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哥
社区创新屋,是一项由上海市科委科协牵头的实事工程,也是张江实验中学在2013年中标的“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内涵发展项目”。
● 扎进创新屋,让STEM理念落地
◇项目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签署创新教育战略支撑计划,重点支持小卫星创新项目开发;与国际通用电气公司达成机器人竞赛辅导项目孵化意向,以对接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辖属的中国青少年竞赛指导中心旗下的国际机器人赛事、太空城市规划赛事等系列活动;与中国OM(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协会联手进行面向大张江园区学校的师资培训,等等。
◇2014年度项目着力打造STEM教育战略理念,因此,项目组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国际部、国际WFA等单位,重点研讨美国STEM战略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得到80多个国家的响应,以及中国引进STEM理念,该做些什么、能先做些什么、对于今天的教育大环境可能会起到哪些积极的促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张江特色的“园区教育”新定位。
◇科技场馆,因其专业而弥补学校生态之不足,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深层次动力恰恰是意欲弥补课堂传授式知识教学模式的不足。因此,通过混合式课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对接,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型,隐含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奇效。而联动的基础,就是知识的不同形态的自然迁移。在张江,我们以校馆课程的抱团式开发,来集体因应这样的联动需求。首先,我们锁定国际教育最新脉动的STEM科教战略为行动根本。其次,我们把场馆课程归类为资源生态课程,与校企课程、夏令营课程和俱乐部课程混编成一体,形成课程资源效应的最大化。最后,我们在努力践行着一种回归式地反哺,希冀通过这样的课程再造,实现对传授式教学的内容补充和演绎。
● 跳出创新屋,让STEM实现嫁接
◇在已有张江实验中学创新个性化实验环境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功引进、并合作运营新区劳动技术学科培训教室项目。这个项目立足于项目组“学科成长工作室”的调研结论,着力于劳动技术学科的未来3~5年的发展空间,建立了钳工实践室,3D成型设计室、木工加工中心、布艺创作室等创新功能项目。
◇由园区管委会科创处、镇府社文办、校园长联席会议等联手,创建张江乡村少年宫,为本项目的课程实践延展出新的机会和条件。
◇获批高中创新实验室专项。直接锁定为“开源STEM素养课程实验中心”。这是一个复合式的大试验群的概称,它与现有特色实验室一起,形成组合优势,在此基础上,创建以“STEM交互云”为概念的现代线上素养课程实验教育体系。设计目标将达成:基于公网(而不是校园网和新区教育网)的固定IP以及第三方网络空间;基于移动APP的隐形网站后台;基于现有学科属性、职业生涯课程属性和创新实践属性三位一体的内容支撑;基于APP的多屏兼容、多屏互动终端支撑;基于可穿戴技术前台采集和后台统计功能的大数据支撑。
● 生涯教育更新职业期待,STEM课程辅佐行动学习
◇BYOD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设备学习(Bring Your Own Device)。这是继电子书包之后,又一项现在将来时的技术,目前还处在研究室的研发阶段,而项目组联合浦东软件园的公司所进行的多屏互动教育环境开发,已经实现了最大的技术突破,形成了基本功能的互动效果。
◇基于脑科学技术的相关学习工具的开发。项目组联合美国冷泉实验室的黄佐实教授,漕河泾开发区的有关企业联合开发训练专注力的设备。这种设备不仅能方便地提取受测人的脑电波,配以形象的外感道具,让受测者的专注力情况一目了然,而且,能藉此实现针对专注力的训练、测试,乃至比赛。大大改善了对走神、分心等降低学习效率状况的判断手段,以及提醒、改良途径。
● 同步国际教育战略创变,STEM教育践行行动学习
本轮项目运作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多元”的解读,多元视角、多元跨界、多元保障、多元孵化、多元潜能、多元体悟、多元意象……
多元视角最直接的收获就是:从创新屋建设,发现了创新教育的行动学习内驱力;又从行动学习的解构,联想到创新教育核心的新解:唯有尊重个性化,才有可能拥有整体提升的空间。
多元共赢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形成了校企之间的真诚支撑,而不再是一种单向的帮助。这让我们寻找到“园区教育”的操作层面的自信。
多元产出最直接的收获就是:摸索出一条有别于课堂、教材、知识、成绩传统模式的新路。让体验唱主角,让行动改良学习。
多元保障最直接的收获就是:通过鼓励建立家庭实验室,校内实验室打破学科壁垒,特色实验室渐次打造,企业实验室向学生开放,高校实验室接受学生课题,科研院所实验室带教K12小小实验助理,辟通国际实验室(如冷泉、NASA)的入门门槛。在实现学生创想的实验保障的同时,也缓解了高端实验室投资大、实验指导专家匮乏,实验装备利用率不高等矛盾。
多元孵化最直接的收获就是:课程共享机制的确立。本学期,创新屋的编程课程落户建平中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实地检测,深受学生欢迎,并被评为精品课程。
多元潜能最直接的收获就是:2013年,项目组一个暑假举办了18场夏令营。今年伊始,我们曾自我提醒,要适当放慢脚步,结果,不仅承办了30场创新夏令营,而且力度和规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多元体悟最直接的收获就是:我们不再纠结于形式,甚至是标签,而是更愿意围绕成长生态营造、建构起心理学为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平台。
多元跨界最直接的收获就是:让创新屋自身成为一个实验室!经过精心设计,张江的社区创新屋,实现了远程云管理、多屏无缝交互,大数据支撑和民间创客的车间,创客成果的交易平台。
● 思考与对策
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创新教育离不开创新文化,而创新文化又离不开创新生态,生态的建构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关于教育哲学的意象礼赞。但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创新教育犹抱琵琶半遮面。与国际择业观大相径庭,国人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职业教育,当我们擎起创新教育大旗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将其与职业生涯做正面联想。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我们只能将职业生涯教育修饰为学生领导力课程;希望随着创新屋和若干基地的运作,以及社会组织、企业机构的出手,能够让职业生涯教育真正落地。
无论是STEM教育,还是创新教育,如果想做扎实的话,最佳的选择肯定是建课程、进课堂;然而,在缺少系统外部环境的现实条件下,寻求联席会商(园区/镇府/各校),或社会NGO/NPO机构托管模式,无疑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前文大连经验值得借鉴,与此同时,考虑到STEM教育和行动学习模式的常态化趋势,借用甚至是筹建社会NGO/NPO机构托管模式也是选项之一。
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创新屋的课堂移动功能预设,增设若干个性化辐射网点,为创新实验/实践打造全社会支撑下的创新实验生态保障系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