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海外拓展方式研究

2014-09-30 06:08王征
创新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

文/王征

实行海外拓展,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利用全球资源提升企业规模实力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国内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增加国民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以跨国公司模式实行海外拓展,即企业将加工生产、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不同环节跨国界进行重新配置,通过企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更好地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探索以跨国公司模式助力企业海外拓展的新路径,能够推动我国企业有效拓展全球生产空间,获取和掌控国际高端要素,增强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做大做强。

基于跨国公司模式的企业价值链构成

企业远离总部,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采购、营销等职能部门,是跨国公司典型的组织表现形式。在跨国公司模式下,企业基于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将总部、生产基地、职能部门等各环节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进行空间布局,以图最终实现总体利润最大化。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了扩大国际市场、降低制造成本,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和销售网络,将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布局在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较为低廉的国家,而企业总部依然操控着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附加值较高的环节,也就是通过企业内部构成的地域性调整,在全球不同资源禀赋地区实现价值链的优化布局。并且,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扩张和全球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已经实现国际性生产经营的企业还需要设立专门的事业部门来管理海外采购、结算、研发、设计等专项业务,以职能部门跨疆域发展的模式加强海外业务整合。当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扩大到一定规模后,跨国公司通常会在所投资国家设立投资与管理决策部门,通过“全球化布局+区域化经营”的战略模式,实现国际性的资源优化配置,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统筹各生产基地、分支机构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更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供应链体系。

我国企业以跨国公司模式海外拓展的可行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是衡量国家经济开放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家取得国际竞争比较优势,赢取全球资源红利的重要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了跨国投资和对外贸易,英国、荷兰、美国、德国、日本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扩张都有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还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革命导师在这里论述的,其实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愈来愈多的国内企业具备了海外拓展发展的能力,于是纷纷向海外拓展,开始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布局海外研发机构

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逐步深入,愈来愈多的企业认识到,全球性经营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还在于雄厚的研发实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水平已经成为决定跨国公司生存与发展能力、跟上全球技术革命潮流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重视在全球获取研发资源来支撑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各类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的设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中国创新性企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认定的55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中,计有68家企业共设立了106处海外研发机构,其中大多数海外研发机构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建设的,其中又有大约1/3是2008年以后建成的。一些创新型企业则更加注重研发机构的全球布局,力图借助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与研发资源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跨国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主要有三种途径:①构建全球协同研发体系;②优化全球研发资源和研发成果的再配置;③推动全球研发互补和供求对接。企业可结合自身市场开拓与全球生产布局的需要,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合作等方式,拓展海外研发机构,加速研发国际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另外也可以通过建立技术联盟等方式,与研发水平先进的海外合作伙伴实现技术资源共享。

设立地区总部或投资性公司

从跨国公司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跨国经营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多数跨国公司一般会采取“全球化布局、区域化经营”的发展战略。由组织结构来说,在一定区域内会形成分散、多头的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公司内部的竞争,不利于跨国公司总体上的管理,也会影响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而从业务整合角度来说,发展环境的变化会促使跨国公司调整全球战略,从而其分散在全球或某一地区的业务也需要重新加以配置和调整。这样,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它是肩负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决策管理、业务整合等重要职能的首脑型分支机构,作用比一般的专项分支机构要大。设立区域性总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更好地统筹企业所在国企业内部各子(分)公司之间的关系,拓展业务领域,更有效地实施企业全球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地区总部可以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运行,有助于跨国公司实施本地化战略,它通常作为企业海外经营战略决策者、市场开拓者和组织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对采购、营销、研发等诸个环节的组织与整合,实现跨国公司的一体化经营。

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新建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跨国并购等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日渐活跃。随着企业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愈来愈多,必然要求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和营销网络。因而,建立地区总部或投资性公司,将促使海外投资企业优化全球布局,提升国际经营管理能力,加速推动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实施。

打造全球供应链网络

在供应链的功能网络中,核心企业可以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实现在加工、包装、运输等生产经营环节中的产品价值增值。在跨国公司模式下,构建区域供应链网络,有利于海外投资企业实现对全球资源的有效控制和优化配置。这种模式是企业开展全球性生产经营布局的高级形态,对于提升企业在全球生产体系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和提高企业全球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供应链网络,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整合利用全球资源的实力和能力。从具体操作层面上来看,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公司模式建立自己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乃至地区总部等分支机构,整合和利用国内外供应商、中间商、合作伙伴等资源,以跨国公司模式构建包括全球研发、生产、物流、销售、运营等多环节的供应链网络体系,实现规模扩张和市场拓展;同时也可积极介入跨国公司供应链体系,增强企业与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源、信息和市场,更加直接地进入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网络,迅速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海外工业园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到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外需萎缩、贸易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量中小制造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不断增大。大量企业开始“抱团”从事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以建立海外工业园区的模式实现集群式的海外拓展。与传统制造业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的海外投资模式相比,通过将生产加工部门集群式输出到原材料、人力成本较为低廉的地区,不但能够实现企业间的信息、技术、服务等专业化资源的共享,而且尤其适合中小企业降低海外投资门槛,提高化解海外风险的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建立海外工业园的模式能够给企业总部所在地政府带来更多的海外投资和就业机会,因而这种投资方式更加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和青睐。

目前,我国企业在境外建立的工业园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类海外工业园区通常以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众多上下游中小企业依托大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通常具有紧密的垂直分工与合作关系,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配套的需求形成了中小企业海外拓展的直接动力。第二类是中小企业集群型园区,此类园区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各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配套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第三类是平台型海外工业园,此类园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产业地产运作经验的产业地产商投资卉发,面向国内有海外投资意愿的企业招商,同时为入园企业提供厂房、办公楼宇、员工宿舍等一站式定制化服务。

企业进行海外拓展的对策

目前,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处于扩张时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企业在海外拓展的道路依然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风险。针对企业以跨国公司模式海外拓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主要障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策研究和创新。

一是应健全法律体系。为规范和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经营与投资活动,有关部门已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如商务部颁布实施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外汇管理规定》等,在优化企业海外投资环境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现有法律法规一般重在监管,在保护和促进方面则略显针对性不足,与国际法规的接轨程度不高,这与我国企业大量海外拓展的形势以及企业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在健全境外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对海外经营活动的法律指导,建立和完善海外经营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为企业海外拓展营造宽松、稳定、健康的法律环境。

二是加强政策创新与企业培育。我国实施海外拓展战略以来,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包括简化境外投资审批程序、放松外汇管制等。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参与国际贸易机会的增加,支持企业海外拓展的先关政策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建议结合国内不同类型企业海外拓展的实际需求,出台产业培育、税收支持、服务平台建设等一揽子政策,将打造龙头跨国企业与加强中小企业政策扶持相结合,加大对自由品牌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区域总部等职能机构,鼓励企业建设海外工业园和对外贸易合作区,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目前我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对外投资的融资渠道以公司自有资本和银行借款为主,海外融资通常缺乏信用基础,融资时经常遇到贷款门槛高、额度少、利率高、期限短等障碍,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资金压力很大。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海外拓展相关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在海外布局业务网点、拓展业务领域,不断完善企业海外投资征信制度和担保制度,鼓励企业设立海外投资基金等。

四是建立企业海外风险防控体系。随着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快速发展,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安全风险也接踵而至。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海外投资风险、保障企业海外投资安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另外,我国加快实施企业海外拓展战略,还应加强企业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考核。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