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2014-09-28 17:39李诗娅
2014年22期
关键词:碳金融金融业

李诗娅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碳金融俨然成为全球关注热点。大力发展碳金融有利于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本文以碳金融为切入点,阐述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了我国碳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试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金融业;交易机制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各国签订了旨在限制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此后,围绕碳排放领域的碳金融交易活动日益活跃,并逐渐形成了碳交易市场。

一、 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中国大多数人对碳金融了解甚少,且对其了解多是从《京都议定书》出发,认为碳金融是一种清洁发展机制(CDM),更是将碳金融误以为是依托于清洁发展机制的交易而已。事实上,中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碳金融,其发展范围包括开发碳金融产品,主要是低碳信贷和CDM中介服务;参与碳交易平台运作;制定碳金融政策法规。

(一)开发和推广低碳信贷和CDM中介服务

清洁发展机制是由《京都议定书》制定的,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合作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机制。CDM建立了一种合作机制,解决了发达国家的有限碳排放配额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困境,实现双赢。

中国金融业主要参与开发低碳信贷和CDM中介服务。国内最早提出并将“绿色信贷”付诸实施的商业银行是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10月,兴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成为我国加入赤道原则的首个商业银行;之后,各商业银行也推出CDM信贷产品和中介服务,民生银行推出节能减排融资项目;浦发银行也发布了“建设低碳银行倡议书”;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推出挂钩排放权交易的理财产品。

(二)积极参与碳交易平台运作

2008年,我国成立了上海环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这些是我国最早的碳交易平台。随着碳金融的推广,武汉、杭州、昆明、河北等环境能源交易所也相继成立。这些区域交易平台的建立为CDM项目提供中介信息和碳金融产品的交易提供了基础。

(三)制定碳金融政策法规

200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协同外交部、科技部和财政部发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对CDM项目开发、申报、审批程序和要求做了的详细规定,为规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提供了行政依据。随后,金融管理部门也颁布相关政策规范碳金融市场,实现节能减排。2007年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银监会也独立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业务。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继续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这些法规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国家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鼓励合适的金融创新产品的开发,规范和优化了CDM项目的业务办理流程,建立了碳排放和碳交易的交易体系。

二、我国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由于CDM和“碳金融”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产品开发、操作模式和交易规则等都认识不足,以及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资金吸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缺陷,直接影响了碳金融业的发展。现阶段仅有少数几家商业银行开展了绿色信贷,但仍旧缺乏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家,但我国的碳交易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没有建立完整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也没有相关金融衍生品以及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落后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在国际碳市场及碳价值链中只能处于低端位置,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国际碳交易机构设定的不合理价格。

三、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建议

中国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碳金融的认识,不仅从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方面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还要对清洁发展机制、绿色环保机制、低碳经济机制知识进行普及;通过政府部门间的合作,鼓励公众对碳金融市场的参与。

我国的金融行业,应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碳金融的发展经验,建立完整的碳金融体系,完善相应配套保障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创新碳金融衍生品,走向高端碳金融市场,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碳市场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谋求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随着我国企业参与碳金融业务的进程加快,虽然我国已制定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仍较为落后,使得我国的碳金融发展缺乏指导与规范依据。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从全局出发,加强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的法律研究,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竞争和规范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同时也对碳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规范,为我国碳金融市场提供可靠的保障。(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乔海曙,谭烨,刘小丽.中国碳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 .金融论坛,2011(2).

[2]王增武,袁增霆.碳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创新[J].中国金融, 2009 (24) .

[3]张雨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08).

猜你喜欢
碳金融金融业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度量
PYRAMID PAINS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与特色分析
我国碳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众筹在碳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
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
浅议宁夏碳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