会按自己的思路接上话茬,或表示不屑:“切,这算什么啊!我那次……”或表示赞同:“是的,就是这样的。我那次……”总之,任何话题他都会旁若无人地引到自己身上,然后滔滔不绝、自言自语地将想说的表达出来,直到下一个适合他接腔的话题出现。

同事的哀叹,我还是颇为同情的。这样的学生,放哪个班都不会让老师省心,不仅干扰老师的思路,也会影响同学的学习。制止他?估计很难让他消停几分钟的,这点,在同事的哀叹声中也可以明白,要是有办法,同事也就不会这样烦恼了。

是的,学生上课爱表现自己,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最少,说明他还在意自己。爱说话更不是什么缺点,喜欢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升他们的思考深度。可如果一个学生太过于表现自己,总将话题向课堂之外的方向引,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课堂交流,毕竟还得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主线,并不是想聊什么就聊什么的。

学生这样急着表现自己,背后会有种种因素,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爱表现的学生通常都有两个比较接近的原因。一是这些学生非常要强。正因为要强,他们才会不顾课堂的要求,不顾同学与老师的不满,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同时,这些学生的内心又常是自卑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没能表现出很优秀的某一方面,也就很难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为了能够引发别人的关注,哪怕是老师批评、同学责备他也不在乎。对他们而言,这样的负向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既能使别人关注自己,又能为自己成绩不理想找到备用的借口。也就是说,他们可能迷恋上这样的方式,既保护了自己,又给了外界一个交待。

只是,这样的做法意味着这个学生缺乏自省意识,从而缺乏责任感,缺乏上进心,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逃避心理,也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忘记与真实的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

那么,教师怎么才能让自己“安生上一堂课”呢?我想,这时,需要教师换个思路,给学生适当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从而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积极的体验,从而产生自省意识,并进而在言行上能有所转变。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宽容,更需要在课堂之外的时间里,能够关注学生。这样,既不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也不会对学生形成负面的影响。

我班也有这样的学生,当发现他有了这样的苗头时,我与他深入地交流、沟通了一下,承诺他只要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言行,就可以优先得到发言的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每节课有五次之多,但如果他随意接话题,过于活跃,这样的发言机会将会被减去。

开始时效果不大。但我并不着急,而是每每见到他时,都会很热情地招呼他一下:“今天能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吗?”他也会笑眯眯地回复一句:“今天争取每节课能有五次发言机会。”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在意能有几次发言机会,而是需要感受教师对他的关注与在意。久而久之,课堂上的他就安生多了,虽然偶尔还有想表现自己的动作,但只需要我将指头往嘴唇上一贴,他就会有所收敛。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有了自省意识,不想成为我批评的对象及同学责备的对象。又有哪个学生不愿得到正面的认可,非得靠着负面的评价来吸引关注呢?感受到了足够的关注与认可,他也就产生了改变自己的意识,获得了改变自己的动力。

因而,面对学生课堂上的插话,教师需要的不是哀叹,而是宽容,在宽容的同时多反思现象背后的原因,多想想以什么方式来教育学生更科学,怎样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省,带给学生应有的改变。

编辑 江泓

猜你喜欢
安生机会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给进步一个机会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基于“双生花”视域下《七月与安生》的叙事策略与自我表达研究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没机会下手
同一体的两面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