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国
【摘 要】对于小学生而言,知识贮备少,好奇心重,抽象思维能力差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因此,数学这一偏重抽象思维和逻辑运算的科目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做到“寓教于乐”,注重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生心理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99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是这种能力只限于对当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经验,如果只用言语叙述问题,小学生推理就会感到困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堂讲学要引人入胜
在小学课程中,数学课属于相对枯燥和难懂的一门科目。小学数学主要讲授四则运算、图形计算和单位换算等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打下基础。对心理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就显得枯燥难懂。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吸引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数学课的讲课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善于思考数学问题,这样才会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在提问或讲解新的知识点时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举不同的例子。例如,我们班的小明同学很喜欢玩积木,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他不太理解,我就用积木搭房屋时,三角形会比其他形状的积木搭建得更高更稳作例子进行讲解,他便很快明白了。
此外,对于还没有形成“概念”意识的小学生,我们在讲授课本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能够让孩子们听懂的语言,表达要形象具体。比如,在讲加减法时,我们可以用举例子的方式形象的进行讲解:“小明给了老师10颗糖,小红给了老师9颗糖,那么老师手里一共有几颗糖呀?”“老师把手中的糖分给姗姗4颗,那么老师手中还剩几颗?”在举例子时一定要注意用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像糖果、玩具这一类他们喜欢并且经常接触的事物,这样比较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二、课后作业要灵活有趣
要想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只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如果课后作业布置的习题枯燥无趣,同样会引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厌烦心理。一般课本上的习题都是单一的运算,小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做重复单一的运算,而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不成熟,往往缺少耐心,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我们要改变课本中习题的呈现方式,让课后作业变得灵活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质的数学作业,针对每个小学生的兴趣点布置相应的任务。
我把我们班的学生们按照个人兴趣分为不同的小组,热爱动植物的分为自然组,喜欢运动的分为运动组等等。然后根据每日讲授的知识点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但这些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他们把学到的新的知识点运用进去。比如,学习了图形之后,我会让热爱运动的学生在课后观察各种运动器材的形状,让他们量一量他们的长度,计算一下;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用各种图形组合成新的图案,带回课堂让其他同学说一说都运用了哪些图形。
三、数学活动要丰富多彩
小学生处于爱玩的年龄段,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多举办一些趣味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追赶问题(也即一辆车一小时跑100里,第二辆车一小时跑150里,第一辆车先跑了2小时,请问第二辆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够追上第一辆车?)时,我们可以举行一场自行车运动会,让同学模拟课本上的问题,其余同学分组进行问题抢答。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此类问题的解答方式。
另外,我国素质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如自然小组、语文小组、英语小组、体育小组、数学小组……我们将喜欢数学的同学组织起来,在教室里建立数学角,鼓励这些喜欢数学的学生将解决数学问题当成兴趣培养,多与这些学生交流,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可以多进行一些竞赛性质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对数学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优胜者进行适当的奖励,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感,促进其求知的积极性和对数学更多的兴趣。
四、数学知识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成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转化为成就动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会特别注意抓住机会让学生运用一些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比如,学校组织春游活动,我会请班干部们统计班里参加的人数,绘制成表格;让学生们计算春游的路线哪条最近?哪条最远?然后让同学们共同选择要去的路线;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所需经费:要求他们去调查春游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桌布多少钱、太阳帽多少钱?然后让他们绘制成表格,统计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计算一下平均到个人,每个人应该交多少班费?最后,让班干部将计算的结果汇报给我,我会对他们进行鼓励表扬。这样,将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就联系到了一起,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有效的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学习延伸到了课外生活中。
总之,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成熟,而小学数学课主要是使学生们了解基础数学知识,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学得积极主动”,让数学变成学生的兴趣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