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翠翠
摘要:
现在人们已经厌倦了被钢架盒子占据的城市,开始怀念自然的景观形态。乡土景观给予了城市景观设计的新启示,而且这些启示会让城市的景观设计变得温柔、怡情、适于自然。
关键词:乡土景观;城市设计;自然;文化
一、乡土景观的定义和特点
对于乡土景观的确切定义从来就有争议。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它包括村落、农田、道路、河流水系、树林和其他这六个部分。但是,中外专家、学者又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它的特点几乎是相同的。
(一)浓厚的归属感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乡土”中的“乡”就是故乡、家乡,“土”就是大地,一想到这两个名词就会有无尽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城市迁移人口和本土人口都渐渐地开始厌倦城市生活,近几年古村落旅游、自然景区旅游的兴盛,各种以民俗生活为主题的度假休闲项目受到追捧,都充分地说明人们对乡土景观的喜爱、依赖。
(二)鲜明的地域性
乡土景观的设计中民族的、地域的特点都被完好地体现和保存了下来。通过研究安徽宏村、浙江的芙蓉村、山西临县李家山村等遗留下来的古村落,都具有自己独具特点景观形式。
(三)生态的循环性
在乡土景观的设计手法中,会采用自然的材料,比如天然石材、木材、竹子,甚至是植物,这样的设计需要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但是只要经过部分的补修就能一直维护它的功能性。总体上减轻了人工损耗、资源的浪费,这些可逐渐腐朽的材料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和破换。
(四)视觉的欣赏性
1.辽阔自由之美——在乡村中, 天地辽阔,而且都是顺应着自然的走势而划分,房屋高高低低地隐藏在树林之中,这样的视线悠远绵长,给人自由开阔的视觉享受。
2.安定宁和之美——著名的精神病理学者曾经指出:人处在根基稳定的物体上会产生安定的感觉。而在乡村中随处可见辽阔的大地,粗壮繁茂的植物到处都是,是不是还会有鸟儿的叫声,安定宁和之感油然而生。
3.四季变化之美——随着四季变换,不同花儿的交替开放,树木枯荣,农田、菜地中作物更替等等,使乡土中四季的景观各不相同。
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地域性
纽约、东京、北京似乎都是一个模样,这种复制式的城市设计形式已经遍布各个国家的大中小城市,原来的城市景观的多样性、民族性对已经消失。城市街道、便道的设计都是在大面积的铺砖材料中点缀整齐的植物;广场上大多则是铺装、喷泉、被修剪的植物。
(二)过度装饰性
在室外景观的设计时似乎也在采用着这种类似室内装饰的设计方法。地面上是不同花样、造型的铺装材料,路沿上有规整的绿化和不同样式的广告牌、路灯。这样装饰的设计手法在室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搬到室外的设计中就多了一些娇柔、做作和不近人情。
(三)忽视交融性
在城市中,走到哪里都是硬硬的铺装材料,纵使有绿色植物,也是经过精心修剪的样子,看着也是整齐好看,但是总是少了一份自然、随和之感。河流被严严实实的混凝土护岸包裹着,孤立冷峻。
三、乡土景观设计在城市中展开的实例
目前,国内外的设计师已经尝试将乡土景观的优点融入设计项目中,出现啦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
(一)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永宁公园种面积大概是21.3公顷,位于永宁江右岸上。永宁江本来是一条资源丰富的河流,周围还生产黄岩蜜桔,但是经过人们十几年的利用开发,这条河已经变了模样。为了延续这条河流的生命,土人设计进行了大力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一下三点:
1.停止河流渠道化工程,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
2.通过内河湿地形成旱涝调节系统
3.多带五种设计,采用大量的乡土物种
(二)美国德克萨斯州景观设计
德克萨斯州位于美国的中南部,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多丘陵地型。这个地方的血多花园的设计都融合了许多乡土景观的元素,采用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方式,让这个地方变得富有生趣和艺术美感。
四、乡土景观对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启示
(一)尊重自然是前提
其实,乡土景观是人和自然的共存地体现。一个环境中,人参与的程度与自然的自我调节力应该是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才能长久和谐地发展下去。但是我们现代的城市设计中往往过度地加大了人工的比例,忽略了自然,这样长久下去必然很多问题都会显现出来。所以,在今后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提高对自然地重视,尽量不要去破坏自然中原本的生态系统,尊重季节的变换,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这样才能做到人和自然地和谐共存。
(二)因地制宜是重点
城市中的地形都很平整,甚至公园中的绿化地带也平整的草坪。在乡土景观中地形非常地丰富,有相对平整的道路,也有或急或缓坡地,也有或大或小的湿地和高地。这样就会造成土壤含水量、阳光照射程度的差别,从而就会造成不同地点适合生长不同类型的植物,植被和环境的不同,所栖息的动物也就不同,丰富多样的自然循环系统就得意保持了。
(三)植被、材料地方性很重要
乡土景观中的生态可循环性跟利用当地的植被和材料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几乎所有现在城市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大多就是冬青、松树、杨树等这几种,当地生长的“土生”植被反而被抛弃。而乡土景观中,采用的都是在这块土地中生长了数百数千年的当地植物,而且并没有经过太多人工的修剪规整。
似乎人们总有这样一种观念,从外地引进植物、石材都会显得这个城市更“上档次”。为了提高城市的形象,就大量地引进外面流行的材料。殊不知,现代的信息传播很快、技术交流频繁,几年前的新鲜事物,也许现在就司空见惯了,没有了丝毫的新意。与其这样费力不讨好,为什么我们不就从当地多产的材料入手呢?这样既免除了财力、物力的浪费,也会是当地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地域性。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王志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9(09)
[2]罗伯特?安德森;乡土景观——德克萨斯州景观设计的符号和象征,2007(06)
[3]俞孔坚,刘东云,刘玉洁.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2005(01)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