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场所中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

2014-09-29 23:22钟峥嵘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场所人性化

钟峥嵘

摘要:

景观设计中的场所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空间有了与人的互动而形成。场所=空间+空间中人的行为,它集社会性、时间性、空间性以及使用性于一体。人性化的功能定位和实施在场所营造中就显得极为关键。

关键词:人性化;场所;功能定位;途径

景观设计学中的场所可以认为是一个空间有了与人的互动而形成的。场所=空间+空间中人的行为,它集社会性、时间性、空间性及使用性于一体。路易斯. 史泰博认为“为了营造成功的公共空间,人必须与空间产生联系:‘拥有它。一旦人们成为空间的使用者,并开始认同空间,‘空间就慢慢变成了‘场所。” 功能是以“人”作为标准的。当一个空间有人出现时,他的目标通常会很明确,随之就需要一个基本要素:使用功能。场所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使用性,景观中场所人性化的功能定位就极为关键。一个场所是否人性化,不在于规模大小或复杂程度,而主要体现在是否满足人的身心需求,是否具有明显的让人识别和记忆,并调动诱发人的情感的特征。

一、 场所中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

(一) 场所特征

场所实质上是由建筑表面、铺地、节点、树及街道设施等围合产生的信息场,限定空间的同时也散发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与人交互作用就产生了空间体验。塑造一个场所时,目标要求有:可达性、实用性、安全性、可见性、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灵活性。而突出某个场所的特征,首先应建立该场所使用者行为的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空间形态和功能,注重小环境的相对独立性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场所的特征决定了空间的属性和优劣,是整体环境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 人的行为活动

人作为场所的主体,其行为活动对场所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人与场所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双向关系,一方面人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需要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场所作出判断和评价,进而作出反应。人的行为心理是相互关系的基础和纽带,场所功能是依据人的需求而来的,并非设计师能完全决定,它还会在发展中受到使用者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活动的再塑。

(三) 时间因子

时间是筛选场所的利器,时间因子是鉴定一个空间功能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景观各系统在同一空间中处于一种持续流动、互换、转化的状态,从场所形成起,就开始经历着日升月落,雨雪风霜,洪涝干旱的考验。同一场所在一天、一周或者一年之内不同时段,所具备的效用和提供服务的对象都是多变的,空间要素需要不断调整。

(四) 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是一个可变性极大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工艺和景观材料。创意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创意中不可避免的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一方面被制约在当代的技术条件以及因技术含量所带来的成本限制之中;而另一方面若当前技术不能满足设计创意实现,新的需求则会反作用推动社会技术的革新。

三、 公共空间多功能整合的实现途径

(一)尊重场地,合理运用景观手段实现场所的功能集合

在发现和保持场所特征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景观手段改善功能结构。景观手段要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例如利用“化零为整”:对场地中可有可无的要素进行筛选。“求同存异”:在满足最主要功能需求的同时,保留或增加少量具有发展价值的功能区域或设施。

(二)利用人的行为活动与场所间的互动性,优化功能结构

人的社会性特征决定了人与外界交流的必要。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更通过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感知与场所产生互动,不同背景的人在场所中完成复杂的信息交换。人的日常行为习惯奠定了场所的特性,而场所反过来又为人的行为活动提供空间依据,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共同体。

(三) 正视和协调场所中不同个体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场所中各要素配置方式和比例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就如同化学元素的组成一般。虽然基本元素相同,但由于数量和构成方式的差异,最终“化学性质”也相异。要素的改变可以更新系统,相同要素重新排序所得到的效果不同。场所中的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体,二是使用的人。

(四) 尊重时间演化所造就的景观生长

时间作用于景观环境所产生的变化,通常是使用者通过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场所的使用功能不是永恒固定的,按昼夜、星期、季节、时间长短发生着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景观要素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自然状态下的植物会优胜劣汰,硬质景观日渐磨损。面对这不可避免的情况,设计师在开始阶段就应树立一种延续的时间观。

(五) 充分借助和发展高技术措施

城市设计相关的高技术成果,例如高科技集成设施,交通系统、安全系统、视听系统等,都可在景观设计中借鉴和实施。高技术的水平和高科技含量材料会极大促进场所功能的效果,借助高技术带来设计的创新和价值是发展的趋势。

三、结语

使用者对于场所功能的要求有很多,从没有计划的、完全自发到即兴的、临时的,再到反复思考所成的,各有不同。场所主要使用、附加使用与特殊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同的。在功能定位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和促进,营造出人性化的场所,这是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英]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K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场所人性化
听的场所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远离不良场所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恋爱场所的变化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