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女孩如此暴力

2014-10-08 19:53黄文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攻击行为

黄文静

〔关键词〕儿童早期经验;人格发展;攻击行为;个案辅导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中,儿童早期的心理创伤会一直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在生活中,个体的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人格发展扭曲,都能在童年的经历中找到原因。

案例陈述

一周前,某班主任找到我,向我反映了一件令他非常头疼的事情。他的班上有一名女生小燕,非常喜欢欺负同桌和周围的同学。只要同桌不小心把她的东西碰掉或者胳膊超过“三八线”,她就会很生气,掐人、咬人,甚至用剪刀剪人衣服,撕别人的书,这次甚至把同桌的胳膊划了个大口子。换了几次同桌,现在班里已经找不到人愿意和她坐一起。我和班主任约好,本周的班会课带小燕到咨询室,我们聊聊。

班会课前,我早早地坐在了咨询室,等待小燕的到来,想象着将看到怎样一个“小太妹”般的女孩。小燕走进咨询室时我吃了一惊。她个子小小的,一头长发,长得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很柔弱,眼神里甚至有点胆怯,怎么也不能让人把她跟暴力、打男生这些联系起来。

我给她倒了杯水,让她坐下来。本想绕开这次打人事件先谈谈别的,没想到她却很直接,一坐下来就主动说:“老师,其实我很早就想过来找您,一直没有勇气过来,没想到今天这样子过来,您是不是觉得我是个坏女孩?”

我告诉她:“在你来之前,我对你有过种种猜想,但现在真正看到你,我相信你这么做一定另有

原因。”

“您知道班主任为什么让我来找您?您不觉得我很让人讨厌吗?”听了我的回答,小燕怀疑班主任是否告诉了我她的情况。

“班主任把你的事情大致跟我说了一下,但我希望听你来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想了解小燕暴力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希望她能感受到我的真诚与亲切。

小燕看看我,眼里流露出愧疚:“我简直创造了班里的记录,开学两个月,我已经换了三个同桌、一个前桌,其中有两次还是人家家长找到学校来要求班主任换座位。这让班上的同学都很讨厌我。”说到这,她低下了头,不再看我,“班主任说,同桌和前面的同学都反映我不讲理,暴力,喜欢打人。其实每一次换同桌,我都很想与他们和平相处,但一有情况发生,我就控制不住自己。”

“一有情况发生是什么意思?”

“比如同学碰掉我的笔或不小心挤到我,还有就是前面的同学把脖子伸得长长的,挡住我看黑板。这次和同桌打架就是因为前面的同学总挡着我。”

“和同桌打架跟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关系?”

“本来是前面的同学挡住我看黑板,我很生气,于是拿中性笔在他外套上画了几道,前面的同学没感觉到,但同桌竟向前面的同学告状,我当时很生气,拿着美工刀想把同桌的衣服划破,没想到把他的胳膊划伤了。我总是这样控制不住自己。”

她的表述和班主任介绍的情况差不多,但我听出了她表述中班主任没有提到的一点,那就是她反复地说“我控制不住自己”。同学之间有矛盾本来很常见,高中的孩子一般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一有矛盾甚至因这么一点事就大打出手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偏差无一例外地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的创伤性经历。对于小燕,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她今天的攻击行为?

“小学的时候和同桌相处得好吗?”我想知道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子的。小燕又一次低下了头,沉默了很久,再抬起头时,眼里挂满了泪水。我抽了几张纸巾,递到她手上。她擦干泪水,深吸了一口气,给我讲了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

“小学时,同桌小坤个子比我高,学习成绩全班数一数二,长得也很讨人喜欢,是老师和家长心中的好孩子。但我们坐在一起时,她经常神不和鬼不觉地用力掐我一下,踢我一脚,还借走我的东西不还。我跟老师讲,老师因为我成绩不好,根本不相信我,还把我批评了一顿。本想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但爸爸做生意不顺利,爸爸妈妈那时总是吵架,学校的事我还哪敢说。所以我从小就明白‘人善被人欺,一切要靠自己。我在书包里常备着剪刀,别人欺负我我就坚决回击,即便是男生我也不示弱。”

了解了小燕如此强悍的原因,我对她说:“是啊,一个人内心背着那样的伤痛,身边应该保护你的人又没有及时帮助你,确实很让人伤心,很不容易。现在你长大了,看着过去那个弱小受人欺负的自己,你想对她说什么?”

“要勇敢,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她强忍着泪水。

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尔德、米勒的“挫折—攻击说”认为,人遇挫折后必继之于攻击反应。小燕因童年与同桌不愉快的经历而内心受挫,又因为当时家长、老师没能及时干预导致现在与同桌相处的一些行为模式产生偏差。

要想改变小燕的现状,首先得让她认识到暴力或许能暂时保护自我,却并不能让自己快乐;然后消除她的挫折感,让她感觉到现在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

“现在应该没人敢欺负你了,你感觉每天过得快乐吗?”

她看着我,无力地摇了摇头:“现在虽然没人欺负我,但我在班上没有朋友,成绩也一塌糊涂。我也不想这样,想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但我害怕再次被欺负。每天都这个样子,我内心很痛苦。”

我向小燕保证她不用担心再像小学时那样被欺负,以重建她从小就缺失的安全感,也希望她能与同桌更好地相处,对同学多一分谅解,遇事多一分思考,少一点冲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接纳她,才会有朋友,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暴力只能换来大家对她的疏远。

听了我的话,小燕也答应我以后会多与同学交流,遇事会克制自己的脾气,对他人多一分谅解。

一个月后,一天偶然遇到小燕的班主任,班主任告诉我,小燕和她的新同桌处得还不错。在班上,小燕变得开朗了许多,经常和同学一起玩,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写作业。虽然偶尔还会有一点小脾气,但她能很快克制住自己了。

案例总结

有时候,孩子们的内心受到周围人,包括家长、老师和同辈人群的伤害,如果不及时化解,特别是在孩子很弱小的时候,这种伤害被长期积压在心中,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和老师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地保护自我。

(作者单位:湖北省云梦县云梦一中,孝感,432500)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攻击行为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不想读书的中职生
爱哭的男“黛玉”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