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州市戚墅堰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常州市戚墅堰区树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微系列工作法理念,坚持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瞄准基层建设中微小方面,把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实做足;抓住基层建设的边缘和死角,把容易忽视的工作做广做深,实现小中见大、以小促大,达到工作抓得住、群众感受得到、组织建设全面提升的良好效果。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差距
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在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性指标,容易抓出政绩,党建工作是软任务,不抓也好应付。思想问题不重视,直接导致缺乏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基层党建工作很难有新的起色。
工作机制不完善。近几年,戚墅堰区虽然在完善基层党建制度机制上有新的进展,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从组织设置来看,“两个覆盖”还没有完全到边到底,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盲区和死角;从运行模式来看,各类基层组织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现象比较突出,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融合,党建工作大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核心带动力不强。受区情影响,区域面积小、资源少,农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专门针对领导班子带头致富能力的培训和平台相对较少,导致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全区城镇化程度较高,面临诸多拆迁安置、复杂历史遗留难题,在平衡处理各种矛盾问题中往往会影响基层组织凝聚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工作保障不得力。受客观因素制约,区内部分基层单位党建工作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村、社区活动阵地建设标准和实用性还有待提升。基层党务干部绝大多数身兼数职,承担多项业务工作,谋党建、抓党务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同时,党务干部流动性较大,部分党组织负责人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开展党建工作素质能力需求。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微系列工作法的基本架构
组织覆盖“微网络”打通毛细血管。一是建立组织节点网格。按照“区域相邻、规模相当、资源相通、便于管理”原则,将村、社区划分为117个服务网格,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构建“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三级服务体系。调整机关部门(单位)党组织设置,改变以往机关联合支部架构,每个部门成立独立党支部,通过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使每一个网格成为基层党建的组织节点,全面消除组织服务死角。二是牵手非公党建联盟。由区、街、村(社区)和企业四级联动,组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盟,吸引机关相关业务部门参与,建立党委搭台、企业唱戏、资源共享、党企联动的非公党建运行机制,设计统一LOGO标识,健全管理体系和工作机构,构建区域化的非公大党建。向员工25人以上的小微企业选派2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开展党建工作,全面消除非公党建盲点。三是建立统筹共建对子。实行机关部门与社区党组织“2+1”统筹共建,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做法,定点指导帮扶“两委”班子换届,同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开展组工干部结对村党总支书记、村党总支班子成员结对特殊党员(思想不稳定党员、特困党员、流动党员)、党员骨干结对群众活动,推动村级组织选好带头人、建好班子、树好形象。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微载体”激活组织细胞。一是拓宽教育渠道。在村、社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开设“微党课”,用通俗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加深党员对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把握。在机关支部建立“微讲堂”,采取座谈交流、演讲辩论等形式,交流学习心得,传授经验做法。完善区委和各党(工)委党建网站建设,及时反映基层党建工作动态,营造“我关心我参与我奉献”的氛围。适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起“学党章强党性作表率”倡议,强化机关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党员教育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完善不同层面党员积分管理机制,率先建立区机关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细化管理要素基础指标,构建党员量化管理模式,分步分批向街道和村、社区、非公党组织推广。强化积分管理结果运用,先后提拔12名积分居前的机关干部到科级领导岗位。三是搭建展示平台。深化机关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组织机关党员与基层单位、困难家庭结对,定期下基层接地气,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在村、社区建立党员志愿服务示范点,组建专长服务小分队,汇聚党员队伍“微力量”。连续两年举办“勤廉双优、阳光履职”主题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展示年轻干部良好形象,焕发各级基层组织活力。
领导班子建设“微激励”兴奋中枢神经。一是推行岗位津补贴。从2009年开始,率先实施非公组织党务工作者岗位津贴制度,非公党组织书记根据组织规模和党建工作成效,分类享受每月220元和200元岗位津贴。对考核达标的党建工作指导员每月发放100元的交通、电话补贴。区、街两级近30万元的岗位津补贴投入,有效调动非公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实施岗位竞争。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品牌评比活动,在戚墅堰区《信息快报》开设“基层党建动态”专栏,全方位多角度评比展示基层党建工作实绩,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完善村“两委”班子考核办法,把成绩突出的村书记选调到街道中层领导岗位,享受事业单位干部待遇,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在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形成良性竞争。三是强化岗位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组织村书记到先进单位学习取经,安排有发展潜力的书记参加省市专题调训,定期举办基层支部书记培训班,建立区委区政府领导结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制度,修订编印《基层党务工作实用指南》,实现区领导联系村(社区)书记、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和非公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认证“三个全覆盖”。
基层党内民主“微渠道”疏导血脉畅通。一是建好党务公开主渠道。坚持把党内民主监督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命线,以基层党务公开示范点创建为抓手,在各级党组织全力打造“阳光党务”。全面落实党务公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制,区委组织部带头公开区管党费使用管理情况,在街道、村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审核制、党务公开评议制,完善党务公开督查机制建设,增强基层党建工作透明度。二是畅通民意诉求多渠道。开展基层组织基本制度规范执行年活动,推动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加强街道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完善规范运行工作机制,安排市区两级党代表定期定点接待群众,组织街道范围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区党建网开通“民意点评”专栏,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民意诉求。三是探索民主监督新渠道。进一步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率先建立村书记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村领导班子权力运行监督。在基层单位建立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民意监测点,聘请民意监督员,听取对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的情况反映,及时处理违纪问题。纪检、组织部门针对基层群众反映少数干部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微提醒”,将问题扑灭在“火苗”状态。endprint
三、在服务群众实践中创新微系列工作法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微系列工作法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一条符合基层实际、富有戚区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办法,在夯实基础、激发活力、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工程建设起到有益的启示作用。同时,探索实践工作还需要在总结提炼中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选好载体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之举。载体合不合适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成效,影响到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戚墅堰区各街道、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相继推出了一批“党建品牌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有一些部门、基层单位还存在载体主题不突出、目标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全区层面载体过多、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问题仍然突出。下一步,将整合区域内党务、政务以及社会等方面资源,搭建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工作载体。围绕深化非公党建“竞帆”行动,巩固和放大两届非公企业党员职工技能竞赛成效,采取师徒结对的形式,发挥党员技术骨干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开展驻区央企和民企结对共建活动,有效发挥央企组织建设资源作用,打破非公党组织发展瓶颈,推动非公党建整体水平提升。
制度机制建设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靠制度规范、用机制保障是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有序高效运转的关键。近年来,戚墅堰区完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确保服务实效,构建了全方面、多领域、广覆盖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体系。完善服务品牌创建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将服务项目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为基层群众提供个性化、亲情化、品牌化优质服务。构建直接联系群众机制,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沟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通过一套科学管用的制度机制,从细微入手、从小处着眼,保障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下一步,将以基层党建工作联评联述联考为重点,完善考评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等,保证各项服务工作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地开展。
强化执行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得力抓手。工作态度决定工作力度,工作力度决定工作成效。执行力不强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通病”,主要表现在落实相关政策规定不到位,开展党员教育管理不动真不较劲,有些服务群众的活动还流于形式,少数领导干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打折扣等方面。近年来,戚墅堰区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坚持对症下药,强化各级党组织执行力,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递压力,把微系列工作法贯穿到基层党建各领域、各环节,在经常抓、抓经常上下功夫,做到了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把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落实到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具体行动上来。以微系列工作法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涵盖面广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各方协作的统筹工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完善的提升工程,戚墅堰区将总结积累微系列工作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这一党建创新工程的推进力度,不断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