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的解读

2014-09-27 20:06龙丹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本性手稿异化

龙丹

摘 要:对人的研究和关注,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哲学主题,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科学界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的思想,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对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有着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人的本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010-02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困惑人类的终极问题。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为“人”下了无数个定义,如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的“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各种观点虽然从某一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停留于现象的描述,就是不够全面准确。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科学完整界定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曾经对人的本质进行过深入地详细地研究,在不同的时期,在三个不同的著作里,马克思有三个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第一个论断便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的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说:“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活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这里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劳动或实践。因而意思就是说劳动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是劳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用哲学的批判方法,对当时流行的国民经济学进行了研究和批判,找到了私有制产生的真正根源,从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出发,作出了关于“人”的概念的论证。

马克思首先指出了国民经济学的缺陷,它没有把人看作真正的人,而是“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1] 而且国民经济学“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1] 所以国民经济学不懂得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也不懂得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站在人的现实社会生活的角度,指出人在自己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了人的独特的自由自觉的本质特性。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1] 于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 那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1] 在《手稿》中马克思还用“类”的概念提出人所具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独特个性。“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1] 因此,马克思明确提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1] 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直接体现于他的现实实践活动中,体现在人的感性活动对客观对象的全面占有和能动的改造中。人具有超自然性,他能够主动地改造世界,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1] 也就是说,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自由特性是在感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超越生物本能的自由主体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手稿》中,马克思是站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人本质概念的。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认识正在向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过渡,在概念的使用上难免带有传统哲学的痕迹。马克思从“类”学说推出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人有别于动物仅仅是前者是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他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人的历史性方面,这仍具有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色彩。同时,马克思的思想还未能完全脱离传统本体论思维的模式,他把人的本性归结为前定的预设的人性。由于劳动异化导致的现实生活中的工人(人)和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的类本性、人自身相异化,人的本性被异化劳动所遮蔽束缚。由于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只有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异化劳动,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才能得到解放与显露。于是,从异化理论便合理地推论出了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下转27页)(上接10页)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A范围内生成的。”[1]就好像人的本质就是早已预定好的天生的,只要人在现实生活中摆脱异化,重新复归,就能达到人的理想本质。这一论述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有相当的差别,这时期的马克思虽然把人的活动理解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没有解决人的社会性、历史性问题,因为自由自觉的本性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就只能被解释成为一种“先天性”。

但马克思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他的前辈,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引入了社会群体性。“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2]这样,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纳入了社会生活领域,从现实的感性活动的人出发,开始探寻人的本质的秘密。后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本质作了科学界定:“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 于是把个人的自由自觉的个性提升于社会性上,从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对人的学说作出合乎逻辑的论断。说明马克思已经开始逐渐摆脱传统本体论哲学固有的方式,从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出发,从实践活动中寻找关于人的理论基点。正如马克思曾说过的那样:“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4]

但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能动性的本性是如何实现的?其现实性是如何表征的?《手稿》中都未能予以解决,人的本质的真正揭示是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以完成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33-297.

[2] 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4.

[3]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4]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性手稿异化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丢失的手稿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稿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