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准生产模式机械加工技术人才的培养研究

2014-09-26 02:50金永存楼建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2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金永存+++楼建勇

摘 要: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自身的一套培训体系,另一种是校企合作的方式。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职业学校所重视。根据我国的国情,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反思和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准生产机械加工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准生产情景的建立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准生产模式是解决机械加工技术人才培养问题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准生产模式;机械加工制造;技工培养

1 目前机械加工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型企业缺乏健全的培训体系

一个健全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需求与培训计划管理、课程体系建立、教材开放与管理、培训形式选择、师资培养与认证管理、学员管理、教学设备管理、培训经费管理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一个中小型企业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从人力资源上都很难做到。更多的企业能够做到的是如图2所示的培养流程。

图1 培训体系建设

图2 培养流程

对于第一阶段的培训工作企业一般都做得比较到位,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二阶段。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授艺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师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人师傅是铁饭碗,不会因为徒弟的优秀而导致师傅丢了饭碗。而市场经济则不同,企业里的员工,哪怕是师徒的关系也存在相互竞争。所以第二阶段的培训往往是新员工工作上上手很快,但后劲不足,这就是师傅有所保留导致的。新员工如果想更好的发展,只能靠自身的钻研和努力,通常是事倍功半。

1.2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正是由于拜师学艺的形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所以校企合作是必然的趋势。校企合作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选拔自己所需的人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就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有:

(1)校企合作内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职教界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的现象比较普遍。

(2)工学交替存在季节性问题

企业的用工有季节性,当企业出现工人短缺的时候是非常欢迎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顶岗实习的。但反过来,如果学校需要送一批学生下企业实习,企业就不一定会乐于接纳,特别是在不缺工人的情况下,企业很难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甚至会导致校企合作的不欢而散。

(3)学生顶岗实习收获不多

表1和图3是对浙江省平湖市某职业学校的一个数控班级到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情况分析,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一些问题。

表1 顶岗实习基本情况

图3 顶岗实习情况分析

表1是企业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岗位,岗位涵盖了车间内的大部分岗位。看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到生产活动中。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岗位上干一些辅助工作的有12人,在一边观摩学习的有45人,岗位轮换的1人次,打扫卫生的20人次。如果实习的时间是一周可能这个情况也正常,但对于为期30天的实习来说,学生一直不能真正参与到生产活动中,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打击很大。

学生对于本次顶岗实习的评价是如图4所示这样的。

图4 学生对本次顶岗实习的评价

从图4中可看出,觉得实习期间无聊的占了实习总人数的87%,觉得无所谓的占1%,觉得有意义的有占0.2%,想再次参加类似实习的占0.4%。

造成这样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那个时间段这家企业不缺工人,无法将一个班的同学安排在生产岗位上,只能安排学生在一边观摩学习,做一些辅助性的如打扫卫生、搬运产品、擦机床等工作。当然这些辅助性的工作同样是值得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对于最主要的关于学生本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没有涉及到,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这次所谓的顶岗实习并不满意。

那是不是企业缺人的时候学生去顶岗实习收获就大了呢?实际上也不尽然。每逢春节的时候正是企业用工荒的时候,企业非常欢迎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进行顶岗实习,而且不惜发放高工资。学生也乐于参加寒假期间的顶岗实习,但学生最主要的收获并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而是自己通过劳动所换取的报酬。这是一种单纯的雇佣关系,企业和学生各取所需,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学生只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回到学生数控机床还是不会做。

总的来说,学生能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学到一些专业技能。但对于机械加工制造业来讲,当前主要的设备就是数控机床。对于数控机床的操作只要求操作者能够具备进行更换零件、对刀、检验的能力就可以,最重要的编程技能学生却得不到锻炼。所以,学生往往是在顶岗实习期间扮演的角色就是“机器人”,不断的进行重复劳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这并不是校企合作的初衷。

2 在准生产模式下培养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工人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既不能做到深入的校企合作,又不能够完全借鉴国外的做法,那我们必须要寻求一条新的道路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工人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目前机械加工制造业主要数控加工为主,就要求我们的技术工人一定要掌握数控加工技术。这包括简单工艺的制定、加工程序的编写、机床的操作、设备的维护保养等知识。

准生产模式下培养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工人,是介于职业学校教学与校企合作之间的一种教学模式。鉴于准生产模式并非是真正生产的特殊性,教学场所只能放在职业学校内,因为在企业中不可能让车间停产来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endprint

所以,准生产模式是在职业学校的实训场所内模拟出企业生产的环境,教师和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从事生产活动,在生产活动中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准生产模式并不是真正的加工产品,而是将之前的训练课题产品化,训练过程工厂化,教学评价企业化的“三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并没有增加教学成本,也不会受到真正的校企合作所受到的种种限制,是一种纯粹的,在学校内的教学活动。课堂的成员组成依然是老师和学生,只不过老师变成了车间主管,学生变成了机床操作工、班长、检验员、调机员等。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体验到企业的环境和氛围,熟悉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增强就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下面就准生产模式下培养机械加工技术工人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1 前期准备工作

2.1.1 企业调研

为了在职业学校中能够创建准生产的情景,必须要下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了解企业车间内的生产过程、组织管理、品质监控等内容。

(1)企业文化方面

通过对浙江省平湖市经济开发区三家不同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企业中都采用一种3Q7S或5S、6S的管理制度和理念。所谓3Q7S,3Q是指好员工、好公司、好产品,7S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行为、素养、安全。3Q7S将作为企业文化培养的一个重点内容。具体实施将从场地的环境布置和规章制度着手。

(2)生产过程方面

机械加工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特别注重工艺的控制,而当前数控加工方式比例的不断增加,也使得传统的加工制造工艺有所改进。接下来以浙江省平湖市经济开发区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为参照,作为建立培养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工人模型的依据。

球笼加工单元组织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球笼加工单元组织结构图

球笼加工单元设备布局,如图6所示。

图6 球笼加工单元设备布局

球笼加工单元工艺流程图,如图7所示。

图7 球笼加工单元工艺流程图

图5、图6 、图7为该汽车零部件厂球笼的生产组织结构、设备布局、工艺流程的基本情况,培养模型的建立将依据该企业的这条生产线。由于职业学校的设备与企业无论是机床的类型上还是数量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建立培养模型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但必须把准生产放在首位。

2.1.2 硬件设施分析

以浙江省平湖市某职业学校为例,该校金工实习工厂有普通车床20台,数控车床20台,数控铣床2台,这与上述企业中的设备明显不同。但就是要利用现有的条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经过修改和调整来建立培养模型。

2.1.3 建立培养模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培养模型的建立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企业的生产过程,要结合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只不过要将企业生产的思想和理念贯穿的培养模型当中去,体现准生产的本质。

(1)“产品”的设计

培养模型中“产品”的设计至关重要,这项工作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依据调研情况设计出符合学校硬件条件的“产品”。“产品”的加工需利用到学校的相关设备,但不能超出现有设备,这样才有可行性。加工工艺的制定要考虑到设备的数量和学生的人数合理安排。

(2)岗位轮换制度的制定

工作岗位之间的轮换是必需的,这也正是准生产式培养模型的优势。它不受限与企业生产的制约,每个工作岗位可以定期轮换,使学生能够得到各个工作岗位的锻炼,掌握本专业的各项知识与技能。

(3)评价机制的建立

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造成了学生产品质量意识不正确的现象,使得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具体现象是这样的:传统的实训课教学模式中,实习指导教师是通过考试的手段来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包括技能鉴定考试),一个零件如果满分是100分,学生能得到60分以上就是合格,90分以上就是优秀,而真正的产品不是这样的,一个零件满分是100分,最终就要把它做到100分,差一分就是有缺陷的产品。学生长期在校内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就形成了不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这对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是很不利的。所以,建立企业化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

要建立质量奖罚条例,以每个岗位出现的不良品数量为依据进行考核,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此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2.1.4 调整教学计划

由于准生产模式培养模型需要对实训场所的设备和利用进行统筹安排,所以学校原有的教学计划需要适当调整,各个阶段的实训要统筹坚固。每个职业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2.2 实施过程

2.2.1 营造氛围

教师通过宣传发动向学生介绍准生产模式培养模型的情况,也可以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面对面的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此外,校内实训场所的环境布置也非常的重要,一些标语和制度要上墙,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称呼要改变,对话的方式也要改变,一切都要企业化。

2.2.2 “生产”过程管理

由于“生产”过程是依据加工工艺的,所以不同于传统的实训课,每个学生练习的内容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一道工序的内容可能需要一台或几台机床完成,每台机床都有相应的操作工,工序不同,机床的加工内容就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是机床操作工、班长、检验员、调机员等,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车间主管。教师根据3Q7S等规章制度管理约束学生,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顺畅。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工序之间的衔接问题,由于学生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加工效率可能差别较大,有可能会造成产品工序之间的不连贯问题。所以,教师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备不时之需。endprint

2.2.3 评价与考核

评价与考核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纪律,一方面是工作绩效。

对于劳动纪律方面的考核是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无论任何单位和企业都不能容纳一个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员工,所以这方面的素养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工作绩效方面体现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教师依据质量奖罚条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折合成分数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这里所说的分数就相当于企业中的工资了。

2.3 效果分析

2.3.1 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准生产模式中“生产”的过程是流水线,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产品”加工的全部工作的,必须合作完成,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3.2 增强了学生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学生养成不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是传统的评价方式造成的,所以对学生评价方式一定要改变,不能把“产品”的本身作为评价主体,应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平,直接有效。正是因为准生产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2.3.3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训练

在流水线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某一技能进行多次的重复操作,使专业技能的训练得到了强化,这样孰能生巧,学生技能的学习更扎实。

2.3.4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系统的训练

由于学生工作岗位定期轮换,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学到不同的专业技能,一轮下来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专业技能进行学习,学生受到了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在实践中会涉及到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这对于学生专业基础课知识的实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5 与企业紧密接轨

采用准生产模式可以使学生有身在企业的感觉,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方法、产品质量意识的重要性都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学生具备了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很快的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使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李小峰.工学结合的理论基础[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3).

[2]汤生玲,邓泽民,陈庆合,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刘恩峰,邓泽民,杜丛生.五阶段周期循环职教模式[J].经济管理,2003(1).

[4]李军.校企合作的形式、计划与实施[J].广西教育,2008(Z3).

[5]徐建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2).

[6]李若云.浅谈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3).endprint

2.2.3 评价与考核

评价与考核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纪律,一方面是工作绩效。

对于劳动纪律方面的考核是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无论任何单位和企业都不能容纳一个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员工,所以这方面的素养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工作绩效方面体现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教师依据质量奖罚条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折合成分数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这里所说的分数就相当于企业中的工资了。

2.3 效果分析

2.3.1 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准生产模式中“生产”的过程是流水线,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产品”加工的全部工作的,必须合作完成,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3.2 增强了学生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学生养成不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是传统的评价方式造成的,所以对学生评价方式一定要改变,不能把“产品”的本身作为评价主体,应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平,直接有效。正是因为准生产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2.3.3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训练

在流水线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某一技能进行多次的重复操作,使专业技能的训练得到了强化,这样孰能生巧,学生技能的学习更扎实。

2.3.4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系统的训练

由于学生工作岗位定期轮换,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学到不同的专业技能,一轮下来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专业技能进行学习,学生受到了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在实践中会涉及到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这对于学生专业基础课知识的实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5 与企业紧密接轨

采用准生产模式可以使学生有身在企业的感觉,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方法、产品质量意识的重要性都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学生具备了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很快的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使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李小峰.工学结合的理论基础[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3).

[2]汤生玲,邓泽民,陈庆合,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刘恩峰,邓泽民,杜丛生.五阶段周期循环职教模式[J].经济管理,2003(1).

[4]李军.校企合作的形式、计划与实施[J].广西教育,2008(Z3).

[5]徐建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2).

[6]李若云.浅谈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3).endprint

2.2.3 评价与考核

评价与考核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纪律,一方面是工作绩效。

对于劳动纪律方面的考核是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无论任何单位和企业都不能容纳一个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员工,所以这方面的素养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工作绩效方面体现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教师依据质量奖罚条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折合成分数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这里所说的分数就相当于企业中的工资了。

2.3 效果分析

2.3.1 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准生产模式中“生产”的过程是流水线,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产品”加工的全部工作的,必须合作完成,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3.2 增强了学生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学生养成不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是传统的评价方式造成的,所以对学生评价方式一定要改变,不能把“产品”的本身作为评价主体,应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平,直接有效。正是因为准生产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2.3.3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训练

在流水线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某一技能进行多次的重复操作,使专业技能的训练得到了强化,这样孰能生巧,学生技能的学习更扎实。

2.3.4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系统的训练

由于学生工作岗位定期轮换,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学到不同的专业技能,一轮下来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专业技能进行学习,学生受到了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在实践中会涉及到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这对于学生专业基础课知识的实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5 与企业紧密接轨

采用准生产模式可以使学生有身在企业的感觉,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方法、产品质量意识的重要性都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学生具备了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很快的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使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李小峰.工学结合的理论基础[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3).

[2]汤生玲,邓泽民,陈庆合,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刘恩峰,邓泽民,杜丛生.五阶段周期循环职教模式[J].经济管理,2003(1).

[4]李军.校企合作的形式、计划与实施[J].广西教育,2008(Z3).

[5]徐建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2).

[6]李若云.浅谈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