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连环漫画中的暴力内容分析

2014-09-28 01:50于月洋
2014年22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

于月洋

摘要:根据乔治·格伯纳团队所做的“暴力与媒介”的研究结论,受众可能会从大众媒介中学习暴力行为,并加以模仿。对于少儿漫画中的暴力内容担忧的报道充斥着媒体。本文就以内地销量最高的连环漫画《阿衰 on line》为研究文本,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探究少儿漫画中是否包含过多暴力内容,分析暴力场景的细部特征,简要分析其影响,旨在为暴力内容涵化分析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少儿漫画;暴力内容;内容分析

少儿善于观察和模仿,而少儿连环漫画正是儿童长期接触的媒介文本之一,近年来关于少儿漫画作品中富含暴力内容,呼唤分级制度的讨论不绝于耳,以“少儿漫画暴力”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可以得到16100000条结果,由此可见一斑。许多老师和家长谈漫画而“色变”,认为漫画“很黄很暴力”,反对孩子阅读。笔者在前期搜索资料中却发现,学界对电视,电影等影像媒介研究较多,而对纸质版漫画书研究很少。文化出版部门对漫画书的管控又较少,漫画书又有便于携带和交换的特点,其正是当今少年儿童经常接触的媒介文本,因此,非常有研究价值。

一、研究问题及假设

本研究主题是,少儿漫画中是否含有过多的暴力内容,作者在表现这些暴力时有何特点等,对这些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假设是少儿漫画中含有较多的暴力内容。

二、概念界定

本研究借鉴百度百科的说法,将少年儿童的年龄段定义为6-14周岁。少儿漫画就是以这部分年龄层次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漫画。其次,要明确暴力的定义,何谓暴力,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暴力是否包括言语上的,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暴力的规定是:“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①本研究的文本,其受众多为少儿,因此本文结合古纳塞基拉博士和龙耘老师在电视媒介研究中的界定,将暴力定义为“使用体力或言辞,以对生物(一般指人或动物)造成心理上或肉体上的痛苦,伤害或损害为目的的威胁或行为。”②

三、研究过程

(一)样本选择。笔者实地走访了沈阳地区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零售书城并电话询问凤城市最大书店——小小书店,销售人员推荐为数不多的几本漫画书中均包括《阿衰on line》(以下称《阿》)。据介绍,购书者大多是小学和初中生,符合研究中界定的少儿漫画受众群。最大的图书销售数据跟踪网站——开卷网显示,“《阿》系列每隔3-4个月出版一本新书,大多在上市当月或次月进入到畅销书榜单之中。”③《阿》目前是内地销量最高的少儿连环漫画,因此选此书作为研究样本。

(二)抽样。本漫画目前共出版了41辑,研究选取5的倍数的册数,5、10、15、20、25、30、35、40各册,分别进行等距抽样的方法进行统计,每册约100页,第5册选取1-20页,第10册选取21-40页,以此类推,共抽选出160页内容,漫画为分格形式,平均每页大概5-6格,也就是说本文的研究样本是800-960格左右的样本数。

(三)分析单位及分析内容建构。本文定义了两个分析单位,一以格为分析单位,来计算暴力内容的多寡。这一编码表中类别系统是“是否包含有暴力内容”,由于只有一项研究指标,因此在该表中,默认只计数含有暴力内容的格。

二以暴力场景为分析单位。界定为,“暴力双方的互动过程,从暴力活动开始到暂时或永久停止为一个暴力场景。”④,在这一编码表中,类别系统包括暴力表现形式,出发点及后果,暴力程度等5个大的类别系统,和下面若干小类别系统。系统中的类目都遵循互斥性和穷尽性制定。

四、数据分析

(一)整体情况

1、暴力内容频次分析。整体来看,样本中暴力内容占比均不到10%,暴力内容较少。暴力内容频次及比例的分析,按格为分析单位,由于漫画文本的特殊性,按照页来计算,可能会产生比例虚高的问题,如果按暴力情景来计,则无法计数暴力情景总量,因此选择相对最准确的以格计数的方式。暴力内容没有超过10%的,说明暴力内容仅占较小比例,因此假设不成立,在长时间里,少儿漫画中展现出的暴力“拟态环境”并没有加重或减轻,当然,以个案样本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阿》作为内地原创漫画中发行量最大的代表,也可说明一定问题。

2、暴力程度分析。暴力程度即施暴者对受害者伤害的程度,如果同一场景中涉及到多个受害者或者多个暴力层级,则选择最严重的进行计数。首先,借鉴龙耘老师对于暴力程度的区分,本文将暴力程度层级按照受害者受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暴力三个层级。

《阿》中轻度暴力占压倒性优势,罕见中度和重度暴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少儿漫画还是较少展现过于暴力的场景,以轻度暴力为主,暴力程度并不严重。

3、表现形式。漫画中多以文配图或单独用图像来展现暴力,这说明其展现的暴力场景形象、直观、生动,更易让少儿产生模仿的欲望,这也是漫画中暴力可能比其他印刷媒介文本对少儿暴力行为影响更大的一大原因。从本研究中漫画对于施暴者暴力表现形式这项看,虽说少兒漫画中可能暴力场景并不多,但是展现暴力的效果,以及对少儿的影响则可能比其他纸质媒介文本更大。

(二)特征分析。在一个暴力场景中,可能会出现有多个施暴者的情况,如遇到这种情况,本文在研究中选择一个代表人物进行分析,选择依次按照如下顺序:1、施暴程度最严重者2、施暴次数最多者3、谁先主动施暴。

1、暴力出发点及后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传达和引导。在暴力场景中所描摹的施暴者的行为出发点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这个正义界定为出于正当动机,且符合情理。如没有正当目的,或者暴力程度明显过激,如大脸妹因阿衰先自己玩上秋千就暴打了他,则算作是非正义行为。《阿》中展现的施暴者的行为出发点以非正义为主,这种文本寓意非常不好,易干扰少儿对于何时可以使用暴力的正常价值判断,造成少儿对暴力的滥用,在许多问题上都要首先寻求暴力的形式来解决。

在施暴者行为后果中分两个类目,即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漫畫中是否表现了施暴者受到惩罚,漫画中罕有表现施暴者受到惩罚的场景,这有可能给少儿传达一种错觉,就是施暴后不需承担后果,减轻了暴力施行的代价就相当于对于暴力的鼓励,这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种比较危险的倾向。

2、人口统计学变量(施暴者性别与身份分析)。在对施暴者性别的分析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同,女性略高2个百分比。但笔者发现,《阿》中男性角色无论从数量还是出场率上都远高于女性角色,也就是说女性作为暴力施加者占51%的比例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在日常生活体验中,男性是绝对占据施暴者主体的,这一数字与日常生活体验的错位恰恰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阿》中所塑造的大脸妹,阿衰妈,奶奶等角色无论是从语言还是肢体上都经常施暴。这种文本在性别人格培养上的错位可能会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我们在各种媒介文本中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中越来越多地看到“野蛮女友”“麻辣女教师”“暴力女”等形象,文本中过多地展现女性暴力的一面,可能会对少儿性别人格的培养产生影响。

根据对内容的分析,施暴者身份以学生居多,表现家长和老师作为施暴者的一面较少,他们更多地是作为暴力“调停者”的身份出现,这表明这种少儿漫画还是考虑到了受众的心理体验和年龄层次,较多塑造家长和老师的正面形象,相对积极健康。

(三)是否与幽默感关涉。判断暴力场景是否与幽默感相关时,施暴者的暴力是否带有幽默感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判定,暴力与幽默感关涉的占76%,也就是说文本中所展现的暴力,多半经过幽默化处理或与幽默相关联,使受众更乐于接受,这种处理方式虽吸引了读者阅读,但将暴力如此简单化,幽默化的处理,会使受众产生一种对暴力影响的轻视,降低了对暴力危害性的认知。据培养理论,

这可能会使人们对暴力行为有种赞同或解放少儿对于暴力的抑制。

五、结论

由于漫画文本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并没有做难度较大的交互分析,也限于时间和能力尚未综合运用其他研究方法,如文本分析,参与式观察等,这些都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弥补。因此,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根据对内地销量最高的少儿连环漫画——《阿》的等距抽样分析,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

1、暴力内容在少儿漫画中确实存在,但并没有达到“很黄很暴力”的严重程度,长年稳定在5%-10%的暴力频次,且以轻度暴力为主。家长和老师不应将所有少儿漫画都视为“洪水猛兽”,监管也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既然少儿偏好这种轻浅阅读的方式,那就应该以正向引导为主,而非消极抑制。笔者发现,《阿》一类漫画虽然有一些用语上的粗俗和不当,但也有许多积极向上对少儿正向引导的内容,适宜做后续的文本分析。如提倡孝敬父母,乐于助人,面对困难时该有乐观心态等,只不过是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来展现。里面也比较注意对于成年人特别是家长和教师作为“暴力调停者”的形象塑造,给少儿一个正向的楷模。成年人之所以对于漫画存在着一些偏见,很可能是由于包围我们的媒介拟态环境给我们营造出的刻板印象。

2、漫画中表现暴力多应用图文并茂或图像的方式,总之多以图像为主,这样所展现出的暴力画面更直观,形象,且符合读图时代少儿的阅读习惯。虽然暴力内容不多,但是影响可能不小。因此也不能轻视。

3、漫画中表现出的暴力出发点很多时候是没有正当目的的,或者暴力程度过激的,也很少展现出施暴后受到惩罚的场景。且暴力场景总与幽默感相关涉,综合来看,这种情况可能会混淆少儿的视听,低估暴力后果和代价,滥用暴力,文本寓意中甚至包含有一些对于暴力行为的鼓励,这些都增加了少儿对于暴力行为模仿的可能性,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正向引导。

4、漫画中对于女性暴力角色的塑造也值得引起重视,这对于女性少年儿童的性别人格塑造是不利的,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伴随人性格成长的全过程,将女性暴力带入到成人社会中。

5、漫画本身文本中缺乏对于暴力内容的提示,特别是对于中度暴力及其场景也没有提示。在抽取的近1000格样本中,只发现了一格中度暴力内容场景中含有“请勿模仿”的提示。对于含有中度或者重度暴力的内容,漫画创作者和出版单位应该注意增加相关提示。(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龙耘:《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2]柯惠新、王锡岺、王宁:《传播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范丽恒、牛晶晶、金盛华:《初中生喜爱之动漫的暴力内容分析》,《心理科学》,2012年第04期

[4]龙耘、周笑非:《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现代传播》,2009年第03期

[5]范龙:《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情报科学——博士论坛》,2010年第05期

注解

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http://new.060s.com/center/stalnn/all/t-%253DgOyoHs87aquLnMMlNmN_11151.html

②安乌拉﹒古纳塞基拉:《亚洲电视中的暴力电视节目问题》,《电视研究资料(四、下)》(内部刊物,中央电视台电视学会,1991),转印自龙耘:《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③开卷网http://www.openbook.com.cn/Information/0/2166_0.html

④范丽恒、牛晶晶、金盛华:《初中生喜爱之动漫的暴力内容分析》,《心理科学》,2012年第04期(总第35期),第896页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实施的新动向
三重表征视野下“金属晶体”内容分析与教学过程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我国的MOOC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基于引文分析与内容分析的专利计量与评价的理论探索
浅析历史题材穿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