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红梅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1978-2011年时序数据,从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变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城市化和第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长期正向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化效应不显著、对第二产业合理化有较小正效应、对第二产业高级化有较高正效应;城市化对第二产业合理化效应不稳定,对第二产业高级化为正效应。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
一、 引言
随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收入差距问题被许多学者所关注。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总体基尼系数0.61,我国城镇家庭基尼系数0.56,农村家庭基尼系数达到0.60。目前,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依然是我国经济1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障碍。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陆铭(2011)认为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我国是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是和特定阶段的经济结构相对应,一方面,生产要素交流与商品交换等在城乡之间都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经济先发优势以及政府相关鼓励政策,这使农业技术水平、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水平在一定时期明显的落后于城市。因此,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
二、 文献综述
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较多。
(一)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传统的与现代的二元经济现象。在建国初期,我国为使经济快速恢复,选择以城市为主的优先发展赶超战略。在优先发展战略方面,陈斌开、林毅夫(2010)认为政府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城市吸纳劳动力减少,城乡工资差距增大[2]。郭军华(2009)认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阶段性:(1)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高,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2)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低,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
(二)城市化与产业结构
城市化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系。黄向梅、夏海勇(2012)认为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间存在长期的累积循环效应,产业结构与人口城市化相互效应很小[4]。孙晓华、柴玲玲(2012)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与城市化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三产业产值结构与城市化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5]。
(三)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在城市化推进中演化,城乡收入差距是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此方面的研究,郑小三、李小克(2012)认为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向作用[6];史云鹏、赵黎明等(2012)通过对东北三省产业机构和城乡收入差距分析,得出第三产业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7];但是,这些研究没有考虑各产业间的共线性和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要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四)文献评述
通过对上面文献的整理,发现针对城市化、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宏观方面研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不均衡性,因此,对于不同对象的分析研究要依据客观情况科学合理的选取度量指标。本文是对陕西省1978—2011年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分析。
三、 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城市化(UL)用城镇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表示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标,合理化指标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产值在当年GDP中的比例表示,高级化指标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均产值表示,分别为S2、S3、RJ2与RJ3。城乡收入差距(IG)用城乡收入比表示城乡收入差距。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时间为1978—2011年,数据用Eviews6.0来处理。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
(四)脉冲响应函数
本文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对VAR模型中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城乡收入差距变量间的反应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为:
其中,k为滞后期数,随机扰动项μt为新息,脉冲响应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为冲击滞后期数,纵轴为脉冲响应变量,脉冲响应大小用实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用虚线表示。在图1可以看出,城市化信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在0附近缓慢下落,在第3期达负效应顶点。之后,缓慢上升,在第5期达到正效应顶点,之后保持平稳的正效应状态。第二产值比重信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在0附近迅速上升,在第3期达到顶点,然后逐步减弱,最终保持低位负效应状态。第二产业人均产值信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在1-2期反应敏感,在第2期达到顶点,然后逐渐减弱并保持正效应状态。城乡收入差距信息对自身的反映较为强烈,随后减弱,在第4期达到负效应顶点,然后逐步回升并保持低位正效应状态。城乡收入差距信息对城市化的冲击开始为负效应,在第2期达顶点,然后逐渐上升,在第5期达正效应顶点,之后逐渐减弱且保持低位负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对第二产业产业比重的冲击在1-4期敏感且不断下降,之后逐步上升,最终保持平稳的正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对第二产业人均产值的冲击在开始时不断上升,在第4期达顶点,之后缓慢下降,最终保持较高的正效应状态。城市化对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的冲击在开始时不断上升,在第1期达顶点,之后缓慢下降并表现为低位负效应。城市化对第二产业的人均产值的冲击在0附近缓慢上升,最终保持正效应状态。
总体来看,城市化与第二产业的人均产值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正效应,而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在开始时对城乡收入差距为正效应,之后一直为负效应。大概经过7-10期后,城市化、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与第二产业的人均产值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都减弱和变得稳定。这表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高级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长期效应,其中,短期效应较为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得到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其中,城市化与第二产业的人均产值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存在长期正效应,城市化对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合理化冲击效应起初为正,之后为负;对第二产业高级化为正效应,这表明城市化对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升级存在双向性。根据研究结论,现提出以下建议:图1四个变量间的脉冲响应效果
一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在低成本农村资源流向城市来支持城市化与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和市场要多角度、多层次与多渠道的将城市高层次产业链的发展与农村低层次的要素供给连接起来,并适宜的将城市中高成本、低效益的绿色产业向具有较高发展前景的村、乡、镇转移,这可为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机遇。
二是,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适时与正确的引导农村资源流向作为陕西省经济健康运行的指示器。不盲目扩大城市化规模,合理评估城市承载力,科学规划与布局城市产业,以正确价值链为产业导向,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与优化。
三是,制定合理的财政集权与分权监督机制体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乔榛(2013)认为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外还存在一种隐形的收入分配形式,即一些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劣势的人与社会资源优势的人之间存在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这很大程度上放大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8]。因此,加快制定适合当前市场的要素供需法律法规与审批程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论坛 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分析[参考文献]
[1]陆铭,向宽虎,陈钊.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述[J].世界经济,2011,(6):3-25.
[2]陈斌开,林毅夫.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2010,(1):3-18.
[3]中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2):1-7.
[4]黄向梅,夏海勇.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间的动态关系—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2,(5):59-64.
[5]孙晓华,柴玲玲.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检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2-27.
[6]郑小三,李小克.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2,(7):71-79.
[7]史云鹏,赵黎明.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基于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18-123.
[8]乔榛.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特殊机理[J].学习与探索,2013,(6):86-91.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得到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其中,城市化与第二产业的人均产值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存在长期正效应,城市化对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合理化冲击效应起初为正,之后为负;对第二产业高级化为正效应,这表明城市化对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升级存在双向性。根据研究结论,现提出以下建议:图1四个变量间的脉冲响应效果
一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在低成本农村资源流向城市来支持城市化与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和市场要多角度、多层次与多渠道的将城市高层次产业链的发展与农村低层次的要素供给连接起来,并适宜的将城市中高成本、低效益的绿色产业向具有较高发展前景的村、乡、镇转移,这可为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机遇。
二是,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适时与正确的引导农村资源流向作为陕西省经济健康运行的指示器。不盲目扩大城市化规模,合理评估城市承载力,科学规划与布局城市产业,以正确价值链为产业导向,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与优化。
三是,制定合理的财政集权与分权监督机制体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乔榛(2013)认为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外还存在一种隐形的收入分配形式,即一些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劣势的人与社会资源优势的人之间存在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这很大程度上放大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8]。因此,加快制定适合当前市场的要素供需法律法规与审批程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论坛 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分析[参考文献]
[1]陆铭,向宽虎,陈钊.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述[J].世界经济,2011,(6):3-25.
[2]陈斌开,林毅夫.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2010,(1):3-18.
[3]中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2):1-7.
[4]黄向梅,夏海勇.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间的动态关系—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2,(5):59-64.
[5]孙晓华,柴玲玲.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检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2-27.
[6]郑小三,李小克.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2,(7):71-79.
[7]史云鹏,赵黎明.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基于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18-123.
[8]乔榛.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特殊机理[J].学习与探索,2013,(6):86-91.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得到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其中,城市化与第二产业的人均产值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存在长期正效应,城市化对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合理化冲击效应起初为正,之后为负;对第二产业高级化为正效应,这表明城市化对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升级存在双向性。根据研究结论,现提出以下建议:图1四个变量间的脉冲响应效果
一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在低成本农村资源流向城市来支持城市化与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和市场要多角度、多层次与多渠道的将城市高层次产业链的发展与农村低层次的要素供给连接起来,并适宜的将城市中高成本、低效益的绿色产业向具有较高发展前景的村、乡、镇转移,这可为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机遇。
二是,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适时与正确的引导农村资源流向作为陕西省经济健康运行的指示器。不盲目扩大城市化规模,合理评估城市承载力,科学规划与布局城市产业,以正确价值链为产业导向,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与优化。
三是,制定合理的财政集权与分权监督机制体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乔榛(2013)认为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外还存在一种隐形的收入分配形式,即一些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劣势的人与社会资源优势的人之间存在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这很大程度上放大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8]。因此,加快制定适合当前市场的要素供需法律法规与审批程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论坛 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分析[参考文献]
[1]陆铭,向宽虎,陈钊.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述[J].世界经济,2011,(6):3-25.
[2]陈斌开,林毅夫.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2010,(1):3-18.
[3]中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2):1-7.
[4]黄向梅,夏海勇.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间的动态关系—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2,(5):59-64.
[5]孙晓华,柴玲玲.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检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2-27.
[6]郑小三,李小克.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2,(7):71-79.
[7]史云鹏,赵黎明.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基于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18-123.
[8]乔榛.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特殊机理[J].学习与探索,2013,(6):86-91.