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

2014-09-30 09:20朱秀红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上台名著讲故事

朱秀红

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应用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学科,说到底,语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用的一门工具课,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随着电视、电脑等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度摄入,导致了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农村孩子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情况更糟,他们能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的知识更少,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更差。新生开学第一天,我让学生以《这就是我》为题上讲台自我介绍,很多学生上台后,几乎千篇一律的说:我叫某某,今年十几岁,家住什么地方。只有几个学生还加上自己的爱好等。多数学生作文不能表达顺畅,更不要说文采了。部分学生甚至连一篇课文都不能流利的读下来。问到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多数学生摇头:“不知道,没听说过,没看过”。一次考试,一道名著填空:《红楼梦》中最有才华 的女子是——有学生答贾宝玉,还有很多学生空着,不会做。让老师们大跌眼镜。

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消除学生对图像的过度依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呢?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等,我还利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让一两个学生讲个小故事。起初,学生们都不敢上台,要么上台了声音也很小,三言两语、结结巴巴。我就让学生每个星期提前准备好一个小故事,采用轮流和随机点名的方法上台演讲,讲得好的有奖励,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要讲好故事,就促使他们每个星期必须要阅读课外书籍,刚开始,有的学生拿着书念,我要求他们必须自己讲,不能照书念。这样,为了准备好故事,很多学生把要讲的故事提前摘抄在一个小本子上,每天读一读,乃至背下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听记的故事越来越多,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锻炼了学生胆量,培养了表达能力。

通过讲故事这种形式,学生上台的机会多了,胆子也渐渐大了,能声音洪亮、生动形象的讲述。我班胡玉龙,第一次上台演讲时,涨红了脸,紧张得不敢看同学,一个故事,讲了几句就吓的忘了。现在他不但经常举手发言,讲故事时,绘声绘色,有时还加上一些表演动作,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晚会上,几个同学还把“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等名著故事和寓言故事编成情景剧,在班上表演。现在许多故事同学们都能耳熟能详。

(三)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课前三分钟讲故事这种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所讲故事,有成语故事,有名著故事,有寓言故事,还有关于名人勤奋读书的励志故事等等。在每一个星期结束时安排好下一个星期的故事内容 ,这样学生通过搜集故事,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积累了写作素材,作文也就不再空洞无物了,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之,故事虽小,作用却很大。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将会不断地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枣阳八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上台名著讲故事
上台说汉服
国外名刊名著
班长上台(节选)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讲故事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听妈妈讲故事
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