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瑛
内容摘要:非范畴化是相对范畴化而言的。原型作为范畴化的典型成员,可以体现某一范畴的特征,而非范畴化的成员,则不体现原型所具有的所有的典型特征。非范畴化的语言与原型语言特征不同,在理解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因此在翻译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译。本文在变译理论指导下对非范畴化语言的翻译进行探讨。
关键词:非范畴化 变译理论 原型
1.引言
非范畴化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涉及语言变化,另一方面涉及认识方法。在语言研究层面,我们将非范畴化定义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成员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在原来范畴和它即将进入的新范畴之间会存在模糊的中间范畴,它们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也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刘正光,刘润清,2005)对于非范畴化的语言,我们不能将其归于原有范畴,也不能用原有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应结合语境,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变译。
2.非范畴化语言的变化特征
刘正光(2004)将非范畴化总结为以下特征:语义抽象或泛化,形态分布特征逐渐消失或中性化,功能发生转移。非范畴化语言失去了原有范畴的特征,获得了新特征,本文这些新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2.1非范畴化语言语义层面的变化
非范畴化语言在语义层面发生的变化比较显著,语言的语义从一个意义转换为另一种意义。例如:
(1)a.不象你们年青人讨了老婆就死死地把她守住,看得象宝贝一样。(巴金《砂丁》)
b.她很宝贝她的洋娃娃。
在(1a)之中,“宝贝”作为一个名词,代指我们常用的语义,指的是珍奇的人或物。而在(1b)中,“宝贝”由我们常用的名词转换为了动词,语义因而发生了变化,从“珍贵少有的事物”意思变为“珍惜”。(1b)中的“宝贝”作为非范畴化的语言,发生了语义的变化。
2.2非范畴化语言语法层面的变化
非范畴化语言相对于原有范畴在语法层面发生了变化,体现在语言的句法和词法的变化,即句子成分的变化和词类转换。 如:
(2)a. That novel interested me.
b. Interested in the novel, I began to read it.
c. The interesting novel attracts me.
(2a)中的“interested” 具有时态、语态与单复数等动词具有的典型特征,在句中作谓语。而(2b)和(2c)中的 “interested”失去了原有动词的典型特征,成为了非范畴化的语言。(2b)中“interested”为分词形式不再受人称与数的限制,在句中作状语。(2c)中的 “interesting”由动词转换成了形容词,在句中作定语。
针对非范畴化的语言特征,我们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其进行处理。
3.变译理论依据
本文在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的指导下对非范畴化现象的语言进行翻译。变译的变通是为了满足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而对原作灵活变动的行为。所谓变译,是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黄忠廉,2002)
变译是相对于全译提出的。所谓全译,指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转化为译语以求风格极似的翻译活动。而变译与全译相对而立的依据是翻译中对原作保留程度的完整性。由此可知,变译是非完整性翻译,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仿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变译包括12种方法,即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阐译、译写、参译和仿作。(黄忠廉,2011)由于非范畴化语言不同于原范畴的语言,应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因此本文选择以变译理论为指导,对非范畴化语言的翻译进行分析。
4.变译理论指导下的非范畴化翻译
针对非范畴化语言的特征,本文采取了以下几种变译方式对其进行翻译:
4.1编译
黄忠廉(2004:58:)认为编译是再现精华。对非范畴化语言进行编译,以使其译入语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原文的意义。例如:
(3)a.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onfucius said: When you see a good person, think of becoming her. When you see someone not so good, reflect on your own weak points."
b.你还真挺本事,愣把他给说服了。
You are indeed talent to persuade him.
c.我们的局长很个性。
Our director has a strong character.
d.哪里的话!哪里的话!唉!今天太运气了!(《围城》)
You flattered me! I am so lucky today!
在例(3a)中,“贤”字由形容词有才能的转化为了名词有才能的人,因为在翻译的时候要按照句意将其恰当的翻译成了对应的意思,将“不贤”一词进行了编译,没有直接将其翻译成没有道德才华的人。在(3b)中,同样也将“本事”一个名词转化为了形容词,翻译时将其翻译成了有天赋才能。在(3c)中,“个性”一词也由名词转化成了形容词,在翻译的时候对其进行改编,将其翻译成了有强烈的性格。在(3d)中,“运气”一词也属于非范畴化,运气作为一个名词,不能作定语,而在此处,变为了一个形容词,在翻译时转化成了如此幸运。endprint
由于编译法较为灵活,其很好的概括了原文的重要意思,传递了原意,避免了死译。编译法对于非范畴化语言的翻译是适用的,能体现语言特点,重现语言所要表达的信息。
4.2改译
在改变之中,有对形式的改变、内容的改变和风格的改变,这种有译有改的创造性地译介国外作品的方法,我们叫它“改译”。(黄忠廉,2004:271)改译是地道的归化处理手段,是为了满足特定层次特定读者的变译方式。(黄忠廉,2002:149)作为一种归化手段,改译的使用可以更好的使译入语读者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避免误译和误解。例如:
(4)a.他长得太奶油了。
He is not macho.
b.我们俩是铁哥们,至今关系仍然很铁。
We are real pals,up to now we are still best friends.
c.跑关系
secure advantages through pull or influence
d. 不能感情用事。
We cant act too emotional.
e.这样回答问题,太公式了吧!
Its too conventional to answer the question like that.
f.她的书非常悲观,非常灰色,偶然有一道彩虹出现,也是昙花一现。
Her book is full of pessimistic and gloomy thought. Though there are positive ideas, theyre only a flash in the pan,
g.洪达不够朋友。
Hongda is not a loyal friend.
h.诸葛亮舌战群儒
Zhu geliang has verbal battle with scholars
在以上例子中,本文运用了改译的方式,将其原有的内容、形式和风格进行了改变。在(4a)中的“奶油”一词,由原本的名词转化为了形容词,在翻译时,将其原本的内容转化为了没有男子气概。(4b)中的“铁”也不是指的原本的钢铁的硬度,而是一种隐喻,喻指的是关系很牢固,不容动摇,因此在翻译时忽略了铁的本意,而将其改译成了好朋友。同样,跑关系的“跑”指的是寻求、维护关系;公式指的是按套路出牌,没有新意,不加自己的主观想法;够朋友指的是朋友忠诚;舌战也不是用舌头打仗,而是打口仗。在以上的非范畴化语言的翻译之中,要避免直译,应根据句子的本意,进行改译,使得原有的意义能充分表达传递出来,更利于读者听者的理解。
4.3阐译
阐译是在译文中对原作内容直接加以阐释的变译活动。(黄忠廉,2004:307)阐译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用的翻译加注法,而是在文中以自然的方式阐释了语言原有的含义,减少了读者阅读时产生的迷惑,也不会像加注法一样给读者阅读带来不便。这种翻译法对于非范畴化语言的翻译特别有效。(例略)
5.结束语
非范畴化语言处于一种模糊的不稳定的状态,在翻译时必须首先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翻译。从上文的分析能看出,在变译理论指导下,变译、改译和阐译法能灵活的翻译非范畴化语言,体现文章原有的含义,达到交际、传递信息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