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后三峡时期库区移民增收致富

2014-09-26 10:43王艳华侯爱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1期

王艳华+侯爱霞

摘 要:只有实现库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后三峡时期安稳致富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要使库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初期必须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大量的资本引进需要多元、高效的投融资渠道,并依靠良好的体制和环境持续吸引更多的外源资本,在对库区投融资渠道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拓展投融资渠道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后三峡时期;安稳致富;投融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是国家对三峡移民工作提出并要求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这个基本目标中包含着移民政策的短期目标和终极目标,实现了这个基本目标,三峡移民工作才算做的好。“搬得出”是指前期完成移民从规划区撤离,并有最基本的落脚点,这是一个短期目标,而“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则是一个中长期目标,它是移民后期各项扶持政策的目标体现,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三峡移民的承诺。然而,现实情况却离这个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据统计,截至2010年仅重庆库区已安置的81.5万移民中,安置质量不高、与移民前相比收入不稳定或下降的移民就有 29.96 万人。由此可见,随着百万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结束,后三峡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移民能否实现安稳致富的问题比搬迁更难,若不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库区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面对如此繁重的百万移民安稳致富的工作,只有利用库区资源、政策优势在保持生态可持续的提前下,大力发展经济。

然而,由于历史及自然条件的原因,库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相对落后,只有启动投融资这台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机械,才是开启实现三峡移民安稳致富美好目标的金钥匙。距统计1996—2001 年三峡库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7%,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然后,随着库区投融资高峰的结束,库区各区县投资速度开始下滑,投资增长乏力。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同库区自然条件艰苦、国家整体投资环境的影响、库区资源禀赋回报率不高等诸多客观原因外,最主要还是库区的投融资渠道具有单一性、不匹配、不可持续性。因此,讨论如何拓宽库区的投融资渠道,提高库区投融资的经济效率,使库区的投融资具有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库区移民的安稳致富,实现党和政府对三峡移民的承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三峡库区投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三峡库区政策的扶持,库区投融资渠道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与库区发展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投资格局“二元化”,投资结构欠合理。三峡库区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现实中,政府和银行投资仍居主导地位,企业、居民、外商等市场主体投资所占份额偏小。从2005—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来看,银行信贷投资比重高达30%以上,国有投资比重一直在 45%左右徘徊从理论上讲,由于投资知识和信息的欠缺,政府投资效率始终会低于市场主体投资效率,国有投资比重过高,必然会降低资金的经济使用效率,浪费宝贵的经济资源。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过高,技术更新改造、新技术研发等投资明显不足。2005—2010年基础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比重为52.51%,而同期用于设备更新改造、技术研发等投资所占比重平均为9.12%。技术更新改造及研发等投资不足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影响企业发展的后劲。

2.融资渠道少、出现资金倒流现象。融资渠道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融资能力,只有更多的融资渠道的出现才能确保资本的源源不断,才能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当前,尽管三峡库区资金融资渠道已出现多样化的格局,但以每条渠道的融资量所占总融资的比例来看,融资渠道还是过于集中,最能反映库区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外源股市融资比重依然偏低。整个三峡库区只有很少的几家上市公司可以在金融市场融资,其他经济主体的基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外资和财政支持。同时,不幸的是,由于三峡库区新兴支柱产业少,原有的当地国有或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倒闭或频临倒闭,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信用等级低,银行贷款无法收回,致使银行贷款渠道堵塞,同时出现资金倒流的现象。2000年以来,库区有16个区县的银行表现为存差,整个库区累计存差额达到800多亿元,银行存差的存在说明社会资金并没有投向库区投资项目,也证明了库区投资项目对资金的吸附能力不足,大大制约了库区投融资规模和效率的提高。

3.缺乏合理的规划及政策支持,投融资渠道错位。从微观上讲,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只要有好的项目,就可以吸引大量的资本。从宏观上看,只要一个地方存有资源优势,并具备相应产业发展基础,资金在此地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率。在经济刚刚发展的时候,这两者要很好的结合必要依赖当地政策的合理规划及支持。正所谓,好项目加资源优势加政策支持是一个能留住本地资金并吸引外来资金的先决条件。现实正好相反,目前库区对外源资金利用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理想的投资项目及政策支持,造成资金与项目融合的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一边是投资主体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造成各区县出现存差,存款资源大量闲置,进而流向外地,造成三峡库区宝贵的资本资源的浪费。另一边,一小部分项目由于论证时间短、投资风险大、管理技术水平低,最重要的是缺少政府相关政策支持,诸如税收、土地、财政等方面的优惠,又造成有项目而资金不敢贸然投入。

4.缺少投融资相关人才。库区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较高,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十分匮乏。2003年末,库区总人口 1 436.88 万人,而人才资源总量仅 40 多万人,人才与人口之比1∶36,与 2000年国家提出的人才与人口之比达到1∶19 的要求相距甚远。人才的缺失,也制约了库区经济的发展。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的措施

为了加快我区经济增长步伐,需要拓展思路,进一步拓宽我区投融资的渠道。

1.进一步加强前期工作,通过重点和龙头项目带动融资。一是要针对三峡库区的经济特点和国家对三峡库区的优惠政策,提出一批重大项目。在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视并力争抓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能够拉动库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工业项目。在项目选择上,既要注重基础产业项目、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更要注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要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避免重复建设。

2.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切实落实政府对三峡库区吸引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把利用外资和横联资金这两块“蛋糕”做大。在生态、基础设施、社会发展领域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尤其要在生态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全球环保基金赠款。

3.项目设施组合与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匹配。对经济效益不明显而社会效益显著的公益性项目,如生态治理、节水工程、部分文教卫生项目等,要以争取政府投资为主,吸收其他投资为辅。对干线公路、铁路、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项目以国家投入为主,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为辅。对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的能源、大型油气田项目以及原材料项目,以企业自筹、政策性和商业银行贷款等为主,国家投入为辅。对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产品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投资回报较高的项目,如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要通过市场机制争取各类社会资金。

4.注重投融资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利用。随着投融资活动的市场化和多元化,投融资的运作和管理更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对三峡库区投融资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在投融资市场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高素质人才,并保证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进一批业务精、懂经营、善管理的开放型人才,同时改善工作方式,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高投融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定详,李伶俐.三峡库区投融资体制与政策环境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6,(2).

[2] 朱晓俊.进一步拓宽我区投融资渠道的思考[J].理论研究,2003,(2).

[3] 王春蕊.不同类型新农村建设筹资模式分析于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2012,(1).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