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
摘 要:工业化发展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大局,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基于国内外工业化发展阶段研究的文献,罗列有代表性的理论,通过对典型的理论进行梳理和讨论,以期为国外内学者进一步研究工业化发展阶段问题提供基础,开拓思路。
关键词:工业化;标准;评价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008-02
关于工业化的理论目前来说已经成熟,但对于工业化进程的判断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或从理论上,或从多国实证分析中归纳出相应的判断标准。概括起来,判断标准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就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判断。
一、工业化阶段理论及判定标准
(一)克拉克划分法
克拉克通过对一些国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统计数据研究认为:随着一国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这一规律,把工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农业为主、工业为主和服务业为主的阶段。
(二)库兹涅茨划分法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克拉克划分法的基础上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研究工业化的进程。将工业化程度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工业化的起点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低;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而第三产业比重只是缓慢提高;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三产业且在GDP结构中占最大份额;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并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
(三)霍夫曼系数划分法
霍夫曼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系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并提出“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产值之比),根据“霍夫曼系数”的变化趋势,将工业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霍夫曼的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的重心逐渐从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主要生产资本资料)为主。
霍夫曼系数具有简便、操作性强的优点,但由于受到所处时代和观察面大小的限制,仅从工业部门内部比例关系的变化来研究工业化全过程,指标单一,具有片面性。因此,霍夫曼定理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仅适用于工业化初期或轻工业向重工业转换的时期。
(四)钱纳里划分法
继库茨涅茨之后,钱纳里等人借助多国模型,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各个主要方面的一些基本关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认识。钱纳里等人将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6个时期。分别为工业化前期阶段,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工业化实现阶段,细分为2、3、4三个时期,对应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第三个阶段为工业化完成后的发达经济。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是迄今为止研究工业化涉及国家最多、时间跨度较长的模型,因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受到普遍推崇,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业化阶段即来源于钱纳里的阶段划分。
(五)综合指标法
经典的工业化理论认为,工业化是一国(或地区)随着工业发展、人均收入和经济结构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是工业化推进的主要标志,认为工业化的转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综合指标法依据经典工业化理论,在钱纳里划分法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构建指标对工业化阶段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法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佳贵、黄群慧等人发展的综合指数法。这一方法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工业化的本质特征,而且通过设计权重的方法能够揭示出各成分指标之间以及各分指标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弥补了钱纳里等人指标的不足,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中的权数取值来自于经验观察,精确性尚有待观察,但是这种方法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借鉴。
二、工业化阶段理论及相关评判标准启示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在评价某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问题上,最优的方案为参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稳妥性的考虑,如在研究中需采用汇率或换算因子,应尽可能地采用名义汇率和偏大的换算因子来处理货币和价格换算问题,这样一来,与其他研究者的具体实证结果可能有所不同,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具体时点也有所出入。但最后的结果应为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仅存在对工业化阶段低估的可能性,而不存在高估的可能,因此,这种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妥的和经得起检验的。
参考文献:
[1] H.钱纳里,M.塞尔昆.发展的格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 黄群慧.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2,(3).
[3] 杜德瑞.工业化进程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1).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摘 要:工业化发展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大局,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基于国内外工业化发展阶段研究的文献,罗列有代表性的理论,通过对典型的理论进行梳理和讨论,以期为国外内学者进一步研究工业化发展阶段问题提供基础,开拓思路。
关键词:工业化;标准;评价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008-02
关于工业化的理论目前来说已经成熟,但对于工业化进程的判断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或从理论上,或从多国实证分析中归纳出相应的判断标准。概括起来,判断标准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就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判断。
一、工业化阶段理论及判定标准
(一)克拉克划分法
克拉克通过对一些国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统计数据研究认为:随着一国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这一规律,把工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农业为主、工业为主和服务业为主的阶段。
(二)库兹涅茨划分法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克拉克划分法的基础上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研究工业化的进程。将工业化程度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工业化的起点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低;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而第三产业比重只是缓慢提高;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三产业且在GDP结构中占最大份额;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并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
(三)霍夫曼系数划分法
霍夫曼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系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并提出“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产值之比),根据“霍夫曼系数”的变化趋势,将工业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霍夫曼的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的重心逐渐从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主要生产资本资料)为主。
霍夫曼系数具有简便、操作性强的优点,但由于受到所处时代和观察面大小的限制,仅从工业部门内部比例关系的变化来研究工业化全过程,指标单一,具有片面性。因此,霍夫曼定理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仅适用于工业化初期或轻工业向重工业转换的时期。
(四)钱纳里划分法
继库茨涅茨之后,钱纳里等人借助多国模型,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各个主要方面的一些基本关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认识。钱纳里等人将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6个时期。分别为工业化前期阶段,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工业化实现阶段,细分为2、3、4三个时期,对应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第三个阶段为工业化完成后的发达经济。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是迄今为止研究工业化涉及国家最多、时间跨度较长的模型,因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受到普遍推崇,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业化阶段即来源于钱纳里的阶段划分。
(五)综合指标法
经典的工业化理论认为,工业化是一国(或地区)随着工业发展、人均收入和经济结构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是工业化推进的主要标志,认为工业化的转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综合指标法依据经典工业化理论,在钱纳里划分法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构建指标对工业化阶段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法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佳贵、黄群慧等人发展的综合指数法。这一方法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工业化的本质特征,而且通过设计权重的方法能够揭示出各成分指标之间以及各分指标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弥补了钱纳里等人指标的不足,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中的权数取值来自于经验观察,精确性尚有待观察,但是这种方法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借鉴。
二、工业化阶段理论及相关评判标准启示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在评价某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问题上,最优的方案为参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稳妥性的考虑,如在研究中需采用汇率或换算因子,应尽可能地采用名义汇率和偏大的换算因子来处理货币和价格换算问题,这样一来,与其他研究者的具体实证结果可能有所不同,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具体时点也有所出入。但最后的结果应为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仅存在对工业化阶段低估的可能性,而不存在高估的可能,因此,这种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妥的和经得起检验的。
参考文献:
[1] H.钱纳里,M.塞尔昆.发展的格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 黄群慧.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2,(3).
[3] 杜德瑞.工业化进程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1).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摘 要:工业化发展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大局,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基于国内外工业化发展阶段研究的文献,罗列有代表性的理论,通过对典型的理论进行梳理和讨论,以期为国外内学者进一步研究工业化发展阶段问题提供基础,开拓思路。
关键词:工业化;标准;评价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008-02
关于工业化的理论目前来说已经成熟,但对于工业化进程的判断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或从理论上,或从多国实证分析中归纳出相应的判断标准。概括起来,判断标准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就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判断。
一、工业化阶段理论及判定标准
(一)克拉克划分法
克拉克通过对一些国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统计数据研究认为:随着一国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这一规律,把工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农业为主、工业为主和服务业为主的阶段。
(二)库兹涅茨划分法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克拉克划分法的基础上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研究工业化的进程。将工业化程度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工业化的起点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低;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而第三产业比重只是缓慢提高;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三产业且在GDP结构中占最大份额;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并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
(三)霍夫曼系数划分法
霍夫曼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系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并提出“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产值之比),根据“霍夫曼系数”的变化趋势,将工业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霍夫曼的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的重心逐渐从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主要生产资本资料)为主。
霍夫曼系数具有简便、操作性强的优点,但由于受到所处时代和观察面大小的限制,仅从工业部门内部比例关系的变化来研究工业化全过程,指标单一,具有片面性。因此,霍夫曼定理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仅适用于工业化初期或轻工业向重工业转换的时期。
(四)钱纳里划分法
继库茨涅茨之后,钱纳里等人借助多国模型,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各个主要方面的一些基本关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认识。钱纳里等人将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6个时期。分别为工业化前期阶段,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工业化实现阶段,细分为2、3、4三个时期,对应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第三个阶段为工业化完成后的发达经济。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是迄今为止研究工业化涉及国家最多、时间跨度较长的模型,因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受到普遍推崇,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业化阶段即来源于钱纳里的阶段划分。
(五)综合指标法
经典的工业化理论认为,工业化是一国(或地区)随着工业发展、人均收入和经济结构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是工业化推进的主要标志,认为工业化的转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综合指标法依据经典工业化理论,在钱纳里划分法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构建指标对工业化阶段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法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佳贵、黄群慧等人发展的综合指数法。这一方法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工业化的本质特征,而且通过设计权重的方法能够揭示出各成分指标之间以及各分指标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弥补了钱纳里等人指标的不足,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中的权数取值来自于经验观察,精确性尚有待观察,但是这种方法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借鉴。
二、工业化阶段理论及相关评判标准启示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在评价某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问题上,最优的方案为参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稳妥性的考虑,如在研究中需采用汇率或换算因子,应尽可能地采用名义汇率和偏大的换算因子来处理货币和价格换算问题,这样一来,与其他研究者的具体实证结果可能有所不同,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具体时点也有所出入。但最后的结果应为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仅存在对工业化阶段低估的可能性,而不存在高估的可能,因此,这种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妥的和经得起检验的。
参考文献:
[1] H.钱纳里,M.塞尔昆.发展的格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 黄群慧.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2,(3).
[3] 杜德瑞.工业化进程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1).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