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014-09-29 11:26冯大勇白毅峰苏小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30期
关键词:浇筑施工问题温度控制

冯大勇 白毅峰 苏小涛

摘 要:目前在我国的建筑领域内,建筑工程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比例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城市建筑开始逐渐向空间发展,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需要承受更大的荷载;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步,这些都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本文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对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帮助企业更好的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提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施工问题;混凝土开裂;原料选择;浇筑;养护;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应用于高层楼房基础、道路桥梁桥墩和大型设备基础等,可以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更加坚固,为建筑物提供更大的抗震、抗击强度,由于混凝土的可模性及相对的性价比,因此受到了建设单位、设计部门的广泛欢迎。如今,以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主体基础结构的高层建筑比比皆是,大体积混凝土都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想要保证混凝土建筑的质量,就必须要从施工的各个细节处入手,将施工质量问题降至最低。

1 施工特点和常见施工问题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对建筑基层的稳固性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之所以特别称之谓大体积混凝土,一般是结构厚度大于800mm,混凝土量大,由于混凝土结构暴露在外部的表面积很小,加之水泥水化热较大,以至于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容易发散,易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应力变形。如采取控制温度措施不当,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极易使混凝土出现酥烂、崩塌现象。

2 施工前期的各项具体技术操作

2.1 前期设备和施工准备工作

与其他施工不同,混凝土施工时要注意混凝土的调配和运输时间。如果时间控制不好,就会使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因此,在施工前期就要根据施工的需求提前准备好施工中要使用的浇筑设备和运输车辆,原料运输时要严格控制运输时间和距离,提前对材料堆放的场地进行清理和整理安排,尽量减少运輸时间并保证环境中的温度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原料供应和运输的时间安排要准确,以保证施工过程不会由于原料供应出现问题而导致施工过程中断。

2.2 选用高质量的混凝土配制原料

原料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素,选择高质量的原料会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混凝土原料主要包括骨料、胶结材料和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及外加剂。骨料通常分成细骨料和粗骨料,颗粒级配相宜的骨料,可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密实度。砂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细度模数应为2.5-3.2范围内的人工砂。粗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抗压强度满足要求且针片状颗粒含量4%左右,粒径为10-20mm的碎石。选择水泥的标准是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其水泥标号、安定性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不得采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选用应符合GB/T1596-2005标准规定的优质粉煤灰。外加剂可选用抗裂防水型聚合物纤维膨胀剂及掺入等级符合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粉。通过采用矿粉和粉煤灰双掺技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早期水化热。

3 浇筑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3.1 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在浇筑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依据每车出厂时携带的发料单据对混凝土标号、坍落度、出厂时间、数量,由专人按程序验收,并重新进行坍落度检测。

3.2 混凝土的施工应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在浇筑过程中,严禁操作工人随意加水,防止混凝土因水分蒸发引起的毛细孔的增多而产生渗漏现象,同时减少浇筑过程中出现袍浆。

3.3 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工作质量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振捣时,采用“斜面浇筑,薄层振捣,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原则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的留置施工缝。每层砼的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振动棒要快插慢拔,避免漏振或过振;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避免裂缝的产生。振捣工作的时间要控制适当,过长的振捣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离析而产生裂缝,一般只要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即可停止振捣就可以了。

3.4 混凝土养护。

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施工中经常被忽视,然而,养护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搓压工作工作完成后,在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最后加盖上保温材料。这样既可以减少外界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也可以保障混凝土表层的湿度。如塑料薄膜破损,应及时洒水养护,并应覆盖草苫进行保温、保湿养护,至少养护14天,防止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产生。

4 在施工中对于浇筑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4.1 为了更好的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测量是不可避免的。测量混凝土温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使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测量,该种测量方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二是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配合预埋测温导线进行测温。

4.2 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的地方,设置在混凝土的下部和中间位置,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5-10cm部位量取。测控的时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6至10小时开始测温。在浇筑完后的2天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浇筑完后3-7天内,每4小时测温一次,7天后一天测一次,14天后结束测温,每次测温同时须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

4.3 温控指标应保证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内部与表面的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的温差不宜大于20度;每天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

4.4 未能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值小于25℃,或者混凝土中心温度过高(如超过75℃)时,可在基础绑扎钢筋后期,安装直径50的钢循环水管,以大体积混凝土中心范围水管间距不大于4米,以1000立方米为一个循环系统为原则,采用循环水管作为辅助混凝土内部进行水冷散热作用;降低混凝土表面与空气的温差可采用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马上搭设不小于2米高的保温棚,棚内安装碘钨灯,通过利用碘钨灯加热棚中空气。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时,须将混凝土测温增加到每1小时测温一次,当温度受到控制时,可减少水冷至停止。

5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近年来大大的提升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并使得很多本来不可能完成的建筑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因而在建筑市场上受到普遍的欢迎。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操作的要求也比普通技术要高的多。想要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实用性,建筑企业就必须保障在浇筑的各个环节中,员工都必须保证操作符合规范,并达到要求。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调配有严格的要求,尽量避免在施工前期出现原料配比不当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以至于给工程后期的养护造成不便或引起混凝土裂缝。建筑企业要对他们负责的项目负责,积极努力地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技术水平,吸取经验避免重复犯下错误。

参考文献

[1]张鹏,晶波.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2]陈宇,李国伟,姚东敏.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科技资讯,2012(19).

[3]王劲松.从原材料角度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3).

[4]王征兵,王玉龙.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与裂缝控制技术[J].科技风,2011(13).

猜你喜欢
浇筑施工问题温度控制
船舶主机温度控制方法优化
锻造温度控制
试析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控制与分析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的探讨
基于模糊控制的PLC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三菱PLC在电加热与温度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