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度青年科研项目:皖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选取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各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在2011年和2012年间的比较优势分析,其结果表明各地区不同的粮食作物之间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各地区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粮食作物;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常规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对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不同农作物之间进行比较。比较的指标主要是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1.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某个地区某种农作物的生产规模程度,它可以衡量该地区这种农作物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SAIij为第i个地区第j种农作物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GSij为第i个地区第j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i为第i个地区所研究的全部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j为某一大区(全国或全省,本文为安徽省)第j种作物的播种面积,GS为某一大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规模比较优势越明显,指标值越小,说明越不具有规模比较优势。
2.效率比较优势指数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某个地区某种农作物土地生产率状况的指标,它反映某种作物对该地区自然条件的合适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EAIij为第i个地区第j种农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APij为第i个地区第j种农作物的单位产量,APi为第i个地区所研究的全部农作物的平均单位产量,APj为某一大区第j种作物的单位产量,AP为某一大区全部农作物的平均单位产量。该指标值越大,说明效率比较优势越明显,指标值越小,说明越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
3.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是将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效率比较优势进行综合考虑的指标,它比前两个指标更全面的反映某个地区某种作物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为:
其中,AAIij为第i个地区第j种农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ij大于1,就表明该地区第j种作物相对平均水平来说具有比较优势,且该指标值越大,说明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指标值越小,说明越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五种粮食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粮食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位产量进行比较分析。数据来自于安徽省的统计年鉴,由于生产农作物的种类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年份可能并不相同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为了提高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只选取2011年和2012年这两年各地区的数据进行平均。另外,近两年安徽省尽管局部地区出现过干旱以及洪涝,但总体上生活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年份。
三、各地区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
1.规模比较优势分析
安徽省水稻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池州、安庆、芜湖、合肥、宣城、马鞍山、铜陵、六安、黄山、滁州、淮南、蚌埠、阜阳、宿州、亳州和淮北,在省内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最低的6个地区恰好就是皖北六市,排名前10位的地区都在江淮之间和皖南地区。小麦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蚌埠、淮北、阜阳、淮南、亳州、宿州、滁州、六安、铜陵、马鞍山、合肥、宣城、芜湖、安庆和黄山,小麦具有规模比较优势最高的6个地区恰好就是皖北六市,排名后10位的地区都在江淮之间和皖南地区。玉米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宿州、亳州、阜阳、淮北、黄山、蚌埠、铜陵、滁州、池州、六安、合肥、芜湖、宣城、安庆、马鞍山和淮南,玉米具有规模比较优势最高的6个地区是除去淮南之外的皖北五市以及黄山市,且前6个地区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其他地区均小于0.5。豆类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淮北、亳州、阜阳、宿州、黄山、蚌埠、淮南、宣城、滁州、铜陵、池州、安庆、芜湖、马鞍山、合肥和六安,玉米具有规模比较优势最高的7个地区是皖北六市以及黄山市,前5个地区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薯类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黄山、宣城、宿州、亳州、安庆、阜阳、芜湖、合肥、滁州、蚌埠、铜陵、马鞍山、池州、六安、淮南和淮北,其中,前6个地区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
2.效率比较优势分析
安徽省水稻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淮北、宿州、黄山、蚌埠、亳州、铜陵、淮南、六安、滁州、阜阳、马鞍山、合肥、宣城、安庆、芜湖和池州,水稻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各地区之间相差不大,是这五种粮食作物差距最小的作物,表明各地区水稻单产没有太大的差别。小麦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亳州、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六安、宣城、马鞍山、合肥、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和黄山,小麦具有效率比较优势最高的6个地区也恰好都是皖北六市。玉米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宣城、阜阳、铜陵、淮北、马鞍山、宿州、蚌埠、亳州、滁州、安庆、合肥、芜湖、六安、池州、黄山和淮南。豆类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六安、安庆、铜陵、芜湖、池州、黄山、合肥、宣城、阜阳、宿州、滁州、淮北、亳州、马鞍山、淮南和蚌埠,豆类具有效率比较优势最高的2个地区是位于大别山区的六安和安庆。薯类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滁州、芜湖、六安、马鞍山、铜陵、宣城、宿州、合肥、池州、蚌埠、阜阳、安庆、淮北、亳州、黄山和淮南。
3.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水稻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池州、安庆、芜湖、合肥、黄山、铜陵、宣城、马鞍山、六安、滁州、淮南、蚌埠、阜阳、宿州、亳州和淮北,排名后6位的正是皖北六市,位于淮河沿岸的淮南和蚌埠排在皖北前列,淮河以南的10个地区以及淮南市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高于1。小麦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淮北、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宣城、铜陵、合肥、芜湖、安庆、池州和黄山,小麦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地区也只有皖北六市,并且水稻综合比较优势高的地区其小麦比较优势就低,对这16个地区来说几乎是一一对应的,这也表明各地区粮食作物主要就是水稻和小麦,其他粮食作物份额较小。玉米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宿州、阜阳、亳州、淮北、蚌埠、黄山、铜陵、滁州、池州、合肥、六安、宣城、芜湖、安庆、马鞍山和淮南,玉米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地区为除了淮南之外的其他皖北五市。豆类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淮北、亳州、阜阳、宿州、黄山、蚌埠、铜陵、宣城、淮南、安庆、滁州、芜湖、池州、六安、合肥和马鞍山,其中前5个地区豆类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薯类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黄山、宣城、宿州、芜湖、亳州、安庆、阜阳、滁州、合肥、铜陵、马鞍山、蚌埠、六安、池州、淮南和淮北,其中黄山市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2,大大高于其他地区。endprint
表1 各地区粮食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近两年来安徽省各地区不同的粮食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不同,水稻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池州、安庆、芜湖、合肥、黄山;小麦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淮北、亳州、阜阳、宿州、蚌埠;玉米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宿州、阜阳、亳州、淮北、蚌埠;豆类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淮北、亳州、阜阳、宿州、黄山;薯类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黄山、宣城、宿州、芜湖、亳州。
各地区内部不同粮食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前3位的粮食作物如表2所示。
表2 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前3位的粮食作物
2.建议
根据安徽省各地区粮食作物比较优势格局,提出如下建议。鼓励各地区发展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各地区应合理分工、优化布局。水稻继续在淮河以南种植,尽量减少淮河以北的零星地区水稻的种植;小麦以淮河以北为主要种植地区,六安、滁州以及马鞍山的一些丘陵地带也可较广泛的种植小麦,池州、安庆和黄山小麦的种植可以转换成种植综合比较优势比较高的薯类;玉米亦是以淮河以北地区种植为主,山区、丘陵地带可适当种植玉米;豆类主要在淮河以北地区种植,黄山市豆类种植也具有较高的综合比较优势,具体的淮河以北适宜主要种植黄豆,而皖南山区则可以种植其他品种的豆类;薯类尽管产量不高,但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一些地区却比较高,尤其是皖南地区,黄山和宣城是当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高的粮食作物,在皖南山区以及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带可以较广泛的种植薯类。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徽风皖韵——自然地理[EB/OL],http://www.ah.gov.cn/UserData/SortHtml/1/20182625626.html.
[2]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宣传科,省气象局公布2012年重大气候事件[EB/OL],http://www.ahqx.gov.cn/Content.as?BClass_ID=264&ID=57645, 2013年1月5日.
[3]李凤.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
[4]李凤.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2(5).
[5]张先叶.辽宁省三种主要经济作物2005-2010的比较优势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1).
作者简介:万春林(1987- ),男,助教,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应用endprint
表1 各地区粮食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近两年来安徽省各地区不同的粮食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不同,水稻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池州、安庆、芜湖、合肥、黄山;小麦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淮北、亳州、阜阳、宿州、蚌埠;玉米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宿州、阜阳、亳州、淮北、蚌埠;豆类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淮北、亳州、阜阳、宿州、黄山;薯类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黄山、宣城、宿州、芜湖、亳州。
各地区内部不同粮食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前3位的粮食作物如表2所示。
表2 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前3位的粮食作物
2.建议
根据安徽省各地区粮食作物比较优势格局,提出如下建议。鼓励各地区发展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各地区应合理分工、优化布局。水稻继续在淮河以南种植,尽量减少淮河以北的零星地区水稻的种植;小麦以淮河以北为主要种植地区,六安、滁州以及马鞍山的一些丘陵地带也可较广泛的种植小麦,池州、安庆和黄山小麦的种植可以转换成种植综合比较优势比较高的薯类;玉米亦是以淮河以北地区种植为主,山区、丘陵地带可适当种植玉米;豆类主要在淮河以北地区种植,黄山市豆类种植也具有较高的综合比较优势,具体的淮河以北适宜主要种植黄豆,而皖南山区则可以种植其他品种的豆类;薯类尽管产量不高,但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一些地区却比较高,尤其是皖南地区,黄山和宣城是当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高的粮食作物,在皖南山区以及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带可以较广泛的种植薯类。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徽风皖韵——自然地理[EB/OL],http://www.ah.gov.cn/UserData/SortHtml/1/20182625626.html.
[2]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宣传科,省气象局公布2012年重大气候事件[EB/OL],http://www.ahqx.gov.cn/Content.as?BClass_ID=264&ID=57645, 2013年1月5日.
[3]李凤.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
[4]李凤.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2(5).
[5]张先叶.辽宁省三种主要经济作物2005-2010的比较优势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1).
作者简介:万春林(1987- ),男,助教,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应用endprint
表1 各地区粮食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近两年来安徽省各地区不同的粮食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不同,水稻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池州、安庆、芜湖、合肥、黄山;小麦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淮北、亳州、阜阳、宿州、蚌埠;玉米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宿州、阜阳、亳州、淮北、蚌埠;豆类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淮北、亳州、阜阳、宿州、黄山;薯类综合比较优势最高的5个地区是黄山、宣城、宿州、芜湖、亳州。
各地区内部不同粮食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前3位的粮食作物如表2所示。
表2 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前3位的粮食作物
2.建议
根据安徽省各地区粮食作物比较优势格局,提出如下建议。鼓励各地区发展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各地区应合理分工、优化布局。水稻继续在淮河以南种植,尽量减少淮河以北的零星地区水稻的种植;小麦以淮河以北为主要种植地区,六安、滁州以及马鞍山的一些丘陵地带也可较广泛的种植小麦,池州、安庆和黄山小麦的种植可以转换成种植综合比较优势比较高的薯类;玉米亦是以淮河以北地区种植为主,山区、丘陵地带可适当种植玉米;豆类主要在淮河以北地区种植,黄山市豆类种植也具有较高的综合比较优势,具体的淮河以北适宜主要种植黄豆,而皖南山区则可以种植其他品种的豆类;薯类尽管产量不高,但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一些地区却比较高,尤其是皖南地区,黄山和宣城是当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高的粮食作物,在皖南山区以及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带可以较广泛的种植薯类。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徽风皖韵——自然地理[EB/OL],http://www.ah.gov.cn/UserData/SortHtml/1/20182625626.html.
[2]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宣传科,省气象局公布2012年重大气候事件[EB/OL],http://www.ahqx.gov.cn/Content.as?BClass_ID=264&ID=57645, 2013年1月5日.
[3]李凤.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
[4]李凤.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2(5).
[5]张先叶.辽宁省三种主要经济作物2005-2010的比较优势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1).
作者简介:万春林(1987- ),男,助教,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应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