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小把戏

2014-09-30 15:13蒋丽萍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把戏蚕豆莲子

蒋丽萍

【练一练】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首先,文章描写的是作者真实的生活。为了抒写对奶奶的感情,作者选择了一些很草根、很生活化的片段,都是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

其次,作者写了很多琐细的生活片段,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奶奶的爱与怀念。文章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情感,一个个细节体现出奶奶对“我”的疼爱,同时也流露出“我”对奶奶的爱与怀念。

因为事真情切,所以用不着涂脂抹粉,也用不着声嘶力竭,自然清新的语言为文章更添一份感人的魅力。希望大家能慢慢品读文章,体会萦绕其中的浓浓亲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我的童年是和奶奶一起在乡下度过的。那时,一心参加大跃进的爸爸妈妈被我扔到了脑后。人要问我:“你是谁的小把戏?”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我是奶奶的小把戏!”

奶奶全用乡下的一套打扮我。桃红色的丝线扎住我的两根小辫子,线长,扎得又紧,拉得眼角都往上飞,现在想来,就像京剧演员勒了头似的。冬天,穿一件桃红底子、粉红花、绿叶子的褂子。褂子长得遮住了屁股,奶奶说:“布结实,要多穿几年。”有一次,妈妈寄来一块红黑白相间的格子花布,说是让奶奶给我做条裙子。奶奶没见过裙子,结果给我缝了一条齐膝的短裤。后来,我穿到上海,把妈妈笑死了:“这孩子,土样!”于是,我朦胧地感觉到城里人和乡下人在审美上的分野。

每天清晨,我一睁眼,就要和奶奶进行一番关于今天天气的对话:

“奶奶,今天什么风啊?”

“西南风。”

“咯是好天啊?”

“是的。太阳都上窗了,起来吧?”

我问得庄严,奶奶答得严肃。乡下的一切,全和天气有关,因此,乡下人就比城里人更关心天,还煞有介事的呢。

晚上,日头一下,我就和奶奶一起把鸡赶进窝,早早地闩上门,睡了。有一次,一只母鸡没进窝,我们就睡下了。只听见门外有“咯咯咯咯”的叫,奶奶赶紧下床开门,放它进屋。多少年后,奶奶还说:“这个鸡,灵哪,和家里养的孩子一样。”

对我来说,这种日出而起、日落而歇的作息制度以后再也没有实行过。

奶奶以她所有的能力使我幸福。煮菜饭,她舍不得多放油,滴几滴香油在小酒盅里,放在饭锅里蒸,吃饭时,这点香油就全拌在我的碗里。

夏天的晚上,蚊子多,帐子里又热,奶奶就驮着我,从庄子这一头踱到那一头,不时停下来和那些正在乘凉的本家亲戚说上几句话,但绝不多说,怕站久了,蚊子会停在我的身上。有时,奶奶就一边驮着我,摇着走着,一边哼些民谣。有一首,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蚕豆花开紫兜兜,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要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这首民谣包含了多么深刻的历史内容,我是一点儿不知道的,只觉得奶奶的声音轻轻的、软软的,我的头也渐渐像个小皮球一样在奶奶的背上滚来滚去。

奶奶不光要带我,还要下地。所以,我除了得到特殊的宠爱外,又得到了空前绝后的自由。除了吃饭、睡觉,一天都在野地里玩儿。

那时,我和庄上几个孩子老拿着根长竹竿,不是去打桑葚,就是去打青杏子。现在想来,也不知道这些树属谁家,但所有权这个概念却老早就钻进我的小脑袋了。一竹竿上去,打下一批战利品,匆匆拾起,便呼啸着逃跑了,绝不在现场侵吞赃物的。

在奶奶眼里,我的一切举动都是值得嘉奖的。有一次,奶奶煮了一锅蚕豆菜粥,趁她下田栽秧的机会,我端了条小板凳,攀上了锅台,尽全力移动了那沉重的锅盖,专心致志地用手在锅里捞蚕豆吃。住在后院的堂哥哥从窗里看到了我的创举,奔到田头去告诉奶奶,想不到奶奶乐得大笑:“这孩子,法子真多,灵哪!”以后,等我成了个懂得害羞的大姑娘了,她还逢人便用这件事来证明我的聪明能干,每次都使我好不脸红。

奶奶是我的保护神,一旦我遭到别人的侵犯,她便大兴问罪之师,直到替我报仇雪恨为止。

庄上有个女孩儿叫双莲子,和我同岁,却比我长得高大。不知她怎么无师自通地懂得了弱肉强食的道理,动不动就欺负比她弱小的。人一蛮横,就有人怕,连男孩儿也让她三分。有一次,我被她打哭了。

我流着眼泪,喘喘地告诉奶奶。奶奶一听,拉起我就直奔西头双莲子家,一路上还响亮地对人说:“这还得了!双莲子打我家小萍萍了!”奶奶这是表明她师出有名。到了双莲子家,只见双莲子缩在她奶奶的身后。她奶奶客气,推出那个小罪人说:“二娘娘,双莲子打小萍萍,你就打她吧。”奶奶果然上前,在她头顶上清脆地一击,还补上一句:“叫你下次还敢欺负我家小萍萍?!”双莲子爆发出一阵高亢的哭声,我立即破涕为笑,牵着奶奶班师回朝。

许多年后,我才对那清脆的一击产生了怀疑,手掌和头的接触是断不会发出这样的声响的,奶奶一定是在拍自己的巴掌!

奶奶欢喜我,有时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有一回,奶奶上集去,十里路外的外婆派人来接我去住几天。等奶奶从集上回来知道后,拔腿就赶来了。外婆客气地请她吃饭,并陈述要接我去住几天的理由。奶奶吃完饭,便把我领走了。路上,她还对我说:“外婆家住不得,她连胡萝卜都洗不干净。”在外婆家,我没吃过带泥的胡萝卜,但因为奶奶接着说了她从集上给我买来的糖荸荠如何之美妙,我便兴冲冲地跟着奶奶往回走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下这段文字,奶奶已经离开了好几年。我只觉得,我愈来愈想重做一次奶奶的小把戏。

(1) 作者用“奶奶的小把戏”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2) 这篇文章选用了哪些材料?在选用和组织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3) 文章写奶奶夏夜驮“我”散步时哼唱“民谣”,有什么作用?

(4) 文中加点的词语“空前绝后”“报仇雪恨”“班师回朝”在用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5) 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 ①有地方色彩,江浙一带叫小孩子为小把戏,表示喜爱;②生动别致;③表现“我”对奶奶的贴心,以及奶奶对“我”的疼爱。

(2) ①奶奶把“我”打扮成乡下小姑娘;②日出而起,日落而歇;③“我”在野地里自由地玩,用竹竿打果子;④“我”在锅里捞蚕豆吃,反受奶奶嘉奖;⑤奶奶保护“我”,“问罪”双莲子;⑥奶奶不近人情,把“我”从外婆家领回。

特点:①题材真实,都是“我”的亲身体验;②选材丰富,体现“形散”;③聚焦“奶奶的爱”,体现“神聚”。

(3) ①丰富文章内容;②增添人物情趣;③体现奶奶对“我”的爱。

(4) 三个成语均属大词小用。效果:准确地表达“我”此时此地的内心感受,有幽默、俏皮感。

(5) ①开头和结尾文字都十分简洁,开头入题快捷,结尾收束紧凑;②开头点出题目“奶奶的小把戏”,结尾用“我愈来愈想重做一次奶奶的小把戏”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又富有变化;③反复强调“我”是奶奶的小把戏,体现“我”对奶奶真挚的爱和深切的怀念。

猜你喜欢
小把戏蚕豆莲子
四面体小把戏
莲子去心还是不去心?
蚕豆花开
儿子的小把戏
且将蚕豆伴青梅
蚕豆大嘴巴
“小把戏”添活力
——小学中低段音乐妙趣课堂活动设计策略初探
莲子飞上天
莲子超市
基于蚕豆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